?

對外傳播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挑戰與應對

2017-03-11 13:43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7年21期
關鍵詞:中國化阻力話語

秦 瀟

(吉林大學,吉林長春 130000)

前言: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歷程,形成了相當豐富的理論成果,并且指導我國取得了世界矚目的巨大發展成就。雖然現如今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仍然會遭受到不少的誤解與抵制,但是對外傳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仍具有必要性。為此筆者即結合個人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外傳播的阻力挑戰加以粗淺探討,提出影響的應對措施。

1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外傳播的必要性

中國化馬克思是否有對外傳播的必要是研究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外傳播的重要邏輯起點,因此,筆者就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外傳播的必要性展開一些探討。

首先,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外傳播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要需求。這是因為文化發展的重要規律就是差異的相互融合,任何一種特殊性的文化形態其都必須要在不同的文明、文化中進行相互的碰撞與交流,從而獲得新文化資源的生長點,以此促進自身發展,對自身進行完善。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其本身恰恰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一種結果表現。因此,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并不是一個封閉的、僵化的體系,而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發展的體系,就必須對外進行傳播,從而獲得其他的文化理論,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與碰撞使得自身的文化原則得以進一步的擴大。

其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外傳播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爭取承認的重要需求。幾千年來不同的文明體系,不同的思想意識形態在不斷的碰撞與斗爭都得到了其他文明的認可。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思想體系自然也需要在不斷的文化碰撞與交流過程中得到其他思想體系的廣泛認可。因此,不斷的對外傳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也是為了使其成為能夠在國際之上獲得廣泛認可的重要手段。

最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外傳播是為了破除國際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錯誤理解。目前國際上仍有不少人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錯誤理解,只是教條主義的搬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行解讀,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在逐步走向資本主義。國外的社會民眾甚至不了解當代中國理論,在中國的認知上存在著較大的偏差。因此,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對外傳播恰恰就是為了向全世界正面的宣傳中國理論,講好中國故事,從而破除國際上對我國的錯誤認知。

2 對外傳播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面對的挑戰

對外傳播過程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僅面臨著國際的挑戰,還要面對來自國內的挑戰。

2.1 國際阻力挑戰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畢竟是產自于中國本土的一種馬克思主義,要想使其走出國門得到國際認可,在國際上傳播那么勢必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

首先,面臨政治制度以及政治意識形態的阻力挑戰。這是因為世界各個國家所處的政治制度以及政治意識形態可以說是相互獨立的,這也是對外傳播過程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面臨的最為重要的挑戰。這不僅是實用主義短視病的一種重要表現,更是社會主義國家與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互斗爭又相互合作更為深層次的矛盾,且在短時間內不可能被徹底的改變。

其次,面臨文化敘事傳統的阻力挑戰。對外傳播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會受到東方主義傳統的巨大的影響。而西方文化對于非西方世界往往采取的是一種主觀審視態度,即以西方認為的先進性假設作為前提所展開的一種審美標準以及敘事方式,是一種與東方文明進行對立的文化觀,是西方強行加給東方文化中的一些變了形的東西,恰恰改變了東方文化的原有形態,這已經不再是改變了文化事實,而是改變了政治事實。

最后,面臨文化規則以及話語體系的阻力挑戰。目前的西方國家完全的處在資本主義控制下,因此社會的最高意志也就是資本主義,也就使得無論是國家政府,還是思想文化都已經成為了資本統計的重要工具。尤其是西方的發達國家早已稱霸互聯網,并對全世界的文化信息傳播平臺實施控制,其他的思想文化要想在世界實施傳播必然要與西方國家進行合作,而這種合作必然會付出一定的代價。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已經超越了西方狹隘文明的思想理論,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也勢必會受到西方文化規則與語言體系的重要阻礙。

2.2 國內阻力挑戰

對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外傳播而言,國際挑戰可謂是一種外在的環境阻力,而國內挑戰則是一種內在的主體阻力。

一方面,面臨文化標準上的單向性挑戰。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學術界就已經初步奠定了一種世界性的胸懷,致使越來越多的文化標準被引入到中國思想領域之中,而這就造成了一種潛在性的文化標準選擇問題。這是因為不少人盲目的深入到了對“洋教條”的膜拜之中,根本不對西方學術標準背后所掩蓋的意識形態進行細究,失語、妄語情況嚴重,也就限制了人們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認知。

另一方面,面臨話語依賴性嚴重的挑戰。有部分國人完全放棄了中國自己的本體性話語,而是盲目的搬照外來的話語體系,用以解釋中國的民主實踐道路,判斷中國的社會治理情況,規劃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程,在此過程中就會發現西方學術話語與中國的現實話語往往格格不入。于是便有了批判者,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屑一顧,甚至進行無端的挑釁與攻擊,也就使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內傳播都舉步維艱。

3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外傳播的應對措施

要想不斷提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國際影響力,就必須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論自信,并且增強對外傳播的主動性,努力排除阻礙與困難。

第一,要打破對話語的依賴心里,堅守住理論自主性以及文化標準權。正是因為國際文化傳播的規則長期以來都掌握在西方發達國家手中,他們總是將自身的核心政治觀念作為通用標準來審視其他國家的思想政治理論,認為那些沒有服從或者依附于他們意識的文明就是不合理。為此,在這種背景下,更應該增強中國特色主義道路與制度,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以成熟的學術自信去發展自身的獨立話語,理直氣壯的講清楚中國的思想理論,堅守自己的思想文化標準。

第二,要打破受眾依附思維,準確的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傳播出來。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為了讓更多的國際受眾們能夠聽得懂,能夠理解我國的思想理論,在傳播的過程中往往要考慮到國際受眾們的文化背景以及接受習慣,這自然是沒有錯的。但是如若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變得了一味地按照國外話語要求而去迎合國際受眾們,那在話語的轉換的過程中也就放棄了我國的核心理論,造成了受眾依附思維。而這種學術傾向我們必須要引起高度的重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本身就具有著其獨特的內在邏輯性,具有其特性的標示性概念是不可轉換的。為此,我們就必須要始終堅定自己的理論信仰,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原原本本的傳播出來,向受眾們展現出真實且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不去套用別人的理論體系。

第三,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對外傳播中要增強自身的責任擔當。向全世界客觀的、公正的介紹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構建具有社會主義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我國的學術界更應該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理論,切實的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從而更好的向全世界說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注意道路,樹立良好的中國形象。

4 結束語

總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對外傳播過程中遭遇到了許多的阻力與挑戰,為此,要想使其在世界上得以更為廣泛的傳播,并且改變西方民主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誤解與抵制,就更應該進一步增強自身的責任擔當,講授理論自主性、文化標準權,理直氣壯的對外傳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進而不斷的提高我國話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1]金民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關系演變的反思與展望[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15(06)

[2]衛華.美國左右翼學者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看法[J].國外理論動態. 2001(09)

猜你喜歡
中國化阻力話語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正確認識和把握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幾個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鼻阻力測定在兒童OSA診療中的臨床作用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零阻力
別讓摩擦成為學習的阻力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阻力不小 推進當循序漸進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