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文化的發展現狀及傳承創新

2017-03-11 16:19楊大鵬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7年12期
關鍵詞:民俗文化民俗民族

楊大鵬

(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民俗文化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文化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其對提高我國的軟實力和增強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民俗文化是伴隨著民族融合、戰爭、遷徒和自然災害等發展起來的,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現代化社會發展過程中,民俗文化賴以生存的發展的基礎和人文條件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大量民俗文化沿落和被遺失,針對于這種情況下,當前不僅要加大對民俗文化的重視度,同時還要通過傳承和創新來促進民俗文化的復興和發展。

一、民俗及民俗文化概述

(一)民俗的形成和特點

民俗是一定地域內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其具深厚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地理根源。民俗的形成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到繁的過程。特別是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組成形式各具特色,這也促進民族風俗習慣逐漸形成,可以說民俗是歷史的產物,因此民俗會保留關不同社會歷史的階段性。由于民俗作為重要的文化現象,其是對一個時代民族精神和社會生活面貌的直接反映,作為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民族性、地方性、集團性、約束性等特點。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具有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以此來與其它民族相區別。由于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其對民族的經濟和生活也來了較大的影響,因此民族具有明顯的地方性,民俗的也呈現也較強的地方性特點。社會集團由不同社會階段和階段來組成,社會集團之間風俗習慣也會存在差別。同時民俗還會對全體民族成員的行為進行約束,成為民族成員的行為規范。

(二)民俗文化的概念和范圍

民俗文化類型和規模都不同,其是人類在不同生態文化環境和心理背景下創造出來的文化,其是在獨特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積累、傳遞和演變而成的文化。民俗文化處于人類文化意識形態的低層,其以原生態文化意識作為核心,可以說是人類文化意識的原型。民俗文化范圍主要包括物質民俗文化、社會民俗文化和精神民俗文化。我國各民族在不斷的社會活動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俗行為和民俗藝術,其以文化和風俗作為主體,內容十分豐富龐雜。

二、我國民俗文化的發展現狀

由于我國民俗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且在社會推進過程中,民俗文化所依存的基礎也發生了變化,這就導致大量民俗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得以沒落和遺失。當前我國民俗文化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具體發展現狀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民俗文化的同化

原本我國的少數民族大多分布在祖國的邊陲地區,與外界交流甚少,各民族的習俗文化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但是隨著民族風情旅游的大力開發,我們的民俗文化和傳統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逐漸消失,被別的民族和地區的文化所取代。在一些落后的和文化缺乏穩定性的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就很可能被逐漸淡化,甚至消亡。

(二)民俗文化的商品化

我國部分地區民俗文化獨具特色,這也使其成為開發旅游的重要依仗。在巨大商業利益推動下民俗文化被當作一種旅游資源被開發利用,并以此來向游客出售。這就使民俗文化變成了一種商品,致使其失去了原本的意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俗文化的發展。

(三)民俗文化的庸俗化

作為旅游資源的民俗文化,在具體開發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的迎合游客的需要,宣傳中存在夸大和不尊重少數民族宗教感情等現象。而且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存在表現形式簡單和生搬硬套的情況,無法將民俗文化的淳樸性和民族性有效的表現出來,導致民俗文化過于庸俗化。

(四)民俗文化傳承的斷層

民俗文化用于旅游開發的資源,在具體開發過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的情況,民俗文化的淳樸性得以消失。而且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大部分原著居民的搬遷導致民俗文化的原生土壤受到破壞,使得民俗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甚至消失。

(五)民俗文化認同感的弱化

民俗文化的發展依賴于人們對該文化的認同,而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一些民眾受外來風氣的影響,加上商品意識和貨幣觀念的深入人心,民俗文化的認同感弱化,甚至消失。這就必然導致民俗文化的意識和沒落,必然嚴重影響我國民俗文化的繼續發展。

三、我國民俗文化的傳承創新策略

(一)政府需要整合和協調各方力量,促進優秀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首先,針對于當前我國民俗文化發展的現狀,政府需要加大對優秀民俗文化傳統和發展經費的投入,通過提高傳承人的待遇及改善民間藝人的傳承環境,以此來激發全民對民俗文化的傳統和保護意識。當前民俗文化傳統危險的出現多與經濟因素息息相關,因此通過加大投入力度,并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完善檢查監督制度,做好具體的督導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處理,實現保費經費的合理利用,促進優秀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其次,重視組建人才隊伍。民俗文化的傳承創新離不開專業人員的指導,當前民俗文化研究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不僅專業學科設立不健全,而且人員二盼缺乏,民俗文化優秀研究人員多集中于大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地方和基層民俗專業人才較少,因此需要重視民俗文化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以此來為民俗文化的傳承創新提供智力支持。

再次,加大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傳統村落作為民俗文化根植的土壤,一旦傳統村落消失,不僅是大量農業文明的物質見證的泯滅,同時大量優秀的民俗文化也會隨之沒落。因此當前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對傳統村落的搶救力度,為民俗文化的傳承創新提供肥沃的土壤。

最后,要充分發揮優秀民俗文化教育教化功能。政府要督促各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積極開展對民俗文化的傳播和展示。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逐步將優秀的、體現民族精神與民間特色的民俗文化內容編入有關教材,開展教學活動。鼓勵和支持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對民俗進行宣傳展示,普及保護知識,培養保護意識,努力在全社會達成共識,營造保護民俗文化的良好氛圍。

(二)傳承人要堅守文化傳承理念,不斷進行創新

民俗文化,作為一種與人息息相關的生活方式,最寶貴的就是活態。其傳承應以傳承人為核心,以持續傳承為重點,特別是作為民俗傳承主體的民間藝人,要以自己的思考和體驗賦予民俗文化新生命,把厚重文化內蘊與現代理念有機融合,產生既有傳統文化內涵,又融入現代人文元素的藝術精品,從而既解決了生存的經濟問題,又推動了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加大對民俗文化的合理開發

中國民間文化的生成和傳承帶有明顯的分散性、自發性和家族性的特征,如進行適度地商業開發,把蘊藏在民間的文化智慧和文化資源挖掘和整合出來,依靠民俗文化的自身價值從而獲得持久性傳承。民俗文化越是與時代同步,有鮮明的時代感,具有當代民眾日常所需的實用性、審美性和本位性,其生命力就越強。

(四)民間社團要積極主動參與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打造

民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全體公民都具有傳承弘揚民俗文化的義務。在當前民俗文化保護和傳承過程中,民間社團組織需要發揮其積極作用,致力于民族文化的傳承,以保護和傳承優秀民俗文化作為已任,以此來促進我國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四、結束語:

民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燦爛的瑰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當前民俗文化不容樂觀的發展現狀,需要在實踐工作中,通過整合全社會各方力量,以此來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為我國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提供精神動力和智能支持。

[1]諸葛金斐.拓展民俗文化 發展民俗文化產業[J].現代企業文化·理論版, 2013(02).

[2]尤恒芳.論民俗文化開發與民俗文化主體的參與[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 2015(01).

[3]朱惠娟.論民間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與發展[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0(03).

猜你喜歡
民俗文化民俗民族
冬季民俗節
我們的民族
家鄉的民俗文化街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民俗節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