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生的主動參與由淺表向深層漫溯

2017-03-14 10:17章曉紅
江蘇教育研究 2017年2期
關鍵詞:深層主動參與

章曉紅

摘要:“將課堂還給學生”,這是新課程提出的目標,更是課堂努力的目標。在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參與數學學習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教師在教學時,應遵循學段的特點,在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效果的評價等諸多方面,真正以學生為主體,逐步實現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由“淺表性”向“深層性”的漫溯。

關鍵詞:淺表;深層;主動參與; 生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1B-0051-03

“將課堂還給學生”,這是新課程提出的目標,更是課堂努力的目標。但我們的課堂到底還給了多少學生?又有多少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呢?

英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笨讍⑵浇淌谡J為學生參與是“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的有機組合。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參與數學學習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如何遵循學段特點,實現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由“淺表性”到“深層性”的轉變呢?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由“既定”向“生成”轉變

課堂教學首要注重的是三維目標中的基礎性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它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載體和依托。傳統的課堂教學目標,往往是教師在課前教學設計時確定的,為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所預設的一些具體要求。隨著信息渠道的擴充,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廣,教學目標的制定也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狀態而定。教學前,教師可先讓學生預習新知,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談話、網絡交流等形式,對學生的學情進行深入分析后再量身定制。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之前,教師設計了問題生成記錄單,了解學生預習后對三角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由此生成了哪些新的問題。由于中年級學生思維的稚嫩、知識的淺薄、能力的不足等原因,學生獨立預習時很可能會出現片面的、偏差的認識,錯誤的、無效的問題。為確保學生在課堂上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教師的引領至關重要。

教師的引領首先體現在從學生的反饋中篩選出共性的認識和問題,作為制定教學目標的統領和依據。如: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三角形兩條邊和與第三條邊的關系等等。

教師的引領還體現在從學生的反饋中甄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個性化問題,作為教學目標的調整和補充。如: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三角形兩條邊的差與第三條邊的關系、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等等。

以上教學目標的制定,由教師獨立設計的個體行為轉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的全體行為,既重視了傳統的知識技能目標,又關注了學生學習中的生成性目標。這樣的課堂,由于其所解決的問題來源于學生,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原本枯燥的概念課也因此真實生動起來。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由“教師”向“學生”傾斜

在傳統教學中,教學設計更多的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一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從導入、每一部分的詳細教法、過渡語、小結、總結、布置作業,到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大到總體結構,小到要說的每一句話,所有的設計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對象。而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我們完全可以嘗試著把練習課的內容設計權交給他們。例如,《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練習課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圍繞“練什么”“怎么練”這兩個核心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借助網絡平臺、咨詢求教、翻閱相關參考資料等多種途徑,搜集信息,分析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然后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課堂上,學生首先把已學過的分數加法和減法的所有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整理,出現了表格整理圖、大括號整理圖、箭頭圖、樹型結構整理圖、網絡結構圖等若干種。與成人相比,學生具有獨特的生活經驗與感悟、認識事物的方式和視角、解決問題的策略。這些整理的結果融入了學生諸多的個人經驗,并根據知識和自身特點進行再創造,建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回顧反省的過程,把本屬于學生的思維過程還給了學生。

接著,在給出的分數中,按指定要求選出分數組成算式,再計算出結果。第一,一步計算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第二,一步計算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第三,不能簡便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第四,分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這個自我設計的過程,把本屬于學生的讀、寫、思、研的權力還給了學生。

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的機會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庇捎诰毩曊n上每一次知識整理,每一道練習題都出自學生群體中的某一個或幾個,甚至來源于自己,學生參與學習就不再是被動的、淺顯的,而是主動的、深入的。

三、教學過程的實施,由“片斷”向“全程”轉身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斷更新,“學生做老師”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是在一些課堂上,學生只是傳聲筒,在某個片斷,表達某個環節中教師的意愿、某道題目承載的教材意圖,更多的還是形式化的操作,并沒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經調查,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并且初步具有了反思的能力,他們完全有可能、有能力以“老師”的角色參與教學環節的實施。教師可以選擇有能力、善于表現、長于表達的學生甚至是一些成績不怎么樣的學生,分批開展“小老師”專項培訓,如留意教師平時是怎么開展教學活動、怎么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的等等。當條件成熟時,可以由“小老師”嘗試獨立完成整個教學流程?!靶±蠋煛币M量做到真正領會教學目標,靈活掌控教學節奏,順利調節教學互動,及時反饋進行評價,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要求、期望等等。教師大膽將“權力”下放,作為助手扶持“小老師”順利開展課堂教學。

如《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練習課,課堂呈單一的線性結構,脈絡清晰,便于學生掌控。課上,“小老師”從組織整理復習到練習鞏固再到布置作業,有條不紊,按部就班,逐步呈現,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老師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由學生實施整個教學過程。執教的“小老師”希望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同伴的認可,最大限度地體現自己的價值;其他學生則希望自己的問題能難倒“小老師”,盡可能地表現出自己的思維水平。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相互補充。

四、教學效果的評價,由“單一”向“多元”延展

學生課后練習的達成度是評價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經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之后,教師一般會在課后布置適量的練習題,以此來鞏固、強化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課上學,課后練”,教師講授統一的內容,面對幾十個各具個性與學習基礎的學生,說著同樣的話。而課后,學生對于教師所教內容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有的理解深刻,能正確迅速地完成所有課后練習;有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要將課上內容回顧一遍,邊回顧邊完成課后練習;有的則不能完全理解,甚至不能獨立完成課后練習。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就是課堂上有限的教學時間、狹隘的教學空間和硬性規定的教學任務等方面對個性化、個別化教學的限制與禁錮,無法及時為學困生查漏補缺,讓學優生發揮更大的潛能。

互聯網能為學生提供靈活的學習時間和廣闊的學習空間,是對傳統教育教學方法的一個有益補充,也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學生課后在網上做練習題,網上能立刻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價,并對習題進行分析。這樣的練習可以自我調控學習的速度,教師則在后臺進行觀測,對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分析,及時對共性問題再次輔導。

如《三角形的認識》教學后,有學生在班級交流網站上咨詢某道題目的具體解法,老師和同學立即在線給予指導。有學生咨詢三角形的周長怎么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回顧已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學習經驗,借助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有學生不知道三角形的面積怎么求,教師告知學生這是在小學階段今后的學習中重點學習的知識,有興趣可以自己通過“百度”去了解。

這樣的評價方式使學困生出現的問題能夠得到教師、學優生的及時指導,對于學習有潛力的學生,則可以提供相應的學習材料,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師生也可以及時提供相應的指導。課后的師生、生生網上交流,不僅分層次讓不同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了不同的知識,而且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方式由課堂延展到了課外。

一般來講,課堂的長度不能改變,但我們可以借助學生深層性地主動參與學習的方式改變它的寬度和深度,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

責任編輯:宣麗華

Abstract: “Let classroom return to students”, which is the goal of new curriculum as well as the goal of classroom teaching. Upper-class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have mastered some methods, styles, skills and techniques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so teaching should follow the stage features. In setting teaching goals, designing teaching contents,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assessing teaching results, teachers should treat students as the learning subjects, and gradually realize the goal of stu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from the superficial level to deep level.

Key words: superficial level; deep level; active participation; generation

猜你喜歡
深層主動參與
基于三大策略,引導“深層”閱讀
淺析如何上好初中數學課
初中語文活動課教學小議
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培養
例談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也談主問題設計的深層“萃取”
淺談如何讓學生“樂學”“會學”初中物理
空城
美麗 我要更深層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