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策略分析

2017-03-16 10:16路楊
經濟研究導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優劣勢策略分析

路楊

摘 要:中國未來參與全球金融治理應該采取的策略主要有:進行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實力;推動G20逐步成為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力量;進一步推動SDR改革;加強與新興國家和周邊區域的國際金融合作。

關鍵詞:全球金融治理;優劣勢;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1-0074-03

世界經濟的復蘇發展需要變革完善現有的全球金融治理體系。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為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更在改革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歷程與現實需求

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過程是一條曲折的“U型曲線”,從最初的被動者、服從者,逐漸發展為參與者、改革者、引領者。尤其自2008年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改革與建設,為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首先,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參與者。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更加全面地參與了全球金融治理調整規則和制定標準。至今,中國已參與了幾乎所有國際金融組織或多邊框架。通過這些平臺,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不斷加強多國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引導世界金融發展議程,創新發展全球金融治理理念。同時,通過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銀行等積極探索、籌建多邊國際金融機構,完善發展全球金融新秩序。其次,中國逐漸成為重要改革者。自匹茲堡G20開始,中國開始承擔全球金融治理改革者的角色。2009年至今,中國積極推動了IMF的資源補充和份額改革、建立和重啟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人民幣成功加入SDR貨幣籃子等一系列事件,積極推動全球金融治理改革不斷發展。再次,中國將會成為重要引領者,中國智慧開始融入全球金融治理的各項工作中。比如,2016年的杭州G20峰會中國發起了綠色金融研究小組,首次把綠色金融列入G20議題。同時提交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等重要文件,成為未來世界普惠金融發展的指引性文件。

當前,世界經濟緩慢復蘇,但仍增長乏力。美國加息政策充滿不確定性;受歐債危機之困和英國脫歐的影響,歐盟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高啟;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不斷通過各種途徑,封閉市場,打擊其他國家貿易的進展,經濟全球化出現一定程度的倒退;新興經濟體和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國際投資與貿易低迷;資本國際流動加劇,高泡沫、高風險等風險在積聚;金融市場反復動蕩。面對新的挑戰、新的形勢,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更要積極參與完善改革全球金融治理,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的能力;推動金融體制更有效的支撐實體經濟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助推世界經濟復蘇,為新一輪繁榮增長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優劣勢分析

第一,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說,中國金融機構在海外實現了大規模的擴張,國際影響力逐步擴大。首先,銀行類金融機構,它是國家金融實力的基礎力量。根據《銀行家》排名,2008年中國有兩家銀行進入了世界前十大銀行之列,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排在第7和第9位。到了2015年,中國有4家銀行入圍,其中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排在前兩位。表明中國的銀行在金融危機期間進行了國際大規模的擴張。其次,就世界資本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金融投資機構來說,2015年,中國沒有一家金融機構能排在世界投資銀行的市值前20名。世界主要的投行、私人基金等都在美國,中國在這一方面處于弱勢,與美國差距很大。但在中國,由政府掌握的主權財富基金卻很強大,總規模排名世界第一,其中中投公司在世界主權財富基金中排名第三,這一點在金融投資方面是中國的優勢。最后,國際金融市場越來越重視信用評級機構的作用。信用評級機構掌握大量政府與公司的信用信息與專業知識,具有強大的金融影響力。而國際金融市場的信用評級幾乎全被美國的信用評級公司(標普、惠譽、穆迪)所壟斷,中國在這方面處于弱勢,基本沒有信用評級話語權。

第二,金融市場發展不完善。首先,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說,中國的融資方式一直是間接融資為主,資本市場雖有較快發展,但存在市場分割、市場制度不完善、開放程度較低的特點,在規模和發展程度上相較于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來說發展不足處于劣勢。就債券市場規模而言,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國內債券市場規模雖然擴張了7倍,但2014年仍然只排名世界第七,不僅落后于日本、意大利、英國、法國和德國,而且只有美國的1/10。相對于債券市場規模,中國股票市場的規模成長更快,2014年中國股票總市值超過6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場,但仍然只有美國股票市場規模的1/4。其次,中國的利率匯率改革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利率市場化水平仍然較低,匯率市場化受其他因素的干擾影響比較大,仍需要有序穩步地推進。

第三,從人民幣地位的角度來說。自2008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不斷推進,至2014年12月,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五大支付貨幣、第六大外匯交易貨幣。至2016年10月,世界已有101個國家使用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幣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堅實的進展,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逐漸提高。但是也要看到,人民幣自由化使用程度不高,國際化水平不足,還沒有成為如美元、歐元等那樣的真正的國際貨幣,人民幣的進程還要持續不斷地努力。

三、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策略分析

(一)推動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實力

首先,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發揮好金融機構、自律組織、央行三道防線的作用,進一步健全利率市場化的形成和調控機制。進一步提高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能力,讓利率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來自行認定,不斷健全利率市場化的形成機制;完善央行利率調控和傳導機制,疏通利率傳導渠道,提高央行引導和調控市場利率的有效性;針對非理性定價行為做好行業自律和監督管理。

其次,人民幣匯率改革進入新階段。今年以來,受到美聯儲加息、英國脫歐、法國恐怖襲擊、美國總統大選等國際事件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出現一些波動,但相比較于其他匯率波動較大的國際儲備貨幣,尤其是相較于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貨幣,人民幣匯率還是比較穩定的。中國央行將進一步完善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最后,發展普惠金融。中國首次將發展普惠金融納入2016年G20杭州峰會中,中國一直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尤其是數字普惠金融,而且取得了顯著成果。對于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今后要平衡創新與風險,構建法律和監管框架,發展基礎設施生態系統,普及金融基礎知識,促進客戶身份識別,檢測發展進程,以實際行動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

(二)推動G20逐步成為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力量

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G20逐漸成為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進行開放性對話協商的重要機制,逐漸實現了全球金融治理從G7到G20的轉變,中國通過制度突變的方式解決了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的問題。對中國來說,G20取代G7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G20是當前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最能體現“中國智慧”的平臺,它也將在未來深刻影響全球經濟合作。中國能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大的發言權和代表性,從而使G20能夠更充分地反映世界經濟金融格局的新變化。

2016年中國在杭州主辦G20第11次峰會,以“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為主題,提出了“平等、開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觀,提出了“創新增長方式、強勁發展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更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包容聯動式發展”四大重點議題,對世界經濟的未來發展走向貢獻了中國智慧,相信必將會對世界經濟的發展與全球金融治理的完善產生深遠巨大的影響。

(三)進一步推動SDR改革

2009年3月,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SDR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供希望,首次,發出倡議改革SDR 以提升超主權國際貨幣地位。SDR改革包括貨幣職能和貨幣結構改革兩個方面。首先,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其國際貨幣職能。SDR是記賬貨幣,發行量小,不能夠滿足世界經濟貿易對國際貨幣的定價、交易等需求。SDR只有具備定價功能,才能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如果SDR 在匯率安排中起作用,就能成為主權貨幣匯率定價的基準,就能成為一種國際貨幣而被廣泛接受和使用。SDR的匯率波動幅度較低,其作為發展中國家貨幣的一種定價基準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提議嘗試建立發展中國家以SDR為定價基準的匯率安排。比如可以選擇某個發展中國家,讓其從使用盯住一籃子貨幣改為盯住SDR,同時能獲得IMF提供的特定的融資支持。其次,SDR的貨幣結構完全由發達國家貨幣組成,不能代表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總體現狀,為增強SDR的代表性和合法性,必須要增加貨幣籃子的幣種,尤其是經濟發展迅速的新興經濟體的貨幣。人民幣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SDR,即是對SDR改革的重大推進,這一歷史性事件將會加快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進程。

(四)加強與新興國家和周邊區域的國際金融合作

第一,強化金磚國家金融合作機制。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型經濟體的快速崛起,使全球經濟格局發生重心的轉移,全球金融治理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積極推進金磚國家金融合作,有助于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增長,有利于提高金磚國家的金融地位,使之更有效地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并推動其改革。首先,中國須加強區域貨幣合作和增進自身貨幣在貿易中的使用,推動多元國際貨幣體系的建立,制衡美元依賴。其次,有效發揮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金磚應急儲備機制的作用,使金磚金融合作進入務實新階段。

第二,升級東亞金融合作機制。東亞與中國經濟上有著緊密的聯系,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環境,東亞金融合作自2008年以來逐步進入深化合作階段,但美元依賴和區內不發達的金融市場等因素仍然牽絆著東亞金融合作的步伐。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劇的去全球化背景下,發展東亞金融合作對于促進亞洲經濟一體化、拉動世界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從長期看,東亞金融合作,首先要加強區內金融風險識別的能力,提高風險防范管理,抵御域外風險沖擊。加強對資本流動的管理,降低對區外貨幣的依賴。其次,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承擔著重要的國際責任,也有提升自身的話語權的迫切需求,中國有能力而且有必要在東亞金融合作新規則制定中發揮引領作用,從參與配合者轉變為領導塑造者。比如,中國可以通過“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亞投行的融資體系、人民幣國際化中的東亞貨幣合作等,推動東亞金融合作進入更深的層次。

第三,推動“上合組織”金融合作?!吧虾辖M織”大多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處于工業化進程,發展潛力巨大,合作前景廣闊。首先,需要大力推動成員國之間的貨幣互換,推動雙邊貨幣互換逐步多變化,有利于維護金融穩定和貨幣安全。其次,建立多邊框架下的區內貿易投資結算支付體系,滿足貨幣經濟合作的需求,嘗試建立上合組織區域債券市場。最后,加快建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積極發揮上合組織銀聯體的作用,為成員國互聯互通和產業合作拓展融資渠道,創新地使用PPP模式和適合本區域發展的其他融資模式。

參考文獻:

[1] 李巍.中美金融外交中的國際制度競爭[J].國際政治經濟學,2016,(4).

[2] 王冠群.加強我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能力建設[J].全球化,2014,(5).

[3] 熊愛宗,張斌.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策略[J].開放導報,2016,(10).

[4] 黃薇.G20主導下的全球經濟治理與中國的期待[J].國際經濟合作,2015,(6).

[5] 鄢莉.中國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的戰略分析[J].價值工程,2015,(2).

[責任編輯 陳麗敏]

猜你喜歡
優劣勢策略分析
從微商經營者角度分析微商營銷的優劣勢
貴州民歌引入音樂教育的策略分析
當前我國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與策略研究
服裝電子商務發展淺析
完善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的策略分析
淺談網絡小說的優劣勢及其生命力
定性研究方法之焦點小組簡析
校園電子商務的分析與研究
“醫卡通”在門診收費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