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蘊含的歷史文化與閱讀教學

2017-03-16 18:22彭丹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7年2期
關鍵詞:經典作品西游記名著

彭丹

一、語文教材名著選篇現狀

在語文課本中出現的選篇通常是出自經典名著中的一個片段或一個章節,如果只立足于某一選篇進行教學,無法讓學生對名著整體形成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和理解。根據不同學段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名著中同一片段或章節通常以較易理解的白話文語體,或相對較難理解的原著文言文語體,被列入基礎教育各階段的語文教材。例如,目前語文課本中的《西游記》選篇主要有:2013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小圣施威降大圣》(選自《西游記》第六回)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語文教材中《美猴王》(選自《西游記》第一回)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猴王出世》(選自《西游記第一回》)?!逗锿醭鍪馈放c《美猴王》都選自《西游記》第一回,講的是美猴王的由來。區別是考慮到小學和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對文言文理解的能力,小學階段出現的《猴王出世》采用相較文言文而言更容易理解、也更接近白話文的語言形式,而初中階段的《美猴王》摘自《西游記》原文。除此之外,仔細閱讀兩篇課文,會發現,小學階段的《猴王出世》更注重對事件的概述,對事物具體的描寫部分都以概括性的語言掠過;而《美猴王》《西游記》原文中將仙石、猴子的特點描寫得更為具體,這有部分原因是根據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設定的學習目標是有區別的。

二、經典名著蘊含的歷史文化

“從詞源學上來講,西方的‘經典一詞來源于閃族語qan,意為向上生長的蘆葦。在古希臘文學中,‘經典一詞最重要的意義是‘度量衡,指建筑中用于表示尺寸的規則,先是指正確的尺寸,后來指正確的比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規則和規范,把經典作為規范、典范,這種理解類似于我們對經典的認識。葉圣陶為朱自清《經典常談》序中所說:“朱自清所說的經典,指的是我們文化遺產中用文字記下來的東西”。經典是對文化的記錄,必定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朱自清認為:“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這一點恰恰提醒我們,傳承經典意在傳承經典所承載的不可復制的、經久不衰的歷史文化。經典是永恒的,這是經典的根本特征,每一部經典之作必然要經歷歷史的選擇、具備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歷史文化價值才能被奉為經典。但任何一部經典作品都是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被創作出來的,經典正因此呈現出無可比擬的特殊性才被世人認為是值得傳承的,于是經過世代相傳、奉其為經典才得以保留下來,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經典作品。換句話說,經典之作能否得到持續地傳承并能持久地獲得文化認同,關鍵在于其自身能夠承載多大的文化價值,及傳承人能否真正地理解每一部經典何以成為經典其背后隱藏著的獨特的文化意涵。具體講,我們理解的經典應該包括兩個層面,一種是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審視,用概括、抽象的語言加以釋義出來的具有永恒性、普遍性意義的規范、典范;另一種是我們很容易忽視的、但卻又是我們理解經典最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必須回到經典作品產生的最初的歷史和時間中,探尋真正支撐著經典的背后的獨特文化價值。我們經常談經典是永恒的、是值得我們世代傳承的,但如果傳承人不理解經典中的經典之處,經典傳承的過程終會導致經典一點一點地遺失直至被遺忘。

三、語文名著閱讀教學設計與實施

名著閱讀教學設計要基于新課程改革中實施和推進“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將不同年段語文課本中出自同一本名著的同一或不同選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篩選,然后將多個選篇與名著原著進行整合。名著閱讀教學要始終以培養學生的人文內涵、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為最終目標。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將具體選篇中的主旨與名著原著的文化背景、藝術特色等內容相結合,意在將文本所要表達的文化意旨及支撐著經典作品的整個文化發展脈絡呈現給學生。教學方法上,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欣賞、感悟經典文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啟發引導學生從被動的單一選篇閱讀轉變為由多篇名著選篇整合閱讀,進而擴展到名著原著的自主閱讀。

1.語文名著閱讀的教學目標

近年來,教育應該回歸經典的呼聲愈為強烈。山東師范大學潘慶玉在2003年就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想應對西方價值霸權、文化帝國主義與英語霸權對教育的沖擊,就要通過經典教育進行文化陶冶,經典教育是應對全球化挑戰所必需的選擇之一?!迸頃?011年就發表了《文學經典教育的價值研究》一文,認為“文學經典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內容,進行文學經典教育有助于拯救整個人文語境的危機與‘人的精神的危機”。2013年張蔚等在《語文建設》上發表的《經典閱讀與語文教育》中明確提出“經典閱讀,實則為人文素養培養的重中之重”。而早在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兩份語文課程標準中,就先后在課程目標、課程性質、課程理念等方面共計八次談到要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作為以傳授母語為使命的語文課程應當承擔起文化傳承的重任。并且在兩份課程標準的附錄部分,均附有“關于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和“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兩部分,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要傳授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梢?,將經典納入語文課程,不是單純地促成語文教學內容自身的變革,而目的在于通過對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經典文化的學習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過程人文性的最大化,最終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以經典名著《西游記》為例,將教學目標設計為“結合西天取經過程中的具體事件,分析佛家倡導的善對孫悟空的性格和行為產生的影響”,意在使學生通過了解宗教文化,體悟佛家倡導的“善”,使學生在文化陶冶中獲得人格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名著閱讀學習最終要達成的目標。

2.語文名著閱讀的教學內容

把經典作品作為課程內容與以往其他課程內容相比,不同之處就在于經典作品產生于特定的歷史情境,它被時代賦予某種責任,蘊含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和人文內涵,經典作品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蘊藏其中的中國人最美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學習經典,就是要從中學到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東西。具體到名著閱讀教學中,整個教學過程就是要引導學生了解一部經典作品背后呈現出來的文化發展脈絡及在整體上表達出來的文化取向,由此使其借助于對具體教學內容的理解,深切體悟經典作品背后內在的獨特歷史文化意涵,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價值觀。以《西游記》為例,其形成于明中后期,王學興起,禪宗(強調本心是佛)滲透,《西游記》是在儒、道、釋“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導下,汲取了道家仙話、佛教故事和民間傳說的養料后產生的。因此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須對明代文化發展的脈絡足夠清晰,并能夠認識到《西游記》形成與發展,及其在明代文學發展史中的位置,了解“三教”代表的文化意旨,在此基礎上了解《西游記》基本內容,其“對人性美和自我價值的肯定”等主旨及其“物性、人性、神性合一”等藝術特色。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能夠了解并依靠這些隱性文化資源,將其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結合,以顯性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西游記》意在倡導的“善”念、“善”行等潛在的人文意涵。這樣,學生習得的就遠遠超越了固定的文本,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是關于一部經典形成、發展的整個文化脈絡,包括其對文化之間獨特的溝通方式、對不同文化之間關聯性與延續性的認識和理解。

3.語文名著閱讀的教學方法

我們承認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育承擔的是培養人才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雙重使命。新課程改革對經典的一再強調,似乎給語文教育又多加了一份傳承文化的使命。但是面對當前應試教育的壓力,很多教學都始終停留在語言、修辭、章句層面,學生的學習方式往往只是死記硬背,無法體會博大精深的文化給我們帶來的樂趣,那么學習經典和學習其他普通的內容便沒有什么兩樣,這種學習方式有違傳承文化經典的初衷。實際上,經典之作的語言、文字所傳達的意蘊遠遠超越我們理解到的語言文字本身,對于產生于特定歷史情境中的文化經典,組成它的每一個文字都帶有明顯的歷史特征,仔細揣摩,一個字就可能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宏大的歷史畫面。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帶著學生去體會一詞一句所蘊含的歷史,學生真正體悟到的是文字、章句背后深刻的文化和歷史意涵,對文字和章句本身的理解必然不在話下,如此不僅足以達到應試必須的一字一句的考核要求,學生獲得的是比知識更寶貴的生命意義的體驗。學習經典文化重在感悟和體驗,教師要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經典名著整本書的興趣,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欣賞和感悟,增進對經典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具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具體問題設計啟發學生自主閱讀。

以《西游記》為例,現有的選篇都是對孫悟空形象的描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孫悟空物性、人性、神性一體的形象特點,思考豬八戒、沙僧等形象是否也具有類似的特點,這一問題意在啟發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西游記》原著進行分析。因為對經典文化學習,只有學生自身進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接受的基礎上產生文化認同,才能真正走進經典名著,傳統文化才能得以傳承。學生理解和體悟文化的過程便是文化傳承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傳承與教育具有同一性。如此,面對眾多的文化經典,語文教育多的不再是壓力,反而是多了一份支持的動力。

猜你喜歡
經典作品西游記名著
讀經典作品的體會
試述梵高經典作品
為什么讀經典
國外名刊名著
國內外名刊名著
西游記
西游記
國內外名刊名著
西游記
共鳴經典 感應心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