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清明上河圖》中的市肆空間形態

2017-03-16 06:38吳晶晶首都師范大學100048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清明上河圖街市民居

吳晶晶 (首都師范大學 100048)

淺析《清明上河圖》中的市肆空間形態

吳晶晶 (首都師范大學 100048)

在北宋東京的時代背景之下,以《清明上河圖》為依托,研究分析其中的市肆空間。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所產生的“市”,總結市的類型與產業布局。分析“肆”的類型與空間特點,及與民居空間的關系。從而看到中國特有的傳統商業街市的空間特點。

《清明上河圖》;市肆空間;民居空間

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生動再現了北宋汴梁城以及汴河沿岸的繁華景象,令人嘆為觀止。由于此圖反映了諸多內容,所以對它的研究已經不光只限于繪畫形式、語言及風格上,而是涉及了城市史、藝術史、地理學乃至生活中各種相關因素的研究。從建筑形式、建筑功能與細節,還有街道空間等建筑和規劃類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果,對于筆者的研究也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清明上河圖》的城市背景與商業背景

東京汴梁作為北宋的首都,是當時北宋最大的城市,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宋代的城市與市鎮興旺發達,唐代及以前所規定的“坊市制”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的城市生活的需要。

在宋朝,統治者一面扶助農桑,一面對積極保護和鼓勵商業的發展,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還對經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放任政策,使得當時的經濟發展迅速。另一方面,實行中央集權政策,培育了一批官高權重、熱衷商業的官僚士大夫,他們大量經營邸店,成為東京坊市解體的一個直接原因。另外,據推測,當年的東京人口多達百萬,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的激增,促進了大量新興行市的興起,這是坊市解體的又一原因。官僚權貴的商業經營加上大量新興行市的出現,以及當時奢華的生活習氣,促使消費市場不斷擴大,最終街市代替了坊市。

除了坊市制度的變化,北宋定都于此的重要原因是當時的東京處于天下漕運的中心樞紐地帶。人工開鑿的運河——汴河,便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河流的走向與形態影響著城市的空間形態與肌理。汴河漕運的發達,帶來很大得商機,自然吸引了官府權貴以及百姓在運河附近開設酒肆和邸店等,河市也便自然形成了。

二、《清明上河圖》中的市肆

1.“市”與產業布局

新商業格局的產生,不僅形成了沿街店鋪與街道空間組成的街市,也形成了汴河沿岸的河市,以及《清明上河圖》中畫面重點表現的虹橋之市。圖中不同的街市展示了不同的市井風貌。河流除了交通運輸貨物之外的功能,便是河水景觀的作用,尤其《清明上河圖》的描繪,汴河上貨船首尾相連,滿載貨物,岸邊商鋪林立,商人、百姓暢飲聊天。而說到橋的第一作用便是交通,其次是休息觀景,最后是人群聚集之地。圖中,虹橋周邊景象是畫面的高潮,橋上既有各種浮屋、傘棚、地攤,進行著買賣活動;還有許多聚集在橋上觀看河中行船的百姓,也有行色匆匆的行人,又構成一副生動的虹橋市井場景。

圖中街市內分布著各種不同屬性的產業,并有相對集中之勢,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店鋪的數量以及規模也隨著城門到城郊逐漸減少和變小。

2.“肆”的空間形態

根據經營性質的不同,筆者將圖中的“肆”分別劃分為:酒店、飲食店、邸店和售賣店來分析(表1)。

宋代酒店分為兩類:一類是擁有購買官方釀酒權力的正店,一類是只能通過正店買酒零售的腳店。雖層次與規模較有差距,但在空間上都有明顯的準入性和標志性的特點。飲食店在圖中所占比重頗大,雖不如酒店豪華,但其所面對的消費對象多為普通百姓,所以對街道完全開放,增加了行為的可達性。售賣店鋪的空間特點明顯,有像肉鋪這樣的開放式布局的,也有像王家羅明疋帛鋪這樣柜臺式布局的。宋代的的生產方式逐漸多元化,娛樂方式也變得多重,所以當時的市肆場景是十分繁盛的。

3.侵街現象

隨著唐代封閉集中的市坊制度的改革,最明顯的變化便是侵街現象的產生??梢詮膱D中看到,街道兩旁的建筑大都開口向外,具有非常強的外向性。

三、市肆空間與民居空間的關系

中國傳統的民居空間主要以院落式或天井式為布局方式,一般都不會讓室內直接暴露于公眾視野中,必須要經過私有的院落才能看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肚迕魃虾訄D》中的民居建筑也如此,從圖中就可以根據開放性來判斷是否屬于民居,相對的沿街店鋪大都直接面對街道開放,更便于貿易交流。市肆空間與民居空間交叉存在于街市,民居空間的私密肆空間的開放構成鮮明對比,形成了特色的街道景觀。

店鋪的的開放程度擴大以后,市肆空間與居住空間也存在相互轉化的現象,即一種“前店后寢”的格局。如圖中的“趙太丞家醫藥鋪”,前面的門屋作為問診病患的開放空間,內部則由此相隔,形成封閉與私密的空間。在圖中此種空間也多次出現,可以看到多處店鋪招牌寫有“家”字,如“楊家應病”等。這個“家”字便暗含有商住兩用之意。

而在個別的民居空間與其沿街處店鋪中也存在一些特殊性。圖中的“劉家上色沉檀香”店鋪的屋頂與后方民居的屋頂相連,可以推測其可能為了沿街買賣而進行了擴建?!笆_店”附近的居住院落密集交錯,從圖中看到這個空間改造出了兩個入口,分為兩個空間。為了取得沿街的商業空間,出現了幾種不同適應商業街道的處理方式,但都反映了當時的居住空間與市肆空間需求導致城市肌理的生長變化。

四、小結

從市肆空間不斷對街道的侵占的過程,導致街道空間肌理的不斷變化,說明了中國傳統街道空間具有很強的彈性。北宋東京的街道一般寬度為20~30m之間,較寬的也在40~50m之間,再加上侵街現象嚴重,變得更加窄,沿街建筑的高度也比較低,道寬與建筑的比值達到了1.1—2.4之間,塑造了一種舒適、宜人的空間尺度。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的生活面貌與街道場景,以及街市空間的布局。街市的產生為居民生活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街道式的空間。它使人與人,人與環境達到了新的融合,形成一個具有生機與活力的整體。

[1]張擇端.清明上河圖[M].四川美術出版社,2015.

[2]孟元老.東京夢華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劉滌宇.歷代《清明上河圖》:城市與建筑[M].同濟大學出版社,2014

[4]周寶珠.《清明上河圖》與清明上河學[M].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5]田銀生.走向開放的城市:宋代東京街市研究[M].三聯書店,2011.

[6]陳詔.解讀《清明上河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7]譚剛毅.宋畫《清明上河圖》中的民居和商業建筑研究[J].古建園林技術,2003.

[8]撒瑩,嚴國泰.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的街市圖示語言解析[J].城市發展研究,2015(2).

猜你喜歡
清明上河圖街市民居
民居攝影
民居書畫
民居智庫
民居攝影
熱鬧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
熱鬧的街市
《清明上河圖》身世傳奇:多次入宮曾遭劫被調包
《清明上河圖》的盛世記憶
《清明上河圖》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