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志愿者助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分析

2017-03-18 07:49史歷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7年2期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志愿者

史歷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探討了其志愿服務的目標與方式,并對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志愿者

中圖分類號:G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6-0234-02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其重要目的之一是文化服務大眾,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服務,滿足對文化不同層次的需求。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公共財政的文化投入,健全和完善覆蓋城鄉、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另一方面要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的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形成文化產品、文化人才、文化管理、文化服務一體化的服務體系①。在人才隊伍建設中,僅依靠政府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對此,就要發揮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壯大其力量,提高其服務能力與水平,使其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隊伍的有益補充,甚至是中堅力量。

一、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一)文化志愿者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力量

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越來越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公共財政在這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大,這符合當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文化服務的需求。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公文化服務基礎設施,但與此不相適應的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人才隊伍建設跟不上硬件建設,專業人員力量的缺乏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之一。在此情況下,發展培育文化志愿者隊伍,增強其文化服務能力就成為一種重要的舉措。當前我國文化志愿者隊伍發展迅速,充滿活力,他們在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創新文化服務、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文化志愿者有利于拓寬文化服務空間

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既有共性,也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因此,僅依靠政府力量,無法滿足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而文化志愿者力量龐大,結構豐富,人才聚集,能夠有效拓寬公共文化的服務空間,更好的滿足群眾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文化需求。志愿者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志愿者所體現的精神是正義、平等、博愛、奉獻、人道等,其特征是無私奉獻、不求索取、助人為樂。他們一方面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服務,一方面其自身的行為也傳播著人性道德,具有很強的社會感召力、感染力和正面影響力。

二、文化志愿者助力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目標與方式

(一)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常態化

文化志愿者以各級各類文化團體、文藝場館、文化企業以及覆蓋到縣鄉村的各級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參與并積極組織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一個志愿者團體組建之后,應制定服務計劃與制度,堅持經常性地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要充分調動每個志愿者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把服務活動作為文藝創作實踐的一種方式②。應注重文化藝術的大眾化培養,在服務過程中通過各類方式帶動、培養基層的文化人才與文藝骨干,使文化傳播的范圍與深度不斷加強。

(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大眾化

文化志愿者服務的對象是普通大眾,因此要盡可能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下基層、進家庭、進社區。當前,我國大力推動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各類公共文化場館面向大眾免費開放,但是與之不相適應的是,這些場館的現有工作人員遠遠不能滿足大眾化服務的要求。在此情況下,就需要文化志愿者充實到這些場館的服務中來,以補充專職文化服務人員隊伍的不足。

(三)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多樣化

在提供服務的方式上,文化志愿者可供選擇的余地很大。如,可動員邀請當地文化精英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來,充分利用其專業知識技能以及社會影響力,使其成為志愿者隊伍的領頭人,帶動人,同時也有利于文藝團體服務水平的提升以及團體間的文化交流。在發揮志愿者團隊作用的同時,要充分結合志愿者的個性特點與專業特長,引導其獨立開展個性化的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個性化需求。如具備聲樂專長的志愿者,可以在社區內組織愛好者組成合唱團,向愛好者傳授聲樂基本知識與技巧,普及發聲方法與演唱技能等,整體提升愛好者的聲樂素質水平,還可組織合唱團經常性開展表演唱和文藝競賽,使其在實踐中提高水平、享受藝術帶來的樂趣。再如,志愿者中的手工藝專家,可以依托社區文化中心舉辦免費的培訓班,向普通大眾傳授技藝,這樣既有利于傳統藝術的弘揚與傳播,又使自己的藝術價值得以最大化實現。

三、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策略

(一)加強管理,完善機制

可以市為單位,建立完善覆蓋市、縣、鄉(街道)、村(社區)的四級志愿者隊伍網絡,對文化志愿者開展建檔管理、分級分類管理,在市級組建文化志愿者機構,統籌管理各級志愿者隊伍。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隊伍網絡,對于科學配置資源,應對隨機性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某地舉辦大型國際會議,市級文化志愿者管理機構就可以依托志愿者人才庫的數據,將有關人員進行科學調配,并開展集中培訓,為會議提供翻譯、禮儀、文藝展演等服務。再如,某地搞衛生城創建活動,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充分發揮各類文化志愿者的專長,通過專題文藝展演、專題宣傳等方式普及有關環境衛生的知識,傳播相關理念。

(二)提高志愿者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制定規范的招募制度,對具有意愿的人員進行甄別、考察與篩選,將別有用心、品行不良的人員剔除在外,對經考察合格的人員進行注冊,并完善注冊信息,開展動態化管理。對每一名文化志愿者都建立檔案,檔案中記載內容除基本信息外,還要有提供服務的時間、文藝特長、專業特點等方面的信息。要制定包括服務時限、服務內容、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等內容的考核制度,由相應的機構定期進行考核,對于長期不提供服務,或服務效果差的志愿者,及時剔除于團隊之外;對于服務積極、態度良好、群眾評價高的志愿者,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獎勵和宣傳。

(三)為文化志愿者服務創造良好的環境

當前,我國文化志愿者服務相關的法律、政策、經費保障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對此,要加強立法,保障志愿者權益,從法律層面引導相關人士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同時要建立包括財政撥款、社會捐助、企業贊助等方面的多元化經費籌集機制,為文化服務活動的開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同時,要轉變志愿服務的理念,消除志愿服務等于免費服務的誤區,甚至利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從事文化志愿服務。

(四)搭建文化傳播平臺

大多數文化志愿者都有一定的文藝專長,有著強烈的文藝創作、傳播的主觀意愿。要充分尊重鼓勵并創造平臺,使文化志愿者的愿望得以實現。要在社會上大力宣傳文化志愿服務的理念,提升其社會地位,使志愿者在文化服務與傳播中增強成就感與社會認同感。要創造條件,為文化志愿者創作、展演和傳播提供機會,如組織文化志愿者開展主題創作、主題演出、才藝比賽、文藝交流、文化沙龍、文藝培訓等活動,這在推動志愿者自身素質提高的同時,也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五)豐富文化志愿者隊伍結構

首先,充分利用學校教育的優勢,在校園中深入宣傳文化志愿服務的理念,發動廣大學生參與到文化志愿服務中,把文化志愿服務作為社會實踐課程。其次,發展老年文化志愿者。在離退休人員中,有許多具備文藝專長的人員,而且他們業余時間較多,傳播文化的愿望一般也比較強烈。因此,要著重在老年人中開發文化志愿者,一方面通過文化志愿服務發揮他們的余熱,另一方面文化志愿服務本身也有利于豐富老年文化生活。再次,要重視發展網絡文化志愿者,以微信、微博等網絡傳播工具為傳播宣傳陣地,引導鼓勵文化志愿者及時發布先進文化信息,搶占網絡文化高地,形成正面文化引導與傳播的強勢③。

四、結語

文化志愿者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內容。針對當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硬件發展較快,而服務人員短缺的情況,要高度重視發展文化志愿者隊伍,通過壯大力量,加強管理,強化保障,搭建平臺等方式,充分發揮他們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作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普惠于人民大眾。

注釋:

①高和榮.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與完善——基于廈門的研究[J].湖湘論壇,2012,(06):81-86.

②袁魯燕.文化志愿者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J].東方教育,2015,(10):417-418.

③蔣恩智,吳冰心,王凱元,等.互聯網+時代文化志愿者服務探析 ——以浙江省仙居縣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21):3-6,8.

猜你喜歡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志愿者
志愿者
智慧出行,智繪未來——新一代出行服務體系構建與實踐探討
我是志愿者
“三效合一”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最后一公里”
我是小小志愿者
公共文化綜合服務管理平臺的設計研究
社會力量參與檔案公共文化服務路徑探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人才隊伍建設
初具規模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