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社區醫生與患者的交流技巧

2017-03-20 23:09劉廣鑫
醫學信息 2016年38期
關鍵詞:溝通交流患者

劉廣鑫

摘要:一般來說說,除非得了重大疾病,一般居民就醫就回到附近的社區醫院來看,而且由于社區附近居民的素質不同,對醫學方面的了解也都不同,可能同樣的一句話,有的居民很贊同,有的居民就感覺受到了侮辱,造成醫患關系的緊張,所以為了消除這種誤會,緩解醫患關系緊張的氣氛,醫生在與社區附近患者交流時要更有耐心,要多花心思和時間在患者身上,用真誠的態度和務實的作風感染患者,自覺建立平等、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醫患關系,這樣患者才心甘情愿的配合治療,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社區醫生;患者;交流;溝通

根據調查我國到各大醫院就診的過程中有70%的患者到社區就診就可以,不用到大醫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老百姓80%以上的健康問題都可以到社區醫院得到治療,由此可見社區衛生服務在整個理療服務體系中占的比例還是很大的,社區醫生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社區醫生學會怎樣和患者溝通對醫療能否順利進行也是至關重要的。

1社區醫生服務的特點

社區醫生服務的項目有很多,一般來說包括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和健康生活指導。正是因為社區醫生服務的范圍廣、功能多,造就了社區醫生必須懂得多,將醫學、預防學、康復學和社會人文學科都融合在一起,這就給社區醫生設立了很高的門檻,需要社區醫生從單純醫生角色向健康護理、咨詢師、服務人員角色轉變。當今的社區醫生很難做到這一點,這也是造成社區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之一。所以社區醫生想要提高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得到社區居民的愛戴就需要盡快適應新角色,繼續學習新的知識來充實自己,開闊自身的知識面和視野,改變原有的服務觀念,給社區居民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與傳統的醫院醫生不同,社區醫生服務的人員一般也就是社區附近的居民,人員流動性較小,治病不再是社區醫生唯一的作用,它為整個社區居民提供健康指導,為每一位居民的健康負責任。所以傳統臨床醫生的主動醫療角色在社區不再適用,社區醫生需要與每一位患者搞好關系,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要給與社區居民更多的健康指導和幫助,與患者交流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詳細的講解,尤其是對于社區的老年人,態度必須端正,給與必要的尊重,這樣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2社區醫生常用的交流方法

2.1語言方式交流 世界著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總結了醫生的三大法寶:語言、藥物、手術刀。而語言是這些法寶中排在第一位的,相同的一句話如果醫生用鼓勵的語氣說出來,可能使患者精神大振,轉憂為喜,往往病情能得到極大的好轉,如果用悲傷的語氣說出來,患者可能就聽天由命,焦躁不安,病情也會急劇惡化,同樣的一句話,只是說出來的語氣不同,帶來的結果也是截然相反的,所以醫生最不能忽視的就是語言的威力。社區醫生面臨的

大多數患者都是普通老百姓,對醫學方面的了解很少,這就要求社區醫生在與之溝通是要花費更多的心思和耐心,要將專業術語轉變成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颊咴诰歪t的時候,醫生的態度應該平易近人,對患者對病情的描述的時候應該耐心的聽,并在適合的時候做出回應,這種回應不單單是指表情上的回應,還可以是動作或表情上的回應。詢問患者病情的時候應該以開放式的問題進行詢問,盡量使用患者能夠聽的懂的語言,尤其是社區老年人居多,文化水平有限、反應緩慢,理解能力偏低,醫生要更有耐心的對待,最好能夠與患者一起討論病情,而不僅僅是被動的答。在交流的過程中要及時把患者對病情的描述做一些整理,反饋給患者,讓患者對其復述進行辨別是否和患者的觀點相一致,尤其是初次就醫的患者,當患者某些觀點不正確的時候作為社區醫生也不應該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患者,否則只會出現交流上的僵局,最終導致病人的流失。作為社區醫生尊重患者的意愿是十分重要的。

2.2非語言他方式交流 除了語言交流以外,非語言交流在社區醫生與患者日常合作過程中同樣重要。它能夠幫助醫生表達情感,調解氣氛,維持自我良好形象。首先醫生需要注意自身的儀容儀表,穿著要整齊,白大褂需干凈,胸卡銘牌要佩戴齊全,該有的裝扮一個都不能少,白大褂更不能皺巴巴的,否則患者就會感覺醫生粗心,還沒看病就對醫生產生不信任感,不利于治療的進行。然后是眼神的交流,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社區醫生在于患者溝通過程中要巧妙的運用眼神的表達,增加與患者情感的互動。肢體語言能夠有效的增進醫患的關系,患者發燒時,我們在詢問病情之余還要觸摸患者的額頭,體現出醫生對患者的關系和體貼,患者輸液時幫助患者蓋被子、掖被角,這些小動作能幫助醫生很容易贏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提高治療效果。

3與社區特殊患者的交流技巧

3.1老年人患者 老年人一般抵抗力弱,很容易生病,一般老年人都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難以徹底治愈。而且老年人的記憶力很差,耳背眼花的情況有很多,這就要求社區醫生在于老年人交流過程中要有更多的耐心,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講解,在確定治療方案后要多和老年人重復,或者寫在紙上供老人隨時查看或者家屬了解。老年人除了慢性疾病外還會面臨失去親人的痛苦,經濟能力下降的煩惱等等一系列因素,這些問題都需要社區醫生在為老人看病時候考慮進來。

3.2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發病率非常高,社區醫生碰到高血壓患者的幾率很大。而一般的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疾病了解的并不多,只是依賴于藥物的治療,對待高血壓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所以社區醫生在面對高血壓患者的時候首先要普及高血壓疾病的知識,要為高血壓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包括患者飲食、睡眠、生活習慣和服藥情況,定期為高血壓患者舉行健康教育講座,保證教會患者自我護理的知識和保持穩定的方法。讓患者充分認識高血壓疾病和并發癥的危害而從主動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堅定治療的決心。

3.3糖尿病患者 近年來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而且這是一種慢性終生性疾病,一旦得病就不可能治好,而且糖尿病的并發癥有很多,嚴重的話會導致身體殘疾或者過早的死亡。而一般糖尿病患者最缺乏的就是對糖尿病的認識,所以社區醫生首先要加強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健康知識的認知程度,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多和患者溝通,把握患者的心理情況,及時對患病壓力大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保證患者的情緒穩定,促使病情好轉。

3.4腦卒中肢殘患者 一般腦卒中肢殘患者都伴隨著強烈的抑制和焦慮等心理反應,對于這類患者,社區醫生應該以心理輔導為主要救助手段,同時要鼓勵患者不要放棄治療,多舉一些病友成功康復的例子,不要讓病人失去希望。平時多囑咐家屬加強患者的日常鍛煉,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及時上門診斷,讓患者感受到醫生的溫暖,從而加快身體的恢復情況。

4結論

溝通是一門藝術,是社區醫生必須掌握的技能,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受人尊敬的社區醫生,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與患者有更多的心與心的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用務實的行為和真誠的工作態度感染對方,用高超的語言功底化解醫患就過程中的種種矛盾,營造和諧、溫暖的氛圍,收獲患者的友誼。

參考文獻:

[1]林波,潘細玉.全科醫生在社區健康教育工作中技能與交流技巧[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25(25):35-38.

[2]何建中,盧芳.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08(8):45-46.

[3]Phyllis Brown Whitehead.Studying the Effects of the End-of-Life Nursing Education Consortium at the Institutional Level.Journal of hospice and palliative nursing,2010,12(3):184-193.

編輯/孫杰

猜你喜歡
溝通交流患者
怎樣和老年癡呆患者相處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甲減患者,您的藥吃對了嗎?
認知行為治療在酒精依賴患者戒斷治療中的應用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決策咨詢活動中的溝通藝術
醫改如何切實降低患者負擔
“交流”等5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