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斑塊形成及超聲分型與血壓分級關系的研究

2017-03-20 23:56茹建平李志強沈文
醫學信息 2016年37期
關鍵詞:頸動脈斑塊彩色多普勒超聲高血壓

茹建平+李志強+沈文

摘要: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研究中年原發性1、2、3級高血壓患者頸動脈斑塊生成情況及超聲分型。方法 分別各選擇100例內科確診1、2、3級原發性高血壓中年(45~59周歲)患者,分為A組、B組、C組,共計300例。分別對三組患者行頸動脈超聲檢查,收集數據并分析。結果 A組、B組、C組患者的頸動脈粥樣斑塊檢出率分別為11%,19%,23%,A組分別與B組、C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明顯低于B組、C組。B組及C組組間比較,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年原發性1級高血壓患者頸動脈斑塊形成及嚴重程度均低于2、3級高血壓患者;中年2、3級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頸動脈斑塊形成組間沒有統計學差異。高血壓1級患者低回聲及等回聲斑塊百分比發生率低于2、3級高血壓患者,2、3級高血壓患者沒有明顯差別。

關鍵詞:彩色多普勒超聲;高血壓;頸動脈斑塊

高血壓病患者常并發動脈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被認為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1]。有數據表明,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高達93.33%[2]。高血壓患者的脈壓指數能較好地反映血管硬化程度[1]。彩超不僅能夠反映頸動脈內中膜是否增厚,是否有斑塊形成,斑塊形態、大小,判斷斑塊的易損性,為預防腦卒中的發生提供重要依據;又因其無痛、無創、分辨率高、重復性強等特點,彩超檢查已成為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本研究運用多普勒超聲檢查手段,分析中年原發性高血壓1、2、3級與頸動脈斑塊生成情況及超聲分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均來源于2013年6月~2015年9月本地區醫院心內科門診及住院患者45~59周歲中已確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按內科高血壓分級標準,1級:收縮壓140~159 mmHg,舒張壓90~99 mmHg;2級:收縮壓160~179 mmHg,舒張壓100~109 mmHg;3級:收縮壓>180 mmHg,舒張壓>110 mmHg。每級高血壓患者隨機抽查100例,1級高血壓設定為A組,2級高血壓設定為B組,3級高血壓設定為C組,男女不限。

1.2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全部頸動脈檢查均使用阿洛卡-a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12 MHz。檢查前告知被檢者,并平靜休息5 min,仰臥位,充分暴露檢查部位,以二維實時顯像檢查頸動脈。探頭從鎖骨上窩平胸鎖乳頭肌處縱切掃查,從頸根部探測頸動脈近心端,然后將探頭沿血管走行方向向頭側移動,探測頸內外動脈,再沿血管走行方向做橫切面。檢查部位包括雙側頸總動脈近端、中段及遠段,頸動脈分叉處,頸內動脈起始處、頸外動脈。

超聲成像監測斑塊面積、體積大小,根據病情演變測量內徑、頸動脈內-中膜厚度; 并同時注意觀察內中膜是否光滑,是否有斑塊形成。探查患者頸總動脈及頸內、頸外動脈。取頸總動脈(CCA)近心端20 mm,頸動脈分叉10 mm處頸內動脈(ICA)、頸外動脈(ECA)進行測量血管內徑。觀察血管解剖結構,測量動脈內-中膜厚度、管徑、有無斑塊及斑塊大小位置。

1.3診斷 斑塊定義為局限性回聲結構突出管腔(回聲可不均勻或伴聲影),厚度>1.5 mm[3]。超聲分型:低回聲斑塊、等回聲斑塊及高回聲斑塊。低回聲斑塊:斑塊回聲略低于周圍的胸鎖乳突肌的回聲,內含有大量脂類物質的纖維脂肪。等回聲斑塊:斑塊的回聲等于或超過周圍的胸鎖乳突肌的回聲,但比動脈外膜回聲低,以膠原蛋白構成為主。高回聲斑塊:斑塊產生強反射伴后方聲影,可超過周圍其他任何組織的回聲強度,斑塊主要為鈣化灶[4]。

1.4數據處理及統計 采集數據應用 SPSS 18.0軟件統計,計數資料用百分數[n(%)]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率的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統計結果顯示A、B、C組患者頸動脈發生率分別為11%、19%、23%,A組分別與B組、C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明顯低于B組、C組。B組及C組組間比較,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300例高血壓病患者共檢出頸動脈斑塊53例,檢出率17.7%,內膜表面粗糙不平者22例,未列入統計。低回聲斑塊合計54例,高回聲斑塊合計11例,等回聲斑塊合計15例,合計80例。其中左側頸動脈53例,右側頸動脈27例。A組低回聲及等回聲斑塊百分比分別與B組、C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明顯低于B組、C組。B組及C組組間比較,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本研究對中年原發性高血壓分級對頸動脈斑塊生成情況及超聲分型進行分析,通過對3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分組檢查得出結論,統計結果顯示:1級高血壓患者頸動脈斑塊形成低于2、3級高血壓患者;2、3級高血壓患者組間沒有統計學差異。本研究通過對30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頸動脈超聲檢測,結果表明,頸動脈斑塊以低回聲斑塊較為多見,等回聲斑塊及高回聲斑塊較少。低回聲斑塊及等回聲斑塊容易破裂、出血形成血栓,隨血液流動到達顱內,發生腦梗死的幾率較高。而高回聲斑塊因表面鈣化,不易破裂脫落,故腦梗死發生率較低[5]。

本研究發現中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普遍以低回聲斑塊及等回聲斑塊較為多見,統計結果顯示高血壓1級患者低回聲及等回聲斑塊百分比發生率低于2、3級高血壓患者,2、3級高血壓患者沒有明顯差別,由此可知高血壓1級患者的腦卒中發生率會明顯低于2、3級高血壓患者。

既往研究表明頸動脈斑塊好發部位以分叉處最常見,往往兩側同時受累,其次為頸總動脈及頸內動脈起始段,頸外動脈較少見[6]。兩側發病的機率左側高于右側,有研究表明與血流的剪切應力有關,也與兩側頸總動脈起源、長度不同有關。此外病史長短與動脈斑塊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隨高血壓病史越長,頸動脈粥樣硬斑塊的發病率越高,這與動脈斑塊的病理發展是一致的。

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作為一種無創傷性影像檢查方法,簡便、無創、經濟、重復性好,可以直接顯示血管內有無形態學改變及血流動力學改變,為預報和檢測高血壓患者的血管改變提供簡便易行的手段,對確定治療方案,預防腦梗死,估計預后均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力生.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10[J]. 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08.

[2]陳新謙,金有余,湯光.新編藥物學[M].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08.

[3]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編著. 血管和淺表器官超聲檢查指南[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26.

[4]唐杰,溫朝陽. 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診斷學[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4-145.

[5]李莉,姜玉新. 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與頸動脈粥樣硬化[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6,24(2):126-129.

[6]陳黎, 顧雅琴. 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探討[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0):131.編輯/金昊天

猜你喜歡
頸動脈斑塊彩色多普勒超聲高血壓
全國高血壓日
如何把高血壓“吃”回去?
高血壓,并非一降了之
高頻和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甲狀腺結節病變性質鑒別診斷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腮腺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雙源CT血管成像對缺血性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頸動脈斑塊的診斷價值
中醫干預治療高血壓49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