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痛分娩初產婦產后抑郁的心理護理

2017-03-20 08:36張雅麗
醫學信息 2016年37期
關鍵詞:產后抑郁無痛分娩心理護理

張雅麗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對無痛分娩初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婦產科收錄的96例初產婦抑郁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的方式,觀察組除傳統護理教育外,同時給予心理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程度和抑郁評分(SDS)。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兩組相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產后6 d兩組的SDS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下降的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具有統計差異(P<0.05)。結論 心理護理對無痛分娩產后抑郁癥的產婦具有積極的效果,可提高護理滿意度,并改善產后抑郁狀況,可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關鍵詞:無痛分娩;初產婦;產后抑郁;心理護理

無痛分娩是指確保初產婦和胎兒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藥物,不影響子宮規律性收縮但可阻斷分娩時的痛覺神經末梢傳遞,達到避免或減輕分娩痛苦的目的[1]。初產婦由于緊張、焦慮、身體不適等情況及易出現產后抑郁,產后抑郁常伴有一系列的癥狀,如孤獨、失眠、悲觀、厭食、情緒嚴重低落等等,給產婦身心健康和婚姻、家庭都帶來嚴重的影響和危害[2]。本研究圍繞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進行了討論,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婦產科收錄的96例初產婦抑郁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其中觀察組22~36歲,平均(28.33±2.10)歲,對照組23~35歲,平均年齡為(28.01±1.99)歲。兩組初產婦年齡、孕周等方面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方法,即及時跟蹤評估出現產后抑郁狀況產婦的情況,加強與產婦的交流;為產婦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減少外界刺激,警惕自殺現象的發生;給予正確的飲食指導,觀察厭食情況,加強營養攝入。觀察組在傳統護理基礎上同時進行心理護理,①重視產前護理,對產婦及家屬進行產前保健和教育,告知正常孕期的心理變化、分娩過程,減少產婦心理負擔,利用多媒體等形式向產婦和家屬講解新生兒哺乳、換尿布、洗澡等技能,在初產婦思想上做好準備;②加強產時護理,可由家人進行產時陪護,并播放產婦喜歡的音樂,調節生產時的氣氛,協助產婦飲水、擦汗等,指導產婦正確運用腹壓,積極鼓勵產婦,在情感上、生理上和心理上給予支持;③強調產后護理,觀察產婦睡眠情況,給產婦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對出現產后抑郁的產婦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減輕心理負擔,增強自信心,同時告知產婦和家屬產婦及嬰兒的保健知識,鼓勵產婦傾訴,密切與家屬的溝通,及時了解產婦狀況并采取相應措施。

1.3評價標準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護理滿意程度和孕婦抑郁自評量表評分。

1.4觀察指標 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并計算滿意度,滿意度=(滿意+一般)的例數/總例數;進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

1.5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數據均通過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照組和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為滿意34例,一般10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護理滿意為滿意22例,一般15例,不滿意11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8%,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7.0%,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且兩組相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2.2對照組和觀察組抑郁評估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見表1。住院時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產后六天兩組的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下降的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具有統計差異(P<0.05)。

3討論

近年來產后抑郁的發生率成上升趨勢,不僅影響了產婦的身心健康、夫妻關系,同時對新生兒的身心發育及行為能力產生負面影響[3],影響家庭穩定和社會和諧。嚴重的產后抑郁甚至可能發生自殺及殺害嬰兒的想法和行為[4]。由于角色的轉變、社會、經濟的壓力和對分娩未知的恐懼等,初產婦的產后抑郁情況尤為嚴重,本研究選取的我院收錄的96例初產婦的抑郁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兩種護理方式,對照組為傳統護理,觀察組在傳統護理基礎上采用心理護理方式,對比了護理滿意度和SDS評分。對初產婦的心理護理從產前心理指導著手,在產前、產時和產后隨時觀察產婦的情緒變化,及時進行心理疏通。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密且兩組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的產后6 d的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因此,采取合理的心理護理可提高護理滿意度,同時改善初產婦產后抑郁情況,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可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陳麗君,沈艷萍.無痛分娩120 例的觀察及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26):3895-3896.

[2]王穎.產后抑郁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現狀[J].內蒙古中醫藥,2014(2):119-120.

[3]韓愛卿,單瑞芹,李娟.孕期健康教育對產后抑郁癥發病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0):4345-4347.

[4]謝萍,倪慧瓊.產后抑郁癥的相關因素及護理體會[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4,34(4):622-623.

編輯/丁一

猜你喜歡
產后抑郁無痛分娩心理護理
產后抑郁的三時段護理干預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對孕期焦慮、抑郁及產后抑郁的影響
臨床分析產婦產后抑郁情緒的原因和護理對策
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的臨床應用分析
可行走式無痛分娩的鎮痛效果及其對母兒的影響
沈志洪:著眼“無痛分娩”,推進婦幼健康學科群建設
無痛分娩83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