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效果探討

2017-03-20 10:18劉紅霞
醫學信息 2016年37期
關鍵詞:舒適護理應用效果手術室

劉紅霞

摘要:目的 分析手術室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從我院收治的手術室患者中抽選130例,將其分成不同護理組:對照組65例實施手術過程、注意事項講解等基礎護理,研究組65例則實施舒適護理,評定手術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舒適度為92.3%,和對照組舒適度的76.9%相比,P<0.05,統計有區別。結論 臨床于手術室患者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作用顯著,可提高舒適度,增強手術效果,值得借鑒。

關鍵詞:舒適護理;手術室;應用效果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醫療技術的完善,越來越多的患者借助手術治療病癥,對于改善病情,提高質量來說意義重大。但由于手術中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使患者出現系列不良心理,不僅影響手術的實施,還危害生命健康[1]。因此,需給予患者針對性、舒適的護理干預,以預防不良反應,增強總體效果。下面,將我院收治患者130例的資料整理如下,旨在判定舒適護理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3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手術室患者中抽選130例,將其分成不同護理組:65例研究組中,女性、男性分別30例、35例,年齡段15~70歲,平均(42.3±1.5)歲;手術類型:25例普外科,20例婦產科,15例骨科,5例急診科;65例對照組中,女性、男性分別29例、36例,年齡段16~70歲,平均(42.4±1.6)歲;手術類型:26例普外科,19例婦產科,16例骨科,4例急診科。2組患者的手術類型、男女例數等臨床基礎性的資料統計無區別,P>0.05。

1.2方法 6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手術過程、注意事項講解等基礎護理,65例研究組患者則實施舒適護理,包括:

1.2.1術前的舒適護理 ①手術前的調查:臨床手術操作前期,護理人員需認真、詳細的詢問患者實際情況,如:年齡、姓名、工作環境、文化水平、生活習慣等,同時,還需根據患者的既往疾病史、疾病診斷結果、病變部位、手術操作過程、麻醉方式等情況制定護理方案,為后續的操作奠定良好基礎;②加強溝通、宣教:護理人員需利用病房的巡視時間多和患者交流,以充分了解生理、心理上的需求,最大限度的進行滿足。同時,還需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詳細講解自身疾病、手術操作過程、注意事項等相關內容,提高認知度;糾正患者對疼痛的認知度,告訴其疼痛劇烈后可說出來,以免影響正常的休息;③心理疏導:由于部分患者自身承受力不足,無法承受整個手術,或擔心術后康復效果不理想,影響生命安全等。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告知患者確定手術前均進行過相應的臨床檢查,身體狀況是足以承受手術操作的;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制定個性化的疏導方案,或向其介紹成功手術治愈的案例,提高治療配合度。

1.2.2術中的舒適護理 手術前期,護理人員需提前進入手術室調整溫度、濕度,以滿足患者需求;將其送至手術室后,需即刻幫助選擇合適的體位,準備相應的手術設備、器械等,確保上肢處于適當角度,防止過度外展造成臂叢神經損傷;在滿足手術操作需求的同時,盡最大限度保護隱私,禁止過多暴露機體;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異?,F象后及時處理;對于術中保持清醒的患者來說,護理人員需加強和其交流,給予心理、精神上的支持,消除負擔,確保順利實施手術。

1.2.3術后的舒適護理 ①手術結束后,送至病房途中加強呼吸、脈搏等指標的檢測力度,確保引流管處于通暢狀態;②待患者清醒后,詢問疼痛度,若輕微疼痛,可借助講話、聽音樂等方式分散注意力;若疼痛較為劇烈,可于醫囑下服用止痛藥物。另外,還需做好患者的飲食、康復訓練等指標,加快康復速度,減少醫療費用。

1.3評定項目 評定兩組患者的手術舒適度、觀察指標等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選用軟件包SPSS 14.0處理文中數據,其中,計數資料用百分數的形式表示,并實施χ2檢驗,P<0.05,統計有區別。

2 結果

2.1臨床舒適度判定 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組、對照組患者的舒適度分別為92.3%、76.9%,統計有區別,P<0.05,見表1。

2.2臨床觀察指標判定 調查結果顯示,通過對研究組、對照組患者的血壓、心率等觀察得知,兩組統計有區別,P<0.05,見表2。

3 討論

舒適護理是臨床近年來新型的一種護理模式,該模式和傳統的護理觀念不同,它并不是一個獨立性的護理方式,而是建立在基礎性的護理上,旨在滿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提高舒適度。調查報告顯示[2],手術室的環境、手術中的不良事件和患者的孤獨感,均是導致患者出現應激反應的因素,不但會影響到患者的內分泌、神經系統,還會影響手術的順利實施。傳統護理模式下的手術操作中,只需要做到手術室人員的相互配合,基本上是機械化的服務;而舒適護理不但要求根據手術過程、麻醉等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處理,還將護理服務延伸至整個圍術期,從單純的手術室護理服務延伸至臨床術前、術中、術后的整個過程,且還需加強和患者、患者家屬的交流、健康教育、心理疏導,進而更好地提高患者舒適度。由此可見,將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患者中,可在促使患者滿足心理需求的同時,提高手術配合度和操作信心[3]。此外,從另一方面來說,舒適護理服務措施的實施是一種先進性理念的倡導,不存在固定的護理方式和內容。要想全面的實施該護理,需護理人員不斷更新自身觀念,努力學習該護理知識,積極積累工作經驗,提高業務能力,特別是心理學、應激學等相關知識的掌握,便于從根本上滿足患者需求。同時,還需重視病房訪視,于訪視過程中加強和患者的交流,引導其主動講述自身問題和需求。當然,需尊重患者,保護隱私。交流過程中需將話題集中于患者重視的問題上,多使用激勵性的語言,禁止訪視時間過長,以免增加患者疲勞[4]。本次調查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經由舒適護理干預后,舒適度為92.3%(60/65),明顯高于基礎護理對照組的76.9%(50/65),兩組統計有區別,P<0.05,說明:將舒適護理用于手術室患者中,不但可預防手術應激反應的發生,還可提高患者舒適度,加快病癥恢復速度。

綜上,臨床于手術室患者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作用顯著,可提高舒適度,增強手術效果,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劉蘊萍.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2):284-286.

[2]陶香蘭,王瓊蓮,任君,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西部醫學,2015,27(9):1423-1424,1428.

[3]王海艷,王玲,郭禮清,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2):512-513.

[4]孔霞.舒適護理對手術室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8):891-892.

編輯/羅茗柯

猜你喜歡
舒適護理應用效果手術室
術前訪視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手術室專用頸肩保護罩的設計與應用
舒適護理在小兒骨折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
舒適護理用于肺癌患者護理的觀察效果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創傷復雜創面的臨床應用分析
走進手術室的3D打印
手術室火災的預防與處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