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82例臨床觀察

2017-03-20 10:28王秀杰
醫學信息 2016年38期
關鍵詞:米非司酮子宮肌瘤激素水平

王秀杰

摘要:目的 觀察研究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診治療的82例子宮肌瘤患者,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12.5 mg/d的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25 mg/d的大劑量的米非司酮治療。對比兩組患者在采用米非司酮治療干預前后的子宮和子宮肌瘤的體積變化,以及雌激素、孕酮、血清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的變化情況。結果 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在治療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子宮和子宮肌瘤的體積均明顯變小,雌激素、孕酮、血清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也都顯著降低,兩組患者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臨床上采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中,小劑量的米非司酮具有更加顯著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米非司酮;子宮肌瘤;劑量;激素水平

在女性生殖器官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腫瘤是子宮肌瘤,有文獻報道,發病率的的婦女在30~50歲。雖然大部分子宮肌瘤是良性的,但患者往往會出現子宮出血、盆腔疼痛等癥狀,據報道,這些癥狀的發病率有50%還多。并且,隨著疾病的發展,良性的子宮肌瘤很有可能出現惡化狀況,進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和威脅。目前,關于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還不是特別明確,但大部分學者認為是由于患者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變化而導致疾病的發生。米非司酮作為一種抗孕激素藥物,已經廣泛的在子宮肌瘤的治療當中應用,但關于該藥物的合理使用劑量卻一直存在著爭議[1],因此,本研究通過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診治療的82例子宮肌瘤患者,采用不同劑量的米非司酮給予治療,結果發現小劑量的米非司酮具有更好的療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診治療的82例子宮肌瘤患者,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其中對照組中,年齡29~58歲,平均年齡(35.7±6.5)歲;病程4~15個月,平均(4.8±2.1)個月;黏膜下肌瘤10例,漿膜下肌瘤14例,肌壁間肌瘤21例。觀察組中,年齡32~57 歲,平均年齡(35.3±6.8)歲;病程3~16個月,平均病程(4.9±2.3)個月;黏膜下肌瘤 8 例,漿膜下肌瘤14例,肌壁間肌瘤23例。入選標準:①均經B超和婦科檢查,明確診斷為子宮肌瘤者;②符合《婦產科學》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③同意采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者;④知曉本次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具有腫瘤家族史及米非司酮禁忌癥者;②但期內腫瘤生長迅速,以及腫瘤體積過大,有壓迫癥狀者;③近期服用過激素類藥物者;④有心腦肝腎及凝血系統功能嚴重障礙者。兩組患者在年齡、肌瘤類型、病程等一般性臨床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療,在月經期第3 d開始服用,1次/d,服藥前后2 h禁食,并且連雪服用1個療程12 w。

1.3觀察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采用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前后的子宮和子宮肌瘤體積的變化情況:在治療前、后檢測患者子宮肌瘤和子宮的三維徑線,通過盆腔婦科檢查和彩超檢查以確定,子宮或者子宮肌瘤體積的計算方法是:用0.523乘以子宮或者子宮肌瘤的三維徑線半徑;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并觀察治療前后的患者體內的激素水平的變化情況,包括:雌激素(E2)、孕酮(P)、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檢測結果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 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采用不同劑量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子宮和子宮肌瘤體積的變化情況對比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在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子宮和子宮肌瘤體積均都明顯變小,治療前后相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間相比觀察組子宮和子宮肌瘤體積的縮小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采用不同劑量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各項激素指標變化比較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在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雌激素(E2)、孕酮(P)、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水平均明顯降低,治療前后相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間相比觀察組的四項激素水平的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由于子宮肌瘤是在一種在育齡女性群體中多發性的常見疾病,并且具有很高的發病率,而治療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手術治療,這會對子宮造成創傷。而有許多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患者對于生育還有要求,因此使用藥物治療替代手術治療以降低對女性患者子宮和身體的傷害的方法極為迫切和必須。雖然關于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有諸多學者和研究發現孕激素的水平與子宮肌瘤的發病密切相關,它能夠促使子宮肌瘤的形成和生長。而作為抗孕酮藥物的米非司酮在子宮肌瘤的治療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研究發現,它能夠和孕酮受體結合而發生結構性變化,使得P受體和熱休克蛋白的結合力增強。從而使P受體上的DNA結合區域被完全覆蓋,從而使P效應銀子和受體的結合受到影響,使其不能轉錄激活和合成蛋白質,最終是P的作用受到抑制,阻斷孕激素對子宮肌瘤的作用[2]。在本研究中,發現小劑量的米非司酮相對于大劑量的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的治療作用更為明顯。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采用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中,小劑量的米非司酮具有更加顯著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馬匯,于學文,康偉.小劑量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及血清激素水平影響[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6,30(2):70-73.

[2]戴琳,楊樹玲,麥艷艷.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比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10):70-73.

[3]Ji chuang,Wang,Jian zhong,et al.Synthesis,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cellular activities of metapristone, a potential cancer metastatic chemopreventive agent derived from mifepristone (RU486)[J].The AAPS journal,2014,16(2):289-298.

編輯/丁一

猜你喜歡
米非司酮子宮肌瘤激素水平
針藥結合改善腎虛痰濕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臨床觀察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與DKD的相關性
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中藥湯劑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臨床觀察
研究B超在婦女子宮肌瘤鑒別診斷當中的臨床應用
腹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剝除術的臨床觀察
子宮動脈灌注栓塞術在中央性前置胎盤引產中的安全應用
益母縮宮顆粒對藥流者激素水平的影響
孕婦血清激素水平與妊娠結局的相關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