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干預應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綜合征患者的可行性

2017-03-20 11:16蘇敏
醫學信息 2016年37期
關鍵詞:可行性護理干預

蘇敏

摘要:目的 探析護理干預應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綜合征患者的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前來就診的4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就診時間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間,依據隨機抽簽法平分為觀察組、常規組各23例,常規組接受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則增加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消化道癥狀評分、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結果 觀察組的消化道癥狀評分為(6.4±2.1)分顯著低于常規組的(12.3±2.6)分(P<0.05),且該組的不良心理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 功能性消化不良綜合征患者經優質護理干預后,可使臨床癥狀得到顯著的改觀,且能夠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態,該護理干預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護理干預;功能性消化不良綜合征;可行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臨床消化科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該病屬于無器質性病變情況,而多數患者常因上腹難受、食欲減弱、嘔吐、惡心等癥狀前來醫治;但該病的病因仍在探索中。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壓力的改變,FD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臨床中常給予藥物治療,但取效甚微。據有關資料表明[1],對FD患者在治療的同時給予優質護理,可取得盡人意的效果。本次就我院46例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模式開展試驗,并將試驗結果加以整理,在下文進行詳細的闡述。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46例FD患者均來源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間收治患者中,入選患者均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并將心力衰竭者、急性肺炎者、精神障礙者、胸廓畸形者以及藥物依賴者均在排除之列。依據隨機抽簽法將46例患者以1:1分為觀察組(23例)、常規組(23例)。觀察組:男14例,女9例,年齡23~48歲,平均年齡(31.2±5.3)歲,平均病程(5.6±2.4)個月;常規組:男15例,女8例,年齡21~46歲,平均年齡(29.1±4.9)歲,平均病程(5.4±2.1)個月;兩組患者的基礎情況(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相當(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常規護理):對該組患者進行常規性護理服務,主要有協助查體、入院介紹、用藥指導、病房整理、注意事項提醒等干預。

觀察組(優質護理):此組在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方案,其以從患者的需求入手,提高患者的舒服度,護理方案內容如下:①心理干預:FD患者多會因病情的變化而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且該類病患對外部因素具有較高的反應,因而不良情緒會有所加重,進而影響治療效果。護士應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聽其主訴,可通過看書、下棋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情緒較為平緩。②行為干預:為能縮短患者的治療進程,可對患者實施自我意念放松練習法,該方法主要包括腹式呼吸以及漸進式肌肉松弛法,主要練習步驟如下:?訩腹式呼吸法:患者可選取舒適的體位,將全身完全放松,后于腹部肚臍放右手,胸部放左手;當吸氣時,盡可能地將腹部擴張,而胸部要保持不動;當吐氣時,向內極力收縮腹部,胸部仍需不動。該方法可練習2次/d,每次持續時間在10 min;?訪漸進式肌肉松弛訓練:由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緊張其肌肉,并持續時間在3~5 s,后放松10~15s,讓患者體會到放松肌肉的感覺??筛鶕颊叩牟∏檫x取恰當的體位,在初期練習1~2次/d,1次保持在5~10 min;于14d后可加大訓練力度,每次練習時間增至初期練習的2倍。在訓練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促進患者形成健康的心態。③營養平衡指導:FD屬于消化系統病癥,因而對其實施飲食護理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在飲食時,護理人員需督促患者定時定量用餐,禁忌食用具有產氣食品,需食用清淡類食物,并遠離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飲品。在用餐時患者需保持積極的心態,對于消化進食具有一定的作用。④健康宣講:護理人員應對病患講解該病的形成以及治療方法等,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并將檢查的結果向告知給患者,消除其疑慮。在治療過程中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要向患者解釋,使患者具備科學的治療觀念。

1.3觀察內容 ①在治療期間,對患者的消化道癥狀予以評估,根據消化道癥狀評分標準[2]可將其分為7項臨床癥狀(惡心癥狀、嘔吐癥狀、腹脹癥狀、噯氣癥狀、食欲減退癥狀以及早飽等癥狀),其中,無臨床癥狀者視為0分;患者有輕微癥狀者視為1分;自覺有癥狀但不影響生活可記為2分;癥狀明顯且對患者工作有影響視為3分,累計總分即為消化道癥狀評分。②對患者的心理改善情況予以評估,根據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3]進行判定。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資料,計數、計量資料分別采用?字2表、t表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消化道癥狀評分情況 經護理后,觀察組的消化道癥狀評分為(6.4±2.1)分,常規組的消化道癥狀評分值為(12.3±2.6)分,前者的消化道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后者(P<0.05),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2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結果 經統計,治療后觀察組的焦慮評分為(24.42±4.41)分,抑郁評分為(23.51±4.15)分;而常規組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35.15±6.24)分、(37.18±6.17)分;由此可知觀察組的焦慮、抑郁評分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3討論

消化不良可分為器質性病變疾病引發的消化不良疾病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但功能性消化不良經胃鏡檢測并未發現相關器質性病變。于臨床中,多數患者對功能性消化疾病存在著錯誤的認知,大多數患者對其不予以關注,進而使病情加重。尤其是患者產生的不良情緒可使治療效果大大降低,致使患者體內的兒茶酚胺和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有所提高,繼而延長患者的治療時間,故應對患者實施對應的護理。在對患者實施護理中,主要對患者腸胃加強護理,并科學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對應的治療和護理方案。但是常規性護理已經不能滿足當下需求,因而需要對其進行衍變和創新。

近年來,優質護理[4]在臨床中得到了極大地肯定,其是對常規護理的補充和發展,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并依據引發疾病的因素而實施對應的健康宣講,使科學的生活理念滲入到患者生活中,并通過心理干預、漸進性肌肉松弛訓練法以及腹式呼吸法等改善患者不良情緒,使其擁有樂觀向上的心態。同時對患者給予飲食指導,以避免再次引發消化道疾病,且能夠改善預后效果。優質護理模式更符合當下的護理理念,有助于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提高醫院的整理護理水平。在本組研究中,實施優質護理的觀察組消化道癥狀評分、焦慮評分、抑郁評分顯著低于給予常規護理的常規組;由此證實,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綜合征患者給予優質護理,可獲取較顯效的療效,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該護理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于臨床中加以推及。

參考文獻:

[1]陳丹慶.護理干預應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5,10(12):2.

[2]郭艷.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綜合征臨床療效的影響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0):3406-3408.

[3]李京偉.中西醫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平行亞組化分層隨機、對照試驗[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22(09):10-11.

[4]汪茜雅.基于自我管理理論的健康管理策略在門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5,3(06):23-24.

編輯/孫杰

猜你喜歡
可行性護理干預
PKEP術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國設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老年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及護理分析
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評價
嚴重創傷患者的急診急救護理干預分析
PPP物有所值論證(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選擇醫??尚行远啻?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質控品作為室內質控品的可行性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