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分析

2017-03-20 08:02武國春
醫學信息 2016年37期
關鍵詞:質量控制

武國春

摘要:目的 分析免疫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和應對策略。方法 于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受檢測的1015例監所羈押人群中抽取110例羈押人接受HIV抗體陽性標檢測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免疫檢驗分析,觀察組患者則接受免疫分析前質量控制措施,觀察比對兩組患者的檢驗結果準確度。結果 經質量控制后,觀察組患者的檢測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差別(P<0.05)。結論 影響檢驗質量的重要因素包括檢驗標本的采集和保存、儀器和藥品選擇使用及患者的自身情況,加強受檢者飲食、運動及用藥情況的監管是保證檢測結果準確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強臨床免疫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是提高臨床面議檢驗結果準確率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免疫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標本采集和保存

據美國技師協會統計結果顯示,免疫監測結果不合格率接近1.3%,其中分析前檢測結果不合格率在一半以上[1]。由于自動化分析儀器的普遍應用,分析結果的誤差大大降低,所以不合理結果中占最大比例的還是分析前因素,即患者準備、樣本采集、樣本保存、運輸及藥物因素的干擾等。實驗室檢測的過程中,質量控制一直難以控制的薄弱環節,雖然儀器的精密性、檢驗技術、患者的自身因素都會影響都臨床免疫檢疫分析的結果,但是臨床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是確保檢驗結果,數據正確的前提,同時也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關鍵所在。

本文為分析免疫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和應對策略,于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受檢測的1015例監所羈押人群中抽取110例HIV抗體陽性標進行研究,取得滿意結果,現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受檢測的1015例監所羈押人群中抽取110例HIV抗體陽性標進行研究,各55例,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為24~71歲,平均年齡為35.2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為23~79歲,平均年齡為34.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均無顯著差別(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臨床免疫檢驗方法進行檢驗,不采取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措施。觀察組:對質量控制的各個環節都要加強控制即樣本收集過程,儀器選擇等。根據患者生理心理狀況,給檢驗項目分出輕重緩急,優化檢驗組合,注明對檢驗結果會產生影響的服藥史和病史,對外檢送的樣本要標明單位名稱、送檢時間及聯系方式。全面調節環的生理和心理狀況,為患者量身定制飲食方案[2],主要以素食為主;采血前3 d禁止檢驗者參加劇烈運動,保證休息儲存充足的體力;積極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告知家屬患者的臨床狀況和應該注意的事項;根據臨床免疫分析要求,樣本要遵從真實性、代表性的原則,避免不能如實反映患者情況,樣本主要以患者的血清、尿液、唾液及糞便為主。需要采集血液的患者先靜坐5 min后在進行采血,壓脈帶使用的時間不能超過1 min。

對于服用激素類藥物的患者采集血清時,要準確把握采集時間,了解激素類藥物的出現峰值的時間,避免才接的樣本發生性質變化,造成檢驗結果不準確。送外檢驗的樣本,在樣本采集之后,要盡量減少長時間運輸和保存,盡快檢驗。送外檢驗的樣本要在2℃~4℃下封閉垂直放置,降低細胞因新陳代謝、微生物降解、化學反應、滲透、光學及氣體等因素的作用下,影響檢驗結果,樣本檢驗時間最多不能超過3 h。

1.3質量控制內容 兩組樣本送入檢驗科后要注意檢驗過程中和檢驗后的質量控制,選擇試劑時要注意試劑的保存情況及有效期,同樣組別的檢測盡量要選擇的同一廠家生產的試劑盒,較少檢驗誤差;若自行配置試劑,注意配制試劑過程,要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配置原則進行,樣本采集前要認真核對和校準儀器,嚴格校對溫度計、恒溫箱、離心機等,定期檢查吸量管和稀釋棒。樣本檢驗操作過程要按照說明書規定,排出被污染的可能性。

1.4統計學方法 本文數據均采用SPSS 16.0軟件處理,用例數、百分數(n,%)進行數據表示,組間數據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質量控制后,觀察組患者的檢測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差別(P<0.05)。見表1。

3 討論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臨床免疫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措施,能有效提高免疫分析結果的準確性,明顯改善臨床療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影響臨床免疫檢驗檢驗結果的因素可分為內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內源性因素大多因為是類風濕因子、補體、異嗜性抗體及非免疫性球蛋白等等影響檢驗結果[3]。

臨床檢驗血清樣本中,很多都含有不同比例的上述物質,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出現假陽性,為有效避免這些因素的影響對于類風濕因子我們會稀釋樣本,降低標本濃度,還可改變酶標著性抗體,加入降解類風濕的還原劑等等,對于補體,可以加熱滅活補體,避免出現假陽性或者假陰性。外源性因素包括樣本溶血、存放時間過長、細菌感染、樣本凝固等等。樣本溶血又分為技術性溶血和病理性溶血。發生溶血時重新采血檢驗效果較為理想,若不能重新采血,要在報告中仔細注明,說明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此外還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因素,情緒緊張會導致階梯某些免疫結果檢測不準,患者在基礎代謝的狀態下進行檢驗結果是最為準確的從冰箱取出試劑盒和后,待其接近室溫在檢驗,可有效降低誤差概率。還有患者準備、樣本采集、樣本保存、運輸及藥物因素是影響臨床免疫檢驗樣本分析前質量的主要因素,樣本采集過程是確保臨床免疫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

綜上所述,建立臨床免疫檢驗分析質量控制體系,是保證臨床免疫檢驗分析質量的重要舉措,提高臨床免疫檢驗結果的可行途徑,提高檢驗質量的可靠保證,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胡軍杰.臨床免疫檢驗的質量影響因素及相應方法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8):161-162.

[2]敖永琴.乳腺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及質量控制分析[J].醫藥前沿,2016,6(13):153-154.

[3]Deep, Dutta,Subhadip, et al. 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predicts prediabetes progression to diabetes and reversal to normoglycemia: role of associated insulin resistanc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low vitamin D[J].Journal of diabetes, 2014,06(4):316-322.

編輯/金昊天

猜你喜歡
質量控制
血型實驗室的輸血檢驗的質量控制與輸血安全探究
瀝青路面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
關于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要點以及質量控制的思考
淺析水利工程施工質量問題及質量控制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