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康復訓練后自我康復訓練對手外傷功能恢復的影響

2017-03-20 08:05李任飛
醫學信息 2016年38期
關鍵詞:手外傷

李任飛

摘要:目的 觀察除常規綜合康復訓練后自我康復訓練對手外傷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將12例患者分為訓練組及非訓練組。訓練組日間接受常規綜合康復治療,在回歸病房后,針對各個患者病情,因人而異制定自我康復訓練計劃。非訓練組則只在日間接受綜合康復治療。觀察2個月后,采用手總主動活動度(TAM)和(VAS)對關節活動范圍及關節疼痛進行評估。結果 觀察1個月后訓練組VAS及TAM均較非訓練組好轉明顯(P<0.05)。結論 病房作業訓練對手外傷功能恢復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手外傷;病房作業治療;手功能

手外傷的治療和康復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1]。手外傷的康復更加強調主動參與、持之以恒、全面康復。然而,部分患者主動性較差,過度依賴治療師手法,將手法治療視為康復治療的唯一途徑,忽略了主動鍛煉和持續鍛煉的重要性,嚴重影響了康復治療的效果。2015年1月~2月,天津市工傷康復中心康復外科針對如上問題,擬定一套自我康復訓練方法,經臨床觀察,效果滿意。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月,在天津市職工醫院康復外科住院的手外傷術后患者12例作為研究對象,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齡44.75歲;入選標準為手外傷史,手部骨折術后、創傷性關節病、手指肌腱損傷術后、血管或神經損傷術后等,且均符合以下入選標準:①傷口愈合良好,無皮損、無破潰及紅腫;②骨折內固定穩定、肌腱吻合良好、無其他風險因素;③排除截指、斷指再植病例;④各項生命體征及精神狀態良好。

1.2方法

1.2.1手外傷 12例患者,日間接受常規綜合康復治療,在回歸病房后,因人而異制定自我康復訓練計劃。對納入條件的12例患者,由康復護士進行監督觀察,根據是否能夠按照自我作業訓練計劃進行訓練分為訓練組和非訓練組。凡每日能夠按照自我康復訓練計劃進行訓練者列入訓練組,不能或很少完成者列入非訓練組。訓練組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齡41.6歲;手部骨折術后1例,創傷性關節病2例,手指肌腱損傷術后1例,燒傷后遺癥2例。非訓練組6例,其中男6例,女0例;平均年齡47.8歲;手部骨折術后2例,創傷性關節病2例,手指肌腱損傷術后1例,燒傷后遺癥1例。

1.2.2自我康復訓練計劃 ①心理康復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說明功能鍛煉對手外傷治療與康復的重要性,使之樹立正確康復信念,積極參與康復訓練。②溫熱水療:45°C恒溫,水位沒過所以瘢痕為準,30 min,3次/d。③各受累關節的關節活動度訓練:包括被動活動和主動活動,囑患者不超過痛點,每個關節5組,每組30個,3次/d。④作業訓練:根據患者不同病情及興趣愛好,進行不同作業訓練安排,如初期撿拾豆子訓練對指對捏,握礦泉水瓶擴虎口,毛刷擦刷促進感覺恢復;后期可以進行手工訓練:十字繡、貼鉆畫、剪紙作業訓練等。40min~1 h,2次/d。⑥ADL及社會適應能力訓練:鼓勵患者積極利用患手從事安全范圍內的日?;顒?。⑦支具或壓力衣的佩戴。以上各項訓練均在日間接受常規綜合康復治療后,患者回歸病房后繼續進行。

1.3評定指標 以患手全主動活動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對患者關節角度進行評定。全主動活動度=(遠指、近指及掌指關節主動屈曲幅度總和)-(遠指、近指及掌指關節的主動伸展幅度總和)[2]。以數字評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對患者疼痛進行評估,要求患者用0~10這11個數字表示自身疼痛程度。0表示無痛,10表示最痛[3]。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配對t檢驗。

2 結果

經1個月的治療及觀察,訓練組的TAM數值較非訓練組明顯升高,而NRS評分則較非訓練組明顯較低,結果見表1~表3。

由表1可以看出,訓練組與非訓練組拇指、食指、中指、環指和小指的療效配對變量差值的t檢驗,P值均<0.05,但訓練組P值則<0.01,更具統計學意義。

由表2可以看出,以每7 d為1周期,觀察當日治療后及次日晨起的NRS數值,訓練組與非訓練組的療效配對變量差值的t檢驗,P值<0.05,具統計學意義。

由表3可以看出,以1個月為1周期,觀察當日治療后及次日晨起的NRS數值,訓練組與非訓練組的療效配對變量差值的t檢驗,P值<0.01,具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康復是一項主動、自覺的活動,是醫患雙方的活動過程。表1體現的是能夠堅持病房自我康復訓練任務的患者在該治療周期所取得的關節角度進展較不能完成訓練的患者更大,手功能得以綜合提升。

Salter在實驗室和臨床方面所做的深入研究提供證明,在各種病理條件下,運動對組織愈合是有益的。正如表2和表3數據所示,訓練組的疼痛較非訓練組的疼痛均有明顯緩解。能夠堅持病房訓練任務的患者,次日晨起累及關節的僵硬疼痛現象較不能完成的患者明顯減輕。有觀點認為:當施力超過一端較長的時間,組織會延展,造成永久變形。這與組織的黏度有關,因而是有時間依賴性的。低強度負荷,一般在彈性范圍內,且長期施用,會增加結締組織的變形,并允許的膠原組織鍵結逐步重新排列,并重新分配水到周圍組織。這就要求醫患雙方均要重視并利用除日間常規康復治療之外的那一段很長的回歸病房時間,通過如上訓練計劃鞏固維持訓練效果,否則次日反彈足以抵消前日的治療效果,導致功能恢復減慢甚至停滯。

目前,各種因素影響下,部分患者的康復理念陳舊,度依賴治療師手法,忽略了主動鍛煉和持續鍛煉的重要性,嚴重影響了手功能的恢復。自我康復訓練使患者接基本達到患者24 h持續康復的效果,對手外傷功能恢復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帥浪,馮珍.手外傷術后的綜合康復治療[J] .實用臨床醫學,2012,13(12):73-75.

[2]黃錦文,梁國輝.手外科康復治療技術[M]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20.

[3]陸廷仁.骨科康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938.

編輯/金昊天

猜你喜歡
手外傷
無痛病房建立對減輕骨科手外傷患者疼痛的臨床應用研究
手外傷傷口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與護理教育
健康管理對促進斷指再植患者出院后康復的作用
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手外傷患者治療及護理中的作用分析
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治療手外傷軟組織損傷的臨床療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