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風險評估及護理干預

2017-03-20 08:31于桂巧張彥彥
醫學信息 2016年38期
關鍵詞:住院患者風險評估

于桂巧+張彥彥

摘要:目的 探討預防跌倒的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對120例住院跌倒病例發生的因素進行全面分析,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方案和措施。結果 采取防跌倒護理干預后,住院患者跌倒意外發生率顯著下降。結論 對住院患者采取必要的防跌倒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跌倒意外的發生。

關鍵詞:住院患者;意外跌倒;風險評估;有效預防

跌倒是住院患者最嚴重的不良事件之一[1],本文自2010年3月~2016年3月觀察120例住院跌倒患者,對跌倒發生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3月~2016年3月觀察120例住院跌倒患者,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齡27~90歲,平均72歲,其中60歲以上者93例;患心腦血管疾病54例,外科術后及放化療者39例,腎病、貧血病15例,其它12例;跌倒地點:病床旁51例,衛生間48例,走廊21例;跌倒后損傷:無損傷45例,骨折12例,不同程度挫裂傷63例。

1.2跌倒原因

1.2.1老齡因素 以上資料顯示,60歲以上患者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體生理機能老化,重心不穩,碰到障礙物后應變不力而致容易跌倒。一些老年患者自理意識較強,如洗漱、沐浴、如廁等喜歡獨立完成,不便拖累別人,所謂心有余而力不足。

1.2.2疾病因素 跌倒的患者中患有高血壓、心律失常等心腦血管疾病占45%,這些疾病可引起短暫的腦供血不足,出現腦缺血、缺氧等功能失調而易跌倒。某些疾病如癲癇、癌癥晚期、術后放化療患者,由于機體疾病消耗,體質虛弱也是誘發跌倒因素之一。

1.2.3藥物因素 部分患者長期口服鎮靜劑、抗高血壓藥物、降糖藥、利尿劑等,藥物副作用可導致機體出現各種不適、行動遲緩、重心不穩而致跌倒。

1.2.4環境因素 由于對住院環境的陌生,病床高度、地面平滑程度、室內光線程度、著裝或穿鞋不合適等也易造成跌倒。

1.3方法 防跌倒護理干預前和干預后分階段觀察住院患者中發生跌倒病例。

1.3.1護理干預措施

1.3.1.1個性化宣教 人類是個體化最強、最復雜的生物,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思想和意識,從而主導其不同的行為,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年齡、家庭環境、周圍關系以及疾病本身的影響,其思維、行為個性化非常強,因此,我們強調"個性化宣教",針對不同個體、不同年齡、不同病情、不同環境,針對性進行相應的住院指導和護理,對于高齡、行動不便的患者,強調責任化護理[1]。

1.3.1.2準確評估患者 通過對風險因素的分析,意外跌倒的顯著危險性因素主要有:高齡、疾?。ㄒ庾R障礙、平衡障礙、感覺退化、聽覺退化、自主活動受限、有跌倒史及頻繁如廁者等),藥物因素(服用鎮靜藥、降糖藥、降壓藥等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者易跌倒),如有上述高危險性因素者,即屬于高危人群??茖W評估跌倒的高位因素是預防跌倒的有效措施。因此,我們對住院后的患者應首先進行全面評估,包括患者年齡、精神狀態、患者的感知覺、生活能力等。對具有高危因素者均填寫《患者跌倒風險評估表》,上報護理部質控組,在床旁設置相應的警示性黃色標志牌,注明患者年齡、相關疾病、服用藥物、自理能力、有無專人護理等,提示護理人員給予更多的關心照顧。

1.3.1.3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認識 強化每一位護士"安全意識、預防為主"的工作理念,自覺建立和增強安全意識,為患者創造安全環境,保證患者安全。鼓勵每一位護理人員不斷學習,提高專業護理能力、準確地判斷及預見能力。強化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強調當班護理的病房巡視制度和嚴格交接班制度。

1.3.1.4建立跌倒報告與處理流程[2] 科室要建立"跌倒意外登記",患者跌倒后,首先由當班醫護人員檢查傷情、及時救助和觀察,準確登記記錄患者姓名、年齡、疾病、跌到時間、地點、傷情及救治措施和結果,并及時向科室領導和護理管理部門匯報。

1.3.1.5建立集束化護理制度,加強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實與監督,組織成立防跌倒護理小組,指定專人負責科室防跌倒措施的制定、監督、學習、登記檢查和上報工作,護理部質控組根據上報情況,每月對科室防范跌倒措施實施狀況進行檢查,定期考察檢驗護理人員對風險因素的評估和預防風險的能力,及時找出護理缺陷,制定并不斷完善護理措施。

1.3.2針對風險因素所采取的護理措施

1.3.2.1針對年齡因素 對高齡患者要允許家屬陪伴,入院時對患者和家屬做好入院宣教,及時向高危人群及家屬講解跌倒后產生的不良后果以及預防跌倒的措施,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避免由于患者及家屬的不理解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糾紛。

1.3.2.2針對藥物因素 給與正確合理的用藥指導,防范患者跌倒。對服用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險藥物的患者如擴血管藥、降壓藥、利尿劑、降糖藥物等患者,護士要進行藥物副反應的宣教,用藥過程中應嚴密觀察藥物的各種副反應,如出現頭暈、步態不穩時應及時囑患者臥床休息,癥狀緩解后在下床活動,并指導患者緩慢坐起。對長期服用鎮靜催眠藥物的患者囑其在未完全清醒前不要下床活動。

1.3.2.3針對疾病因素 指導患有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改變體位時應緩慢,防止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睡醒后不應馬上離床,應先靜躺30 s,在床上坐30 s后兩腿下垂等30 s在離床活動等。對于術后、放化療等體質較弱患者,根據患者體質,指導患者床上活動,起床、如廁時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1.3.2.4針對環境因素 首先應向患者做好詳盡的入院環境介紹,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帶領患者熟悉病區環境,特殊區域給與特別提醒,并在這些地方標有明顯標志物。為每一位患者提供舒適的環境,教會患者正確使用呼叫器,病床高度調整合適,便于下床活動,將患者經常需要物品放淤隨手可得的位置。此外還應保持病室內光線充足,地面平坦并保持地面清潔無水漬,走廊過道安裝扶手無障礙物,患者的衣著合體,并囑患者穿防滑鞋等一切從預防患者跌倒來考慮。

2 結果

2010年3月~2013年3月統計住院患者1560例,跌倒發生64例(4.1%),2013年4月~2016年3月統計住院患者2240例,跌倒發生56例(2.5%),P<0.05。

3 討論

住院患者跌倒是常見的住院意外事件之一[3],但也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累積效應[4],既包括生理、病理因素,也包括環境因素等,隨著危險因素的增加而增加。住院跌倒不僅造成患者本身的健康風險,也易增加護理糾紛。因此,對干預預防住院跌倒意外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從患者住院開始的護理介紹開始,就要將預防意外跌倒列入風險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之一,建立規范的預防、救治跌倒意外的相關制度,采取集束化、綜合化、制度化的防跌倒規范護理。有人主張除對住院患者進行有效的防跌倒護理干預外,還要采取延續性護理干預,即對出院患者的隨訪性護理指導,具有護理持續性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水梅,林月雙,盧瓊芳,等.125例住院患者跌倒的Vincent系統回顧分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5(5):724-726.

[2]曾會群,畢燕君,邱寧.風險評估在預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26):125-127.

[3]王穎欣.護理干預在預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 2015(16):3670-3670.

[4]胡永瓊.住院患者跌倒風險因素與傷害分析及其護理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5(30):61-64.

編輯/蔡睿琳

猜你喜歡
住院患者風險評估
淺談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護理
某綜合醫院18例住院患者自殺行為特征分析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標本留取率中的應用效果
老年住院患者口腔護理技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