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段識字教學初探

2017-03-20 11:41韓虎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7年3期
關鍵詞:書面語言字旁形聲字

韓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35-02

識字是學習文化的開始,是兒童從運用口頭語言過渡到書面語言的基本環節。教師能否幫助孩子迅速有效地掌握大量生字,成了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關鍵所在。而識用結合的方法,恰巧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擴大學生的識字范圍,鞏固學生的識字基礎,增強學生的識字能力,促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提升語言發展的水平,引導學生在活學活用中培養學以致用的習慣。

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生活情境激發識字興趣,利用語言環境提高識字能力,巧用經歷體驗挖掘識字潛力這三個方面入手,指引學生以識用結合的學習方法為捷徑,獲取開啟識字寶藏的金鑰匙。

1 采用生活情境激發識字興趣

“生活情境”就是指學生處于某一具體生活場合里,發生過的或者可能會發生的具體情形和景象。它可以是學生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可以是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看到的事情,也可以是學生在社會生活中聽到的事情。由于學生對這種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件有所體驗、倍感熟悉,所以,對事件中涉及的知識充滿了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就要擅于捕捉生活中的具體情境,補充于課堂教學之中,調動課堂的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快樂的心情、懷著飽滿的精神,在輕松自然的氛圍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記得教“唐”這個生字的時候,學生剛入學不久,對漢字的學習才開始,還未建立扎實的識字基礎。偏偏這個“唐”字筆畫多,很難記住。于是,筆者試圖從班級學生的生活情境引入:“前幾天,有一位同學自告奮勇,要幫老師發拼音練習本??墒?,剛拿起第一本本子,他就發現有一個字不認識,來問老師。老師一看,是這個字——”筆者一邊說著,一邊出示生字卡片上的“唐”字。學生興奮極了,聽得更加仔細了。筆者繼續問:“誰知道這個字念什么?”有幾個認識這個字的孩子舉起了小手。筆者故意指名讓一個名叫“唐文杰”的孩子回答。

生:這個字念“唐”,就是我名字里的“唐”。

原本不認識這個字的孩子出于對同學名字的好奇,一雙雙眼睛瞪得大大的……

這個片段中,從學生發作業本的情境出發,利用兒童的實際生活經驗,巧妙地引出識字教學,為后面的字形分析和字意理解作好了鋪墊。學生在活躍的學習環境里,感受到了識字的興趣,主動融入到識字的氛圍中來,積極深入到識字的學習中去。

2 利用語言環境提高識字能力

“語言環境”包括書面語言所提供的環境,也包括口頭語言所創設的環境,即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在語言環境中進行識字教學,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讓學生利用已學的漢字,體會書面語言環境中的意思,探索生字新詞的含義;也可以讓學生利用漢字結構規律,在書面語言的進一步學習中擴大識字量;還可以讓學生把已經具備的口頭語言水平遷移到書面語言中去,鞏固對漢字的熟練程度……在語言環境中,學生對文本的感知、感觸、感悟,必然帶動識字信心的倍增。于是,得以更快、更好地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識字能力也能掌握得更加扎實。同時,這樣的教學,一定會為后續的讀寫教學提供服務。

在一年級課文中有這樣一首兒歌:天氣晴,河水清,草青青,立蜻蜓。小青蛙,大眼睛,呱呱叫,不安靜。蹦蹦跳,忙不停。做事情,很精明。吃害蟲,不用請,保莊稼,好衛兵。

在對兒歌展開識字教學時,老師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兒歌,然后抓住形聲字的特征來啟發提問。

師:這首兒歌中,哪些字的結構中藏有同樣的部件?

生:“晴”、“清”、“蜻”、“睛”、“靜”、“情”、“精”和“請”這八個字里,都藏有“青色”的“青”。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晴”、“清”、“蜻”、“睛”等字寫在黑板上。

師:這些字的結構里,都含有 “青色”的“青”??墒?,加上了不同的部首,它們馬上變成了不同的字。我們來看一看,這些字和它們的部首之間有什么聯系。

生1:“天氣晴”,太陽高高地掛在空中,所以“晴”是日字旁。

生2:“河水清”,跟水有關,所以“清”是三點水。

生3:“蜻蜓”是一種昆蟲,所以“蜻”是蟲字旁。

生4:目字旁表示“眼睛”,所以“睛”是目字旁。

生5:沒有人爭吵才“安靜”,所以“靜”的右邊是“爭吵”的“爭”。

生6:“事情”不做完,心里會感到難受,所以“情”是豎心旁。

生7:“精明”的人是不會浪費糧食的,所以“精”是米字旁。

生8:“請”別人做事,要有禮貌地說,所以“請”是言字旁。

師:這些字,聲旁表音,形旁表義。它們都是——

生:形聲字。

然后,老師在投影上出示句子,讓他們選擇合適的字填空:

今天天( ),我和妹妹一起去公園里玩。公園里( )悄悄的。一只?。?)蜓飛來飛去。妹妹從包里拿出了一塊包裝( )美的小蛋糕,( )我一起吃。啊,味道真甜!

因為,前面已經結合字形,解釋過這些字的意思。所以,學生們很快就有了正確的答案。這首兒歌中,生字主要聚集在8個形聲字里。掌握并運用形聲字的特點認識生字是學習的關鍵??墒?,老師并沒有直接讓學生用形聲字的規律來學習生字。而是先讓學生讀一讀,在讀中嘗試自己去根據形聲字的規律,讀出聲字的正確讀音;再讓學生想一想,思考這些形聲字的形旁和字義的聯系;最后讓學生練一練,在練習中鞏固生字的運用。這樣的生字教學,比傳統的機械記憶法更加生動有趣,學生學起來也更加興致盎然。而且,字詞句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牢記生字,理解詞語,積累句子,真正做到了識用結合。

3 巧用經歷體驗挖掘識字潛力

經歷體驗就是指用親眼看、親耳聽、親身感受的方法,來獲取的信息,并把這些信息存儲在大腦中,達到學習的目的。這種學習方法,相對于他人傳授的方式,具有更強的真實感,給學習者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不容易遺忘。

《數星星的孩子》一文出現了“北斗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這樣一句話。此處,“轉”是一個多音字,文中念“zhuàn”音,是學生容易念錯的地方。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先在投影屏幕上出示了這句句子,問學生該怎么念。有的學生想當然地把句子中“轉”念作“zhuǎn”。另一部分學生,課前預習時,認真讀過課文,指著書本上注的拼音,念“zhuàn”。原先說是念“zhuǎn”的孩子,看看自己的語文書,一下子沒有聲音了。經過“讀錯”的體驗,孩子們對這個字的印象更深刻了。隨后,筆者再讓學生一起讀一遍這個句子時,所有學生讀起來異口同聲。

可是,孩子們對這個字的兩個讀音到底該怎么區分,還是困惑不解。于是,老師可這樣啟發學生:

師:誰來告訴我,念“轉(zhuǎn)”的時候,可以組成哪些詞語?說詞語的時候,請你同時做做動作。

生1:轉(zhuǎn)身。(做“轉身”的動作)

生2:轉(zhuǎn)頭。(做“轉頭”的動作)

生3:轉(zhuǎn)彎。(做“走路轉彎”的動作)

……

師:我們再看一看北極星是怎么繞著北極星轉“zhuàn”的。(播放視頻:北斗星繞北極星轉)

師:現在想一想,念“zhuǎn”時,是怎么轉的?和轉“zhuàn”時有什么區別?

生:轉身、轉頭、轉彎……都是轉一點點,念第三聲。而北斗星繞著北極星轉了一圈又一圈,念第四聲。

師:是呀,改變方向,繞中心轉動的幅度不到一圈,就念(zhuǎn)。繞了一圈又一圈,就念(zhuàn)。

師:現在,我來試試你們真的理解了沒有。爸爸騎車的時候,車輪飛快地——(指著黑板上的“轉”字)

生:爸爸騎車的時候,車輪飛快地轉(zhuàn)。

師:球打到柱子上。它滾動的方向偏——(指著黑板上的“轉”字)

生:球打到柱子上。它滾動的方向偏轉(zhuǎn)。

在這個教學片段里,教師因勢利導、寓教于樂,讓學生自由摸索,自由經歷,自由體驗,自己總結出“轉”這個字兩個讀音的不同用法。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積累和課堂的直觀觀察,新舊結合,探索分析,歸納出:轉的角度大小決定了“轉”字的讀音,角度小于360度時,念“zhuǎn”音;角度大于360度時,念“zhuàn”音。最后,又滲透練習,鞏固成果,堅實基礎,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參與者、服務者,要在識字教學中,把“識”和“用”相結合,培養學生聯系生活主動識字的習慣,增強學生體會語境積極識字的能力,挖掘學生結合實踐深層識字的潛力,使學生樂于識字,勇于交流,激發對漢字的喜愛,體驗學漢字的樂趣。

猜你喜歡
書面語言字旁形聲字
衤衣字旁
認識帶“氵”的形聲字
王字旁其實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實不叫“王字旁”
帶“火”字旁的形聲字
小議形聲字
形聲字運動會
《釋名》中用為“液”的“汋”字旁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