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拔罐聯合手法中藥塌漬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觀察與護理

2017-03-20 08:18吳丹馬晴
醫學信息 2016年38期
關鍵詞:神經根型頸椎病護理

吳丹+馬晴

摘要:目的 探討穴位拔罐聯合手法中藥塌漬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與護理。方法 選擇2014年1月10日~2015年12月10日我科收治141例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69例和觀察組72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照組給以傳統拔罐、中藥塌漬治療護理方式治療,觀察組患者按照循經取穴的方法選定拔罐位置并配合手法中藥塌漬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癥狀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結論 穴位拔罐聯合手法中藥塌漬可有效的緩解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

關鍵詞:穴位拔罐;手法中藥塌漬;神經根型頸椎??;護理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或椎間盤脫出,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1]。本研究采取循經取穴拔罐聯合手法中藥塌漬治療神經根型神經根型頸椎病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10日~2015年12月10日我科收治的141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其中對照組69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在43~70歲,病程6個月~10年。觀察組72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 40~69歲;病程8個月~11年。兩組性別比、年齡及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2]:①臨床體征以及根性癥狀如疼痛、麻木等與病變階段表現相同;②對患者采取壓頸或臂叢牽拉試驗時,結果為陽性;③經超聲科影像學檢測后,結果與臨床表現相同;④對疼痛點進行封閉治療后臨床療效不明顯或無變化;⑤排除外頸椎病變所導致的上肢疼痛等癥狀。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中醫常規治療護理。

1.2.1對照組 評估患者的年齡、配合度、皮膚完整性,告知患者本次操作的過程及目的,指導患者配合。首先囑患者俯臥位根據患者主訴疼痛部位為患者進行拔罐,時間為10 min,拔罐期間隨時關注患者皮膚情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頭暈,心悸等癥狀,如有上述癥狀立即停止拔罐,協助患者平臥位。拔罐后囑患者休息30 min,隨后為患者進行塌漬治療。我科選擇當歸 36 g,燙狗脊36 g,木瓜18 g,伸筋草18 g,燙骨碎補 18 g,丹參18 g,桂枝18 g,槲寄生18 g,透骨草18 g,香加皮18 g,紅花12 g,羌活12 g,獨活12 g,威靈仙12 g,尋骨風 12 g,炙川烏 6 g,炙草烏 6 g,秦艽12 g,防風12 g,千年健 12 g等生料置于30 cm×30 cm的無紡布袋中并封口,將中藥袋置于30℃溫水中浸泡30 min后,將泡好的中藥袋置于電熱恒溫三用水箱內蒸煮溫度達80℃左右即可。在病床上放置兩張50 cm×50 cm的塑料片,從電熱恒溫水箱內取出溫度為(42±2)℃的中藥包放置塑料片上,取毛巾覆蓋于中藥包上,將患者攜帶的治療巾覆蓋于毛巾上,協助患者暴露頸肩部位且平臥位于準備好的塌漬床上,治療時間為15 min,塌漬過程中護士隨時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及患者皮膚情況,操作結束,囑患者飲溫開水、忌食生冷食物注意保暖.。

1.2.2觀察組 評估患者的年齡、配合度、皮膚完整性,告知患者本次操作的過程、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充分配合。首先囑患者俯臥位循足太陽膀胱經選取穴位大椎、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等穴位為患者進行拔罐,留罐時間為10 min,拔罐期間隨時關注患者皮膚情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頭暈,心悸等癥狀,如有上述癥狀立即停止拔罐,協助患者平臥位。起罐后囑患者低枕平臥20 min,隨后為患者選擇我科配置中藥包進行手法中藥塌漬治療,首先從電熱恒溫水箱內取出溫度為(42±2)℃度左右的中藥包包裹于毛巾內,囑患者俯臥位并且協助患者充分暴露頸肩部位,將塌漬包覆蓋于患者大椎、大杼、肺俞、心俞等穴位上取毛巾覆蓋于中藥包上,操作時間共15 min。藥包的含液量以在治療部位處看見因中藥液滯留而在皮膚上形成的晶瑩的藥液露珠為宜,塌漬過程為5 min。治療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蒼白、紅斑、水泡、癢痛、破潰等局部皮膚或胸悶、氣促等全身不適癥狀、施治部位皮膚有無藥液滯留等。若藥液滯留減少或沒有,應將藥包翻轉,以便滯留于藥包上層的藥液繼續向下滲透至皮膚。5 min后,裹緊塌漬包而成圓柱狀,以推拿手法之滾法進行旋轉按摩5 min,以皮膚微微泛紅、患者承受為宜。最后將毛巾展開鋪平,用一手循足太陽膀胱經所選穴位處如拓碑文樣輕輕拍打藥包,注意拍打的速度要均勻,以患者感到有藥液慢慢滲透到皮下為宜,時間也為5 min。操作完畢,取下塌漬包。治療期間護士應隨時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及患者皮膚情況,囑患者治療期間頻飲溫開水、忌食生冷食物,注意頸肩部位的保暖。

對照組及觀察組均接受拔罐及中藥塌漬治療治療2 w時間。與此同時護士隨時隨地進行健康宣教并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患者心理變化,為患者講解有關康復知識,指導患者正確的坐姿、臥姿。治療前后患者頸肩背部要注意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

1.3療效評價標準[3] 痊愈:頸肩疼痛癥狀完全消失,上肢肌力、功能均正常,可從事正常工作;顯效:頸肩疼痛、壓痛均明顯減輕,上肢肌力正常,功能有明顯改善,可從事較輕勞動、工作。有效: 頸肩疼痛、壓痛減輕,上肢肌力、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不可從事工作;無效:頸肩疼痛、壓痛和功能障礙均無改善或加重,上肢肌力同接受治療前。同時按照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綜合評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本次研究的數據統計分析,數據采用均數(x±s)方式表示,組間差異則用t檢驗進行比較。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見表1。

3 討論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病變,近年有呈年輕化發展的趨勢。臨床癥狀多以根性痛最常見,造成患者工作生活質量的下降。以往針對神經根型頸椎病多以靜脈輸液及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治療為主,其缺點就是對胃腸道刺激性強且副作用大。而中醫對于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常以溫經通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為主。穴位拔罐和中藥溻漬法是中醫傳統療法。加之經絡學說認為:“十二經脈者,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而俞穴則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所輸注于體表的部分,本次研究將拔罐、中藥塌漬治療與經絡學說結合的效果更加體現了祖國醫學的偉大。手法中藥塌漬治療則利于活血藥物的經穴位的透皮吸收,同時避免口服及靜脈用藥的毒副作用,充分體現了中醫中藥綠色環保的優勢。經本次臨床研究證明,循經取穴拔罐治療及手法中藥塌漬治療操作簡便,療效確切,易掌握,副作用小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蔡家娣,肖歡,施霞玲,等.八段錦操練聯合常規療法治療神經根型神經根型神經根型頸椎病30例康復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5,4(1):98.

[2]王剛,王軍,翁長水.神經根型頸椎病病程與預后的關系[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1,21(9):693-695.

[3]徐衛東.綜合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48-49.

編輯/肖慧

猜你喜歡
神經根型頸椎病護理
舒適護理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急腹癥的急診觀察與護理
頸痹湯聯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40例
正骨推拿聯合理療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分析
頸椎康復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效果
建立長期護理險迫在眉睫
中醫護理實習帶教的思考
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中的應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護理干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