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類風濕關節炎核磁共振改變分析

2017-03-20 11:11劉瑩路洪劍黃艷娟
醫學信息 2016年37期
關鍵詞:核磁共振早期診斷類風濕關節炎

劉瑩+路洪劍+黃艷娟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早期類風濕關節炎的核磁共振改變情況,為早期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提供參考。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收治2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和20例疑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對其雙手、雙腕關節行MRI檢查。結果 20例確診RA患者行MRI掃描時,其中95%可見MRI表現異常。20例疑似患者隨訪1年內發展為RA的13例患者中,有11例在初診時MRI結果顯示異常。結論 MRI在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診斷時,能夠顯示出手關節部位的病理性變化,尤其是對于骨髓水腫具有較高的敏感性,適宜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來進行RA的早期診斷。

關鍵詞:類風濕關節炎;早期診斷;核磁共振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以對稱性關節炎為臨床表現的異質性、系統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臨床中主要以受累關節的疼痛、腫脹、畸形、活動能力下降為表現[1],患者病情呈現進行性、侵蝕性發展,反復發作,如為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將出現骨質破壞及關節間隙變窄等情況,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因此對RA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將通過對收治的RA以疑似RA患者行MRI檢查及隨訪觀察,分析MRI在RA早期診斷中效果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經臨床病理學確診為RA的患者20例設為確診組,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齡18~71歲,平均年齡為(42.47±2.59)歲,病程3~12個月,平均病程為(6.37±0.34)個月,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于1987年修訂的RA分類診斷相關標準。同時選取同期收治的疑似RA患者20例設為疑似組,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齡為18~70歲,平均年齡為(42.75±2.35)歲,患者主訴手腕部以及手小關節疼痛,行X線檢查未見明顯骨質破壞或關節間隙異常病變情況,高度懷疑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檢查結束后對疑似組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所有患者的病程均不超過1年。

1.2方法 研究所用設備均為西門子SIEMENS1.5T超導型MR掃描儀,采用小通用柔軟線圈?;颊邫z查將雙手伸直,手心向下放置于固定架上,對雙手的手腕、手掌指關節以及近端指間關節冠狀位和橫斷進行掃描,應用SE序列及STIR序列。SE序列T1WI參數為:TR 600 ms,TE 26 ms,層厚為3mm,矩陣為256×192,視野為160 mm×160 mm;STIR參數:TR為1060 ms,TE為16 ms,TIwei 75 ms,層厚為3 mm,距離為3 mm,矩陣為192×160,視野為100 mm×150 mm,掃描時間為4~8 min;T2WI參數:TR為480 ms,TE為16 ms,層厚為3 mm,矩陣為256×192,FOV為160 mm。平掃結束后行增強掃描,采用Gd-DTPA為對比劑,給藥劑量為0.1 mmol/kg,靜脈注射,1.0 ml/s。

1.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的影像學檢查均由同一名放射科??漆t師操作,影像結果由兩名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放射科醫師讀片及分析統計。常見MRI征象改變包括滑膜炎、骨侵蝕、肌腱炎、關節積液以及骨髓水腫等。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各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進行兩組間差異比較,用Person線性相關分析兩變量之間相關性,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0例確診RA患者行MRI掃描時,19例患者MRI顯示異常,其中11例患者顯示為滑膜炎,3例患者顯示為關節積液,2例患者顯示為骨侵蝕,2例患者為骨髓水腫,1例患者顯示為肌腱炎,僅1例患者MRI未發現有異常情況,檢出率為95%,明顯高于X線片檢查結果。20例疑似患者隨訪1年內發展為RA的13例患者中,有11例在初診時MRI結果顯示異常,其中7例患者初診時為滑膜炎,2例為關節積液,1例為骨侵蝕,1例為骨髓水腫,2例患者未在初診時發現異常情況,檢出率為84.62%。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為一種慢性、進行性的多系統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以對稱性、周圍性多關節慢性炎癥性病變為主要特征,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大量研究發現[2],RA患者在發病后的4個月以內即可出現骨質破壞的情況,而早期出現這種情況也提示了患者的預后效果較差,因此延緩RA患者的骨質破壞的進展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有著重要意義,而這就需要對RA進行早期的診斷與治療。目前臨床中對于診斷標主要沿用了1987年ARA制定的RA分類及診斷標準[3],而X線片就是其中的主要分類條件之一,但是由于RA的癥狀在早期具有較強的隱匿性,因此X線片的敏感性較低,無法滿足早期對于RA診斷的需要,常造成漏診情況的發生。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以滑膜炎為主要病理學變化,在經過滑膜充血、水腫、關節腔內積液、滑膜增厚等一系列過程后,逐漸在增厚的滑膜表明形成侵入覆蓋于整個關節軟骨表明的血管翳,使軟骨失養,進而造成軟骨的變性、壞死,引起關節間隙狹窄,甚至發生骨性強直[4]。因此可判斷RA的早期病理表現應為關節腔積液和滑膜的異常增生。MRI作為臨床中常用的一種新型影像學檢測手段,其能夠清晰的顯示出患者關節部位的結構變化和病理變化情況,尤其是對于X線片無法直接顯示的關節積液以及滑膜異常病變等軟組織病理變化進行良好顯示。通常情況下,正?;そM織在行MRI檢查時不被顯示,而一旦在檢測時顯示了滑膜,則多提示為滑膜增生或者血管翳的形成。因此相較于X線片檢查,MRI具有更加良好的顯示效果,其在用于RA早期診斷時,能夠通過對關節部位級病理組織異常變化情況進行分析,進而對于提高診斷效果和改善預后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RA首發關節主要為腕關節及手部關節,因此本次研究應用MRI對確診及疑似RA患者進行了雙手掃描檢查,用于分析MRI的表現情況。在對于已經確診的20例RA患者行MRI檢查時,其檢測率達到95%,表明MRI在用于RA早期病變檢查時,具有較好敏感性。而應用MRI對20例疑似患者進行檢查時,通過隨訪結果證實其中13例發展為RA,而其中MRI診出11例,敏感性為84.62%,證實了MRI在用于RA早期診斷時,具有著較高的檢出率,且能夠對患者的關節異常變化進行良好的顯示。

4 結論

RI在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診斷時,能夠顯示出手關節部位的病理性變化,尤其是對于骨髓水腫具有較高的敏感性,適宜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結果來進行RA的早期診斷,以降低漏診及誤診情況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劉栩,賈園,安媛,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發病形式和臨床特點的現況調查[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08,22(5):266-269.

[2]賈園,李河北,栗占國.磁共振成像在類風濕關節炎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6,6(6):429-432.

[3]ARNETT FC,EDWORTHY SM, BLOCH DA, et al. The ARA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 Arthritis Rheum,1988,31:315-324.

[4]曹小燕,林寶虎,葉青,等.早期類風濕關節炎核磁共振改變49例分析[J].西部醫學,2011,23(10):1951-1952.

編輯/翟辰萬

猜你喜歡
核磁共振早期診斷類風濕關節炎
DSP在磁共振數據接收系統中的應用分析
B超診斷早期宮外孕患者30例的臨床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CRP和PCT在醫院獲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超聲檢查在類風濕關節炎診療中的研究進展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輕度認知障礙患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