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利用插圖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

2017-03-20 11:26周翠玲
校園英語·下旬 2017年2期
關鍵詞:思路興趣文本

周翠玲

【摘要】作為“教材的第二語言”,現行初中英語教材中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本材料的詮釋和補充。充分利用好插圖信息,可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以及理順閱讀思路。

【關鍵詞】英語教學 文本 興趣 思維 思路

作為“教材的第二語言”(課標語),人教版英語教材《Go for it》中附有大量精美插圖。這既是對教材文本材料的詮釋和補充,也非常符合作為“讀圖一代”的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特點。就教學而言,它也為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提供了更多選擇,并有助教學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學中有必要對此加以充分利用。

一、利用插圖激發閱讀興趣

初中生的閱讀,很大程度上受興趣指引。但對部分學生來說,受制于自身的詞匯、句型和語法結構等語言綜合運用方面實際能力以及良好的閱讀習慣等方面的缺失,他們對于英文閱讀文本,尤其是較長的閱讀文本是心存畏懼的,并無趣味可言。因而,即便是在教師的要求下、在考試的壓力下,也多有并不情愿或出現直接拒絕閱讀情形的出現。對此,教師在閱讀開始前,應以教材內附帶的以具有可視畫面功能來再現文章重點內容,或對文章內容進行必要詮釋和補充的插圖,來做教學內容的直觀情境的有效創設,以圖片為抓手來為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與持續做相關背景知識的提供和認知??奎c,從而避免學生閱讀的無所依靠感。

如教學九年級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中的“section B,2b”時,以我對學生狀況的了解,部分學生雖存在一定的學習困難,但在籃球運動方面有著不同程度的喜愛,并有各自的崇拜偶像。因此,結合教材內插圖“三個男孩在賽場上爭搶籃球”的畫面引導學生觀看并發表觀感,成功引發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獲取興趣,從而進入文本的閱讀。同樣,教學該冊unit 13 section 2b時,利用教材內出現的均屬用相關廢舊物品造成的房子、背包、藝術品等三幅圖片,再以what、how、who、why等關鍵性疑問詞提問,就會使學生的回答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反思出現這一教學情形的原因,非常明確,插圖的形象化、直觀化引發了學生的直觀感知趣味,并做了有效的背景認知提醒,有效激發了學生對插圖內隱藏信息的探究心向。

二、利用插圖啟發學生思維

與文本插圖的形象直觀對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相關,學生要探究插圖內隱藏的豐富信息,則必要經歷一番思考,并借助一定想象對隱藏在圖示中的信息進行預測或解釋。這種思考,與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既有對學生已有知識背景的調動,也有對未知信息的好奇和猜測。但與教材所涉及知識的豐富性與知識面的廣泛性相關,其所涵蓋的科學、人文、地理、歷史等諸多方面信息,尤其是抽象信息的存在,對知識儲備尚算不得豐富的初中生來說,在理解上是存在一定困難的。這時,教師就要借助插圖來輔助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了。

如教學九年級的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中的“section B 2b”時,教材插圖是英國Salisbury平原上的史前巨石柱,一副簡單的“stonehenge”景觀圖,卻會在閱讀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課前調研和預設為基:因為多數學生的“無知”——不知道這是什么,因而在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該圖并表達時,引發了學生的并非基于知識本身的很多的遐想和思考。因而,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我做出如下系列問題的提問“what do you think it is?”、“How can it be built? ”、“What was it used to?”等,以此來做學生思維的激發、引導、碰撞和交流。這樣,就吸引學生通過回歸課文閱讀來尋找相關答案;同時,也有助于降低課文的理解難度、掃清閱讀障礙、提高閱讀速度,順利推進閱讀活動的進行;還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最終取得一只三鳥之功效。

三、利用插圖理順閱讀思路

現行教材中,為著單元目標語言的主題情境提供的目的,每單元首頁都會提供一副版面較大主題圖(Topic Picture),其內容也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并作課文內容的圖解,以展現課文內容的精髓。閱讀教學中,教師對此加以充分利用,對圖片信息進行分層提取,輔之以必要的問題引導,對于學生理解文本、快速掌握文本脈絡,進而展開深入解讀以達成最佳的閱讀效果和實現閱讀教學的獨特魅力,是極為有益的。簡而言之,良好的插圖信息提取與利用,可起到導教和導學的良好作用。

以八年級上冊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的主題圖為例,教師良好的解圖信息分層提取,對于促使學生以視覺輔助聽覺借助插圖理解文本、理順閱讀思路會奠定了必要的場景基礎并有助閱讀心向的激發。我的具體做法是分兩步進行,其一是直觀問答(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ere are the six students?What are they doing on the stage?)其二是細節問答(Are there 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om and Sam?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ina and Tara?)。其目的之一在于,以前者的直觀性提問做學生注意力的吸引,以后者的細節性提問來引導學生做好插圖細部的認真觀察、呈現新知;其目的之二則在于,這種層次性解讀在學生那里還造成了一定的“信息差”(information gap)。而這種信息差,對于學生以之為基完成后面的1a-1c 和 2a-2c的兩個聽力任務鏈也做了一定奠基,并在語境與語義之間構筑起溝通的橋梁以有助學生聽力焦慮情緒的消弭。自然,若教學中,可以通過反向操作讓學生通過插圖繪制來展現文本內容,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及運用層次,就又會上一個臺階。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本插圖,以圖引文,對于豐富英語課堂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極為有益的。惟其如此,也才會凸顯插圖教學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孫瑞光.妙用課本插圖,為教學插上翅膀——淺談高中英語課的插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3,01:85-85.

猜你喜歡
思路興趣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智力因素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試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游戲的設計與研究
巧用多媒體技術, 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我的思路我做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