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蒂芬的神話追尋之路

2017-03-20 22:05閆平
校園英語·上旬 2017年2期
關鍵詞:斯蒂芬神話

【摘要】《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是現代主義意識流之父詹姆斯.喬伊斯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自問世以來已被學者從多個角度進行了研究。本文試從榮格心理學的視角對《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的主人公斯蒂芬的神話追尋之路進行分析,從而使讀者能對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斯蒂芬從順從宗教走向追求藝術之路有更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 斯蒂芬 榮格心理學 神話

榮格,瑞士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首創人。在對待精神分析法與宗教關系上,榮格與佛洛伊德觀點截然不同。榮格認為,“宗教的作用是為其信徒提供賴以生存的神話。既然近代宗教不能完成這一使命,精神分析法應該作為一種新的宗教建立起來,精神分析法應該教導人們如何依賴‘神話來生存?!彼€指出,“任何宗教之最重要的特征是其神話。神話指的是人類生活最深刻的經歷,它把人的思想和身體聯系了起來,把物質和精神聯系了起來,把人和人的經歷聯系了起來?!比绻粋€信徒個人所信仰的“神話”與其信仰宗教的“神話”不吻合時,則會產生榮格心理學中的“病人”形象?!白鳛樾睦韺W家,榮格的病人是指那種成熟得已擺脫了生來就信仰的宗教狹隘形式的人以及對其文化標準化慈善性宗教百般挑剔的人以及那些需要進行宗教反省的人?!迸c此同時,榮格還對“一個有生命的宗教”做出了自己的闡釋。隨著西方文學理論的完善,學者運用榮格心理學對文學作品進行的解讀也日益增多。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描述了都柏林青年斯蒂芬從幼年順從宗教到青年時期追求藝術自由的成長過程。因喬伊斯運用了意識流的寫作手法,該小說自出版后已被學者從意識流寫作手法角度進行了眾多的研究。此外,學者還從成長小說角度、殖民文學角度和??聶嗔碚摰冉嵌冗M行了多方面的解讀。在心理學方面,有研究者認為主人公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對其宗教心理蛻變過程有重要影響,也有學者從潛意識及集體無意識的視角來對此進行分析。本文試圖從榮格心理學的視角對該作品進行解讀,從而使讀者能夠認識到作品中的主人公斯蒂芬幾經變化的的神話追尋之路,不僅受到來自外部的影響,他本人內心的心理變化路程更是具有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

一、受到規訓的宗教信徒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的主人公斯蒂芬出生于都柏林的一個天主教家庭。斯蒂芬的母親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的家庭教師丹特則是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小說一開篇,就描寫了幼年的斯蒂芬因為說了長大后要與不是天主教徒的艾琳結婚而被母親要求道歉,同時也被丹特威脅說:“如果不道歉,山鷹會飛來啄掉他的眼睛?!碑斔沟俜疫€是個孩子的時候,就被母親和家庭教師灌輸了一種強烈的宗教觀念,必須要遵循天主教的教義,否則就會受到懲罰。接著,斯蒂芬又被送到一所教會學校。在學校里,斯蒂芬因不愿意用他的鼻煙壺和韋爾斯的老干栗子交換,被韋爾斯推進又冷又黏稠的臟水坑。當韋爾斯因害怕而問斯蒂芬會不會揭發他時,斯蒂芬想到父親告訴他,不論干什么事,決不能出賣自己的伙伴。于是,他說:“我不會,而且感到很高興?!泵鎸e人的惡意挑釁,斯蒂芬不僅不反抗,卻還違背自己的真實想法說高興,這是有悖常理的反應。在寫作課上,斯蒂芬因打碎了眼鏡被阿納爾神父免除了作業,卻被教導主任指責為一個什么也不干的懶惰的小懶蟲并遭到體罰。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學校,幼年的斯蒂芬都完全被宗教氛圍包圍,不斷受到來自家庭成員及教職人員的規訓,必須要做一個忠順的天主教徒,信仰天主教的教義。

二、與規訓的宗教神話抗衡

榮格認為,真正的宗教必須是有生命的,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宗教是有生命的呢?榮格指出,“這樣的宗教能夠滿足一個人對于神話的思考和理解的需要。從技術上講,只要一個規范的宗教體系與一個人對神話與意象的具體需要相吻合。這個宗教體系對這個人來說就是有生命的?!?/p>

斯蒂芬從小生活的天主教是不允許個人違背由天主教等級制度特許的神話的,如果一個人的精神經歷與耶穌的精神經歷明顯不同的話,那么他不得不感到有負罪感和恥辱感。處于青春期的斯蒂芬開始對性有了強烈的好奇心,而天主教強調人要禁欲。讀完《基督山伯爵》的斯蒂芬不時想起美茜蒂絲,反復回味她的形象,竟感到全身的血液中出現一種奇怪的不安的感覺。最終,壓抑的斯蒂芬在一個妓女那里得到了釋放。這是斯蒂芬第一次違背天主教的教義,在他的內心里似乎有兩股相互斗爭的力量在撕扯,最終掙扎的斯蒂芬選擇了遵循自己的神話。但這初次與天主教教義的抗衡,斯蒂芬是在自己的內心里進行的,他唯恐被人窺視到。這之后,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墮落?!懊慨斝瞧诹绯咳虝娜司奂诮烫美锱e行一次小型祈禱儀式的時候,他都會被安置在圣壇右邊一個鋪著軟墊的跪榻上,從那里他領著他這邊的一群孩子念禱告中的答詞。有時,他也感到一種沖動,很想從那個充滿榮譽的地方站出來,向所有的人坦白,自己根本不配占據這個位置,然后離開教堂,可是,每次只要他抬頭對他們的臉看一眼,他便又改變了注意?!彼沟俜覂刃某錆M了躍躍欲試的沖動,但他還是不能真正突破潛意識里的宗教規訓,不能徹底地與已不信仰的宗教抗衡。在聽完紀念圣佛蘭西斯的布道后,斯蒂芬因強烈的恐懼去教堂進行了懺悔并走向另一個極端。正如書中所述,“星期天一般用來進行神圣的對三位一體的各種禮拜禮儀,星期一用來禮拜圣靈,星期二禮拜守護神,星期三禮拜圣約舍夫,星期四用來進行圣壇上最能得到神寵的圣餐儀式,星期五禮拜受難的耶穌,星期六禮拜受神恩的圣母瑪利亞?!?/p>

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這個階段的斯蒂芬個人信仰的神話是與天主教的神話不吻合的,也就是說,天主教對斯蒂芬來說是一個無生命的宗教。受困于天主教環境中的斯蒂芬,正是榮格心理學上的“病人”形象。這個“病人”試圖通過對所規訓的宗教的褻瀆,與規訓的宗教進行抗衡,但斯蒂芬始終還是沒有走出自己從幼年就有的潛意識,必須要做一個忠順的天主教徒,即使他內心想要突破周圍束縛的浪潮已經達到頂點,最終他還是選擇了通過折磨自己的肉體來使自己的神話達到與天主教神話的吻合,他的抗衡以失敗告終。

三、尋找到自己真正的神話

榮格將宗教視為一種對內心現象進行思考的活動。斯蒂芬因突出的宗教表現被神父邀請加入教會的神職人員隊伍時,他卻開始猶豫。他開始對他內心深處所信仰的神話進行思考,因為他知道一旦接受了教士的職務,那么就一輩子是個教士。然后,他盲無目的地行走著,走到了海邊時,海邊的情形使他意識到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在從圖書館回家的路上,當克蘭利問他愿意干什么和不愿意干什么的時候,斯蒂芬回答:“我不愿意去為我已經不再相信的東西賣力,不管它把自己叫作我的家,我的祖國或我的天堂都一樣,我將試圖在某種生活方式中,或者某種藝術形式中盡可能自由地、盡可能完整地表現我自己,并僅只使用我能容許使用的那些武器來保衛自己——那就是沉默、流亡和機智?!贝藭r,他不再懼怕違背天主教的懲罰,突破了自己潛意識里宗教的束縛,從而實現了自我的救贖,找到了他自己所信仰的神話。

本文從榮格心理學的視角分析了《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的斯蒂芬從順從的天主教到敢于追求自己藝術自由的成長過程。在經歷了從順從到抗衡到妥協再到掙脫的漫長過程后,斯蒂芬最終尋找到了他個人所信仰的神話。所以,他的成長過程也是一段對信仰追尋的道路。斯蒂芬的神話信仰追尋之路有著深刻的啟示作用:“人類不必擁有相同的神話、意象和象征,更為重要的是人類應該共同擁有創造象征的過程?!边@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一個人只有在不斷的成長中尋找到自己的神話和信仰,才能覺得自己的生活有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奈奧米.R.高登博格著.李靜,高翔譯.神之變——女性主義和傳統宗教[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詹姆斯.喬伊斯著.黃雨石譯.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M].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3.

作者簡介:閆平(1992-),女,漢族,山西長治人,研究生,英語語言文學方向。

猜你喜歡
斯蒂芬神話
斯蒂芬·金的退稿信
斯蒂芬·金的退稿信
獨占神話
命懸一線
美女與野獸
踮起腳尖,接近陽光
別給自己猶豫的時間
“神話”再現
答案
鄭小和神話歷險記(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