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比較

2017-03-20 14:10魯紅紅
醫學信息 2016年38期
關鍵詞:肌瘤開腹出血量

魯紅紅

摘要:目的 探討子宮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及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8月~2016年8月作為此次研究的時間段,在此時間段內選擇本院收治的50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研究,采取拋骰子單雙法將患者分為開腹組(n=25)和腹腔鏡組(n=25),開腹組患者實施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腹腔鏡組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腹腔鏡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劇烈疼痛發生率與開腹組相比明顯較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子宮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更優,臨床推廣運用價值更高。

關鍵詞: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傳統統開腹手術;效果

子宮肌瘤是臨床較為常見女性生殖系統良性腫瘤病癥,臨床發病率較高,患者并發癥較多,診治不及時將引起患者出現癌變,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及時清除患者病灶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本院對50例子宮肌瘤患者分組后分別采取腹腔鏡手術及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結果顯示患者的手術治療狀況存在較大差異。以下對患者的具體研究過程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8月~2016年8月作為此次研究的時間段,在此時間段內選擇本院收治的50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采取超聲檢查、常規婦科檢查、病理檢查等相關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患者;良性患者;行手術治療患者;自愿配合此次研究過程患者。排除標準:手術禁忌患者;存在其他子宮疾病患者。采取拋骰子單雙法將患者分為開腹組(n=25)和腹腔鏡組(n=25),開腹組患者年齡22~48歲,平均年齡(33.5±7.7)歲;病程2~20個月,平均價病程(11.7±7.1)個月;腹腔鏡組患者年齡23~48歲,平均年齡(33.6±7.7)歲;病程2~20個月,平均價病程(11.7±7.3)個月。將開腹組與腹腔鏡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基線資料進行對比無差異,可進行研究比對,P>0.05。

1.2方法 開腹組患者實施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常規全麻,采取膀胱截石位,取患者下腹正中,行直切口,逐層暴露患者子宮,并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切除后使用可吸收線進行8字縫合。腹腔鏡組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行常規全麻,取患者臍緣正上部位,行縱向切口,將患者皮膚切開,切口約為1 cm,為患者建立氣腹,維持患者氣腹壓力為12~13 mmHg,在患者臍周部位穿刺,置入10 mm套管針,沿套管置入腹腔鏡,并另行3個穿刺點,置入相關手術器械,術中給予患者電凝止血,將患者子宮肌層行縱切口,將假包膜分離,保證切口長度保持肌瘤3/4左右,深入肌瘤,使用齒抓鉗輔助,將患者瘤體進行鈍性分離,術后常規沖洗盆腔,并將瘤腔肌層、漿肌層等縫合,術后留置引流管。兩組患者術后均進行常規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狀況。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狀況。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9.0軟件實施數據分析處理,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及住院時間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進行檢驗?;颊卟l癥發生狀況用率表示,以χ2進行檢驗,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與開腹組相比明顯較高,但腹腔鏡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與開腹組相比明顯較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腹腔鏡組患者術后出現劇烈疼痛1例,開腹組患者出現劇烈疼痛8例,腹腔鏡組患者術后劇烈疼痛發生率4.0%與開腹組3.2%相比明顯較低,χ2=6.640,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子宮肌瘤為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良性腫瘤,臨床發病率約為20%~40%。當前臨床對于子宮肌瘤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其致病因素較多,激素分泌紊亂是引起子宮肌瘤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子宮肌瘤患者早期癥狀不顯著,多出現白帶增多、月經增多、子宮出血、疼痛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導致不孕、流產及癌變[2]。

手術治療是當前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治療方式。當前臨床治療子宮肌瘤常用治療方式包括腹腔鏡手術及傳統開腹手術兩種[3]。本次研究中腹腔鏡組患者治療后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劇烈疼痛發生率與開腹組相比明顯較低,說明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手術指征更優。采取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時,其手術操作較為簡單,手術時間較短,但患者切口較大,手術創傷較大,使得患者出血量較多,術后恢復較慢,且極易出現粘連、疼痛等癥狀,影響患者預后。而腹腔鏡手術是在微創基礎上形成的術式,其手術切口小,可減少患者瘢痕,滿足患者美觀需求;手術創傷較小,可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腹腔鏡術野清晰,可就減少患者損傷,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減少患者住院時間,也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此外,實施腹腔鏡手術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及盆腔結構完整,有效改善患者預后[4]。

綜上,子宮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治療效果更優,患者手術指標更優,且能減少患者術后疼痛,促進患者早日恢復,臨床推廣運用價值更高。

參考文獻:

[1]閆利弘.58例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剔除子宮肌瘤的臨床對比[J].中外醫療,2014,33(10):53-54.

[2]冮悅.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剔除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J].吉林醫學,2013,34(16):3136-3137.

[3]王曉蕾.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剔除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4):66-66,67.

[4]潘曉萌.腹腔鏡手術和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4,9(8):105-106.

編輯/肖慧

猜你喜歡
肌瘤開腹出血量
分析對生產巨大兒的剖宮產產婦聯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縮宮素減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子宮肌瘤和懷孕可以共存嗎
你了解子宮肌瘤嗎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內及肺外CT表現
不同分娩方式在產后出血量估計上的差異
你了解子宮肌瘤嗎
腹腔鏡下肝切除術中轉開腹的相關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鏡與開腹術治療膽囊息肉的對比分析
腹腔鏡脾切除術與開腹脾切除術治療脾臟占位的比較
產后出血量的評估及產后出血相關因素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