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構建

2017-03-21 02:00鄧俊葉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語塊英語翻譯學習者

鄧俊葉 王 琳

(青島濱海學院文理基礎學院 山東青島 266555)

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構建

鄧俊葉 王 琳

(青島濱海學院文理基礎學院 山東青島 266555)

通過分析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學習中語塊識別與使用的現狀,探討了構建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構建該教學模式。在此翻譯教學模式運用的過程中通過識別、積累以及運用語塊三個階段,學生的語塊識別和運用能力得到了提高,翻譯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翻譯的譯文和以前相比更地道、更準確,從而翻譯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實驗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測試成績結果進一步驗證了以上結論。

語塊理論;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

0 引言

如何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翻譯能力和水平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許多圍繞語塊的研究驗證了語塊有利于語言輸出質量的提高。通過討論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構建該教學模式,旨在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漢互譯中語塊識別和運用的能力,使得學生翻譯的譯文更準確、更地道,從而提高他們的翻譯水平。

1 語塊理論及研究現狀

自20世紀中期學術界提出了“組塊”(chunk)概念后,許多專家和學者逐漸使用“詞塊”“語塊”“組塊”“板塊”等概念,而后則出現了語塊理論。專家和學者根據語塊本身具有的特點,把語塊分為多種,Nattinger、DeCarrico[1]和徐世昌[2]傾向于把語塊歸納為聚合詞語塊、約定俗成的語塊、限制性結構短語語塊以及句子結構成分語塊四大類。此后,國外的學術界對語塊進行了更深度的研究,多角度研究和探討了語塊與二語習得、語塊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等方面,這對語塊理論的發展和推廣有著積極的意義。

國內的學術界和教育學者對語塊在二語習得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和作用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刁琳琳[3]采用ANOVA統計手段,探索語言水平對詞塊習得的影響,認為詞塊能力與語言能力與讀寫譯能力均表現出顯著的正相關。周超英,王志云[4]通過對詞塊與外語學習者語言輸出質量關系的實證研究認為,語塊能夠對外語學習者語言輸出的質量起到促進作用。陳思穎[5]通過實證研究得出,語塊對于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產出能力。目前,語塊理論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外語教學領域,但大多數的研究都是圍繞二語習得、外語寫作、口語教學以及探討語塊輸入與語言輸出相關性等方面,而通過構建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來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翻譯能力的研究相對較少。

2 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構建的可行性分析

2.1 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學習中語塊識別與使用現狀

為了更好地了解非英語專業學生在翻譯學習中對語塊識別和使用的現狀,筆者對所教授的大一兩個班(一個文科班、一個理科班,共108名)的學生分別進行了測試(前測)和問卷調查。試卷測試用來檢測受試學生的語塊識別和運用情況。翻譯試卷是參照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的詞匯大綱和語塊理論的要求設計的,試卷包含了25個漢譯英題目,并且每個題目中都特意設置了一個核心語塊,試卷滿分為50分。

測試結果顯示,受試學生的最高分只有38分,最低分僅為15分,平均分為22.8分。這些數據說明,學生平時對英漢翻譯過程中語塊的識別和運用能力較弱,語塊運用的總體表現令人不滿意。

測試結束后,對受試學生進行了翻譯過程使用語塊的問卷調查,發放108份,實際收回108份,調查問卷全部有效。問卷調查的結果:只有15%的學生認為對語塊知識有所了解;85%的學生對語塊知識一無所知,不能準確識別課文材料中出現的語塊,更談不上在翻譯的時候識別語塊以及靈活運用語塊進行翻譯了。問卷調查的結果進一步印證了測試的結果:受試學生不具備識別和運用語塊的能力,語塊識別意識和語塊熟練運用能力相對都較弱。

2.2 語塊對學習者二語習得的意義

1)有關研究表明:外語學習者在外語學習過程中使用中介語現象比較普遍,因此母語負遷移現象會影響到外語學習者語言表達的地道性和準確性。二語習得過程中,學習者在掌握大量的語塊后,在語言運用過程中,語塊有助于他們最大限度地克服中介語。

2)掌握大量的語塊后,學習者大腦中有整體的語塊儲存,一旦熟悉了某語言任務,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學習者的大腦就能繞過正常的處理路徑將目的語中有效的語塊整體提取出來,減輕了大腦的語言編碼壓力,學習者語言表達的流利性和準確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學習者在語塊習得和使用過程中,通過提高語言輸出質量,提高語言使用的地道性,進而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4)外語詞匯量匱乏一直都是學習者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一。為了擴大詞匯量,掌握更多的詞匯,學習者只是單純地死記硬背單詞,收效甚微,而利用語塊來掌握詞匯則會事半功倍。學習者在掌握大量的語塊后,在語言實際運用過程時,能夠熟練地提取語塊,提高了語言運用方面的流利度和準確度,從而也提高了語言學習和使用的自信心,為今后的更高層次的語言學習打好了基礎,提供了動力。

綜上所述,鑒于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學習中識別、運用語塊的能力較弱,以及語塊對學習者的二語習得方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輸出質量。因此,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構建基于語塊理論的教學模式非??尚?。

3 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構建

在實施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過程中,采用《新視野大學英語2》這本教材,教師分三個階段實施該教學模式。

3.1 語塊識別階段

在實施之前,教師首先給學生講解語塊的定義、分類以及在翻譯學習過程中使用語塊對翻譯譯文的作用等情況。在學生掌握以上知識后,教師在講解每個單元Section A課文時,通過分析課文引導他們正確識別語塊。

例1:We budget it, save it, waste it, steal it, kill it, cut it, account for it; we also charge for it. 在此句子中就存在著兩個語塊:account for(解釋)和charge for (收取費用)。

例2:Success cares, without fail, for those who keep moving ahead regardless of hardships and dangers. 本句存在的語塊有without fail(一定,總是),keep moving ahead(勇往直前),regardless of hardships and dangers(不畏艱險)。

在此階段中學生通過獲得教師傳授的有關語塊方面的知識,通過對語塊的注意、識別、分類,培養了語塊意識,提高了語塊辨別的能力。

3.2 語塊積累階段

學生必須以大量接觸語言實際作為最重要的學習手段,使自己大腦中儲存足夠的預制語塊和一些相關的固定表達方式,在此基礎上才能學好翻譯。Ellis[6]認為,輸入材料中某語塊的重現和通過活動設置促使學生反復使用某語塊都可促進學生對該語塊的注意。Skehan[7]通過研究發現,注意可以使輸入的信息得到進一步處理,實現從輸入到輸出的轉變。教師在課文翻譯講解過程中,把常用以及重要的語塊提煉出來給學生精講后,讓學生通過背誦,在實踐中通過句子翻譯或段落翻譯反復訓練,直至能夠熟練掌握,并能靈活運用。讓學生根據個人的成績和意愿自由結合,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基于語塊理論的課后翻譯學習。在翻譯學習實踐中,要求學生依據教師所授的語塊內容以及自己所掌握的詞匯量來識別所學材料中的語塊。在語塊識別的基礎上,通過背誦掌握這些語塊,然后和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檢查、聽寫,進而牢固地掌握語塊。最后,適當做一些基于語塊的翻譯實際練習以便熟練運用掌握這些語塊。在此階段中,通過這樣反復的語塊輸出翻譯練習,可以大大促進了學生對語塊的內化吸收。

3.3 語塊運用階段

要使學習者成功地習得語言,僅靠語言輸入是不夠的,可理解性輸出是語言習得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通過輸出練習不斷提高語言使用的準確性和流利度,促進語言運用的自動化(于秀蓮、曹春玲、娜敏)[8]。在翻譯教學過程中,每學完Section A后,要求學生自學Section B的課文,根據教師所傳授的關于語塊的知識逐段標出語塊,學生把握不準的可以利用課上時間或業余時間詢問教師,最后由教師點評以及補充知識點。要求學生把每個單元課文里所涉及的語塊都記錄在自己的詞匯筆記本里,有條件的學生也可以和小組的同學一起建立一個語塊資料庫,以便記憶儲存和語塊資料的提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背誦語塊以及課文中所涉及語塊比較密集的段落,然后對每個單元所涉及到的語塊進行聽寫和句子翻譯練習。當然,也要鼓勵學生積累課本之外英語學習中的語塊,通過長期的積累,學生所掌握的語塊數量越來越多,在實踐翻譯過程中,運用語塊也相應地熟練了起來。因此,學生收集語塊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也越來越強,提高了他們翻譯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主動性,翻譯學習的效率也事半功倍。

4 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驗證

一學期的課堂教學實踐后,筆者就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施效果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李克特的五級量表設計了本次調查問卷,實際發放問卷108份,全部收回,108份調查問卷全部有效),并對受試學生再次進行了語塊識別和運用情況的測試(后測),并將前后兩次測試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驗證該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4.1 受試學生語塊的識別和運用前后變化

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受試學生的兩次語塊翻譯成績相比較,后測的成績比前測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說明,經過一學期的基于語塊理論的翻譯教學實驗后,受試學生基本具備了識別要翻譯的原文中所覆蓋的語塊的能力,也進一步說明了經過采用基于語塊理論的翻譯教學模式學習后,學生在翻譯過程中,識別語塊的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能夠有意識地運用所掌握的語塊,從而提高了運用語塊的準確率??傮w來說,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識別和運用語塊的能力,達到了實驗教學目的。

表1 受試學生語塊翻譯成績比較

4.2 學生對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總體評價

從表2的數據可以發現,在實施了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后,選項中“基于語塊理論的翻譯學習有助于拓寬我翻譯學習的知識面”均值和標準差最大,說明學生采用該教學模式學習后,很難準確知道是不是該教學模式拓寬了自己的翻譯學習的知識面。學生評價感知度最一致的是“基于語塊理論的翻譯學習提高了我的翻譯成績”(M=3.871),說明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翻譯學習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學生今后的翻譯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其次是“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學習有助于擴大我的詞匯量”(M=3.724)說明學生在采用語塊翻譯學習后,詞匯量擴大了,也從側面反映出該教學模式對學生翻譯學習的促進作用,在今后的翻譯學習中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盎谡Z塊理論的翻譯學習有助于提高我翻譯學習的積極性”和“基于語塊理論的翻譯學習有助于我譯文的地道性和準確性”兩項均值分別是3.649和3.671,標準差分別為0.281和0.248,說明學生對該兩項的總體感知相對一致,認同該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他們學習翻譯的積極性,采用語塊翻譯學習模式后,翻譯的譯文更地道、更準確。對喜歡采用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來學習翻譯一項的感知度較一致,說明學生對該教學模式趨于認同。因此,學生對語塊視角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總體評價令人滿意,也進一步反映出參與該教學模式的大部分學生能夠認同該教學模式,喜歡運用該教學模式進行翻譯學習。

表2 學生對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總體評價(N=108)

5 結束語

總之,筆者通過分析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學習中語塊識別與使用的現狀以及語塊對二語習得的意義,就構建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可行性進行了探討,建議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構建并實施該教學模式。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結果以及學生的問卷調查可以得出:經過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學習后,學生識別和運用語塊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掌握了大量語塊的前提下,學生翻譯的譯文也更準確,更地道。同時,學生翻譯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學習自主性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當然,由于個人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以及參與的學生范圍面窄,在實施基于語塊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加上還有部分學生不能完全認同該教學模式,今后,要繼續深入研究及完善該教學模式,從而能夠使學生在翻譯學習中獲益。

[1] James Nattinger, Jeanette DeCarrico.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366-368.

[2] 徐世昌.英語語塊在漢英翻譯中的積極作用[J]. 語言與翻譯,2014(3):69-73.

[3] 刁琳琳.中國專業英語學習者詞塊能力調查[D].洛陽: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4:67-84.

[4] 周超英,王志云.詞塊與外語學習者語言輸出質量關系的實證性研究[J]. 英語研究,2006(2):17-23.

[5] 陳思穎.語塊學習與語言產出能力的提高——一項詞匯教學的實證研究[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0):85-89.

[6] Rod 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523.

[7] Peter Skehan.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769-770.

[8] 于秀蓮,曹春玲,娜敏.課堂環境下語塊教學的有效性實證研究[J]. 西安外國大學學報,2016(3):88-91.

[責任編輯:繆寧陵]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hunk Theory

DENG Junye WANG Lin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 Qingdao Binhai University, Qingdao 266555,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on-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s'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hunks in their translation learning,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constructing the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 and how to construct this teaching mode are discussed. During the application f this kind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 through three phrases of identifying, accumulating and applying chunks, students' ability to identify and apply chunks has been improved. Their confidence and motivation of translation learning have also been promoted. Their translations are more authentic and accurate than before, thu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ir translation achievements. The results collected from students' questionnaires and their tests after the experiment further verify the above conclusions.

chunk theory;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

2016-12-14

青島濱海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6J23)

鄧俊葉(1976-),女,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H 319.3

A

1672-2434(2017)01-0053-04

猜你喜歡
語塊英語翻譯學習者
翻譯轉換理論指導下的石油英語翻譯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英語翻譯中跨文化視角轉換及翻譯技巧探討
中國諺語VS英語翻譯
評《科技英語翻譯》(書評)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高校學習者對慕課認知情況的實證研究
英語語塊在漢英翻譯中的積極作用
從語塊類型看英語專業大學生語塊獲取能力與聽力理解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