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視角下提高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

2017-03-23 11:03賴維城
新課程·中學 2017年1期

賴維城

摘 要:初中化學學習,是學生走進化學世界的基石,也是化學學習的重要環節。初中化學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化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相應的能力,尤其是初三階段的化學學習,其學習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由于現階段的化學學習仍然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化學教學質量不高,影響學生的發展,為此,主要以初三化學教學為論點,從創新視角出發,淺談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化學;初中;創新

一、前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新課程改革思想的重點之一,也成為教育工作者不斷追求和探索的目標。有效的課堂教學,簡單來講,就是在優化教學過程中獲得優質教學效果,其作用在于拋棄無效以及多余的課堂行為,為學生的學習實現增效減負的效果。對于初三學生而言,在面臨升學壓力的學習過程中,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對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瘜W是學生學習科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初三學生升學考試的重要科目,這一學科涉及范圍廣泛,對學生而言難度系數較高,因此,加強化學教學有效性十分有必要,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初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設計的教學環節欠佳,難以符合新課改要求

化學教學課堂存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教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過程有待加強,難以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新課程改革對初中化學的教學要求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此提升化學教學質量。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環節的設計過程中難以體現新課標要求,在課堂上開展的教學活動難以保證質量,與此同時,教師無法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科學的教學過程,章節復習課太過單一,效率低下,難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忽視學生探究能力培養,教學方式使用不當

化學教學課堂存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多數化學教師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不夠重視,過于追求知識的記憶以及題海戰術?;瘜W是一門操作實踐性的學科,從化學教學編排中也可以看出,基本上化學知識點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深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這一方面認識不足,探究性實驗教學從時間上無法保證,少數教師怕麻煩用演示實驗代替探究性實驗,學生難以參與實驗過程,不僅導致學生的探究能力無法得以提高,而且對學生理解化學知識也變得困難。

(三)學生學習化學興趣不高,教學質量難以提升

化學教學課堂存在的第三個問題就是學生對于學習化學的興趣不高,學習方式不恰當導致學習效率低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一門學科的學習產生興趣,肯定比沒有興趣的學生學得好,由于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卻過于傾向于化學理論的講解,導致學生在理解方面所耗費的時間過長,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毫無作用。

三、創新視角下提高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之魂,因此,要想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從創新的視角出發,本文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進行探討。

(一)恰當使用實驗教學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初三階段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在枯燥的理論學習中加入適當的實驗教學,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發揮重要的作用,需要立足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從教材內容出發合理安排教學進程,并且精心設計化學實驗,在實驗目的、操作程序、實驗現象、結果分析等多個環節上下功夫,設置與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與操作過程中通過問題的思考來提升自己的能力,理解蘊含在其中的化學知識,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比如,“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實驗教學,該實驗原本的步驟是:先把氫氧化鈉溶液倒入燒杯中,然后再用試管收集滿二氧化碳,最后把裝滿二氧化碳的試管倒扣進盛著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觀察兩者混合后的化學反應。但是這樣的實驗方式有3個缺點:(1)無色、透明的溶液讓學生對實驗結果的觀察不夠清晰方便。(2)實驗步驟過于常規,平常無奇沒有新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實驗結果容易引起學生的誤解,不知道最終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是氫氧化鈉溶液還是水。

于是,筆者對該實驗進行了創新:(1)將二氧化碳收集在一圓底、干燥的燒瓶中。(2)取一雙孔膠塞(帶滴管和玻璃管),吸入高濃度氫氧化鈉溶液,并把燒瓶的瓶口塞緊,將帶有玻璃管的一端插進裝滿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3)取少量酚酞試液滴入燒杯。(4)用手捏住滴管膠頭的同時打開止水夾,玻璃管會把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吸進集滿二氧化碳的燒瓶里,從而發生紅色噴泉的化學反應。(5)加熱產生反應后的溶液,其中有碳酸則會分解,最后加入鹽酸,出現氣泡后說明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是氫氧化鈉溶液,而不是水。創新后的實驗視覺效果好,觀賞性強,學生興趣濃厚,且具有說服力。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有效布置課后作業鞏固效果

提高化學教學質量還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過程,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此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參與者,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好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高效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為此,提出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第一,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這就要求教師以落實雙基為基礎,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快速切入教學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例如,初中化學學習最基礎的就是元素周期表的記憶,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良好的記憶,教師可以以20個為間隔,在紙片正面寫下這20個元素符號,反面寫上與之對應的中文,接著讓學生玩接龍的游戲,花2到3分鐘的時間檢測和練習學生的記憶效果。第二,要想收獲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有扎實的練習作為基礎,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講解完成之后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在布置練習題的過程中要遵從質量而不是追求數量,在減輕學生壓力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鞏固學生的聽課效果,與此同時,教師要及時講解所布置的練習,并且及時講解學生在練習中所反映出的問題,不僅能有效地鞏固課堂學習成果,而且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三)幫助學生突破化學難點與重點,強化學生學習化學興趣

化學是一門難度系數較高的學科,其難點內容包括物質構成的奧秘、化學方式的計算、溶液的計算、酸堿鹽的認識等方面,由此可見,化學學科的學習盡管有很多方面需要記憶與背誦,但是更多的還是需要突破化學學習中的難點,這樣才能取得進步。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教會學生正確學習化學的方式,以此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例如,對于溶液的計算,一直是化學學習中的難點以及重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這一部分知識,教師可以專門針對這一方面的知識區分教學,比如,針對蒸發或降溫析出溶質計算題,解題應根據“析晶前后溶質總質量守恒”;對于加溶質或改變溫度使溶液變濃或達飽和的計算題,應根據“溶質溶解前后溶質總質量守恒”解題;而溶液稀釋或濃縮計算題,可根鋸“稀釋或濃縮前后溶液里的溶質質量守恒”來解;對于不同濃度的同種溶液混合的計算題,可根據“混合前后溶液里溶質總質量守恒”求解,給學生分門別類地規劃好,讓學生更加明確這一方面的知識點,有利于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初中化學有效性教學的實現,不僅有利于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對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有著極大的幫助,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效率。因此,作為課堂重要參與者的教師,要從創新思維出發,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此來實現化學的有效性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曉芳.論化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

[2]趙思剛.啟發式教學:化學課堂教學的寶典[J].新課程(中),2016(9).

[3]劉海永.實施翻轉課堂讓化學更加精彩[J].高中數理化,2016(20).

編輯 李琴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