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高一年級教學中的“大躍進”現象

2017-03-23 16:25紀洪才
新課程·中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大躍進高三數學

紀洪才

近來在博客上看了一位從高三循環到高一的數學老師寫的一篇教學心得,讀后思索良久。這位老師說自己近三年一直擔任著畢業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小有點成績,便頗為自得。誰知今年下到高一卻挫折連連,月考成績一次不如一次。到最后連剛畢業的教師教學成績都超過了自己。面子丟大了不說,還要被領導找去談話。自己為失敗找的理由是教得太粗,可是粗在哪呢?內心里說不出個子丑寅卯。

聯系筆者近期教研室的老師進行高中數學教學調研的情況分析,像上面這位老師講述的老高三教不過小青年的現象絕不是偶然為之,而是成片出現,豈不怪哉!老革命出現新問題。筆者深入課堂調研,發現恰恰是老高三的老經驗使他們的成績落后了。這些老師長期在高三教學,思維習慣都高三化了。到了高一,在不自覺中就犯了教學上的“大躍進”錯誤。課堂教學迷戀高三,迷戀高考,直指高三,直指高考,而忽視了高一課程的基礎性,高一學生的學習特點。

一、表現——抬高教學起點,跳躍進入高三狀態

高三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黑色的名詞,但對教師卻是一個自豪的身份,教師都以教過高三為榮?;氐礁咭?,這種自豪感和教學思維都延續了。在課堂上,教師時時想到的是某個知識點在高考中是怎么考查的,或者直接引用高考試題,下嫁高一課堂。眾所周知,高三的課堂基本是以一輪和二輪復習組成的,教師講解的都是綜合性強的試題,學生有了高一、高二兩年的基礎才能游刃有余。而這種綜合性的解題思維對高一學生而言肯定是望塵莫及的。教師高高在上,講得眉飛色舞、意猶未盡。而學生呢?坐在下面一知半解,還不敢說不懂。這樣的教學,成績能好才怪。

高三下來的班主任則全然不顧高一學生的身心特點,動不動就拿高三學生舉例子,說人家高三學生是如何如何刻苦。甚至有的班主任及年級管理者,從學生一進校門就提出“高一管理高三化”的口號。在校時間和高三學生一樣全天三班倒,一月一天假,把喜滋滋向往高中生活的高一新生的心理防線全部摧毀:唉!高一就是地獄,這三年還怎么過,還有什么興趣,混吧!

二、危害——基礎不牢,信心喪失

教學大躍進,好看在表面,但內在是不實的。面上講懂了,但點上沒講透。教師創設的問題不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必然基礎不牢,效果不佳,考試不好,進而苦惱、悲傷、茫然,心理壓力增大,信心逐漸化為烏有。本來大家都是以相差不多的分數進入高中的,但是因為適應新環境、新課程、新教學方法的能力不同,同學之間的分化變得異常迅速。這里有一部分本來潛質不錯的學生僅僅因為開頭一兩個月的不適應就永遠掉隊了。他們掉隊掉得很可惜,他們并不笨。如果老師穩扎穩打的話,他們能適應。

1.身心特點的銜接

對高一新生來講,環境可以說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學、新教師、新集體……學生有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的適應過程。另外,經過緊張的中考復習,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認為初中學習任務已完成,目標已達到,整個身心完全放松。在兩個多月的暑假中,基本不再學習,進入高中后,有些學生產生“松口氣”的想法,入學后無緊迫感,思想繼續松懈。此時如果在管理上一下子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就很有可能將他們壓趴下再也站不起來。學習是細水長流的事,不在于一朝一夕。筆者以為,開學后的前兩個月應該在初中管理的模式上逐步遞進,不斷加壓,讓學生有個適應的

過程。

2.課程的銜接

讀過高中的人都知道,初高中的數理化難度方面的差異是巨大的。初中知識很淺,課堂上講的就是考的內容,而高中則不然,考的試題大多是由課堂上的例題引申出去的。所以教師應該多回顧初中知識,把高一新的知識點一個一個講透,并逐步構建高中的知識體系,整體把握新課程。

3.教學方法的銜接

在初中,教師講得細,類型歸納得全,練得熟。但是,到了高中,由于內容多、時間少,教師只能選講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題目,在思維的靈活性、可延伸性、創造性方面提高了較高的要求。然而,剛入學的高一新生,往往繼續沿用初中學法,張著嘴巴等待教師講解,致使學習困難較多,完成當天作業都很困難,更沒有預習、復習及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時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從高一學生實際出發,采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奏;在知識導入上,多由實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識落實上,先落實“死”課本,后變通延伸用活

課本。

從初中升入高中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飛躍,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次跨越。在這一時期,教師應當充當學生拐杖的角色,帶領學生小步前進,逐步適應,萬萬不能在課堂教學上大躍進、大步向前。

參考文獻:

[1]王光明.高中數學高才生與普通生的數學認知結構差異比較、析因與教學建議[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4(12).

[2]李吉寶.數學認知結構的特征與數學學習過程[J].數學教育學報,2005(3).

[3]于新華.數學理解的層次性及其教學意義[J].數學教育學報,2005(2).

編輯 謝尾合

猜你喜歡
大躍進高三數學
“大躍進”運動與中國卷煙生產和消費的常態化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復習
我把高三寫成詩
“大躍進”后的產能過剩與城市工業的增效改革
錯在哪里
大躍進就是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