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自主學習微觀管理模式與評價初探

2017-03-23 16:35陳建芬劉勇
新課程·中學 2017年1期
關鍵詞:高中政治自主學習

陳建芬+劉勇

摘 要:古往今來,教育是每一個時代都不可或缺的命題,它關乎社會的發展、關乎人類的命運。那么,教育的實質是什么?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教育的四個支柱理論,“教”的目的在于“育”,教育的實質是正確引導學生自我創新與發展。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學習的奴隸”中解放出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運用能力,讓學生自然大方、成熟灑脫地走進大學,步入社會。

關鍵詞:高中政治;自主學習;管理與評價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它包括學生自己獨立主動學習,還包括學生之間的討論、學習、提高。而此時的教師須是“善變”的,當學生遇到學習困惑時,老師是教授者;遇到一般問題時,老師是引導者和促進者;遇到實踐與理論結合迷茫時,老師是參與者——對于高中政治教師來說弄清這點尤為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老師必須有擔當、有智慧、講方法,面對熱鬧的課堂,老師要冷靜、理性;當課堂沉寂時,老師又要挺身而出,加以點撥、引導,點燃激情。

那么,對高中政治自主學習,我們教師究竟應該怎樣管理呢?

一、分層目標

教學目標要分層,不同學生的知識經驗、興趣愛好、接受能力、思維能力、生活經歷等有或多或少的區別,這就要求老師將學生所需達成的目標進行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要求的分層式教學,以使全部學生在五分之四的課堂時間內都積極行動起來,達到大綱和人生成長要求的目標。老師可以靈活機動地安排教學,分層設置目標,讓學困生學習政治不那么費勁,同時也讓優生學得好,從而實現有效學習,即各有所獲。例如,學習“什么是矛盾”時,導學目標可分層為:A矛盾的含義及基本屬性;B矛盾基本屬性的表現及理解(舉例);C矛盾基本屬性的關系(析例)。學困生探究A,中等生探究B,優生探究C,互相交流,各有所獲,其樂融融。

二、規劃課堂

教師要科學規劃課堂結構,讓自主學習活而不亂。學習政治的目的不僅是為高考分數,更在于讓學生在自學中、在探究中加強體悟、領悟學法,增強自主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政治和實踐創新能力,因此充分備課特別是教學結構的設想顯得尤其重要。預習、演講、小組內部交流、小組間交流、課上與課下交流、個性化解讀、學生質疑、成果展示,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把這些形式結合起來,讓教學結構和節奏科學有序、鮮活生動。

三、豐富資源

教師是學生的助手,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學形式包括教學活動形式和教學組織形式,無論哪種形式,都應該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資源。教材可能涉及的參考文獻、現實情況、影像資料等要盡量提供給自主學習的學生,讓他們從中汲取豐富的知識營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以“自助餐”的形式才可能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和聯想能力,最終提高他們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例如,學習“影響消費的因素”時,可提前建議學生去調研家庭收入支出情況,了解過去現在生活的變化,從而增加感性認識,更容易理解知識,認識生活,學以致用。

四、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教授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這時必須在位,不能缺位?!胺叛蚴健苯虒W絕對不是自主學習,那是表面熱鬧而實質迷茫,學習目標難以實現。我們要注意政治學科的共性和模塊、章節的個性特點,根據大綱要求,加強學法指導,適當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收集學生自學的疑問,最后形成本單元、本框題的教學重點、難點。政治課堂教學應該是以教師的引導、轉化為主線,以優化學生的學習結構為主標,讓學生自主參與從而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填鴨式”教學,也不能“自由市場式”教學。

五、優化環境

創設生動、民主、和諧、平民化的學習環境對自主學習來說也很重要。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創造一種適宜的環境與條件使之得以實現。這種環境與其說是物質的,不如說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際關系。在自主學習中,教師是導演、是督學,要充滿仁愛之心,有寬容之心,視學生如己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耐心引導,多給自主學習和討論的空間,開展靈活多樣的學習活動,如故事會、辯論會、專題討論、理財計劃、小組競賽等,認真傾聽,以平等的參與者身份進行交流。這樣智慧的火花就會不斷涌現,內化過程就會行之有效,就會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能力。

六、內外聯動

學習在課內,功夫在課外。自主學習的資源在學生階段總的說來是有限的,我們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和條件,讓學生走出課堂,將書本知識驗證于社會的大舞臺,將學生認為“不可理喻”的社會現象引進到課堂中來,用書本知識去解釋它,這樣,政治課堂就會煥發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進行書本和社會知識的專題課堂、演講會、論文撰寫、參與社會實踐等活動是教師的教學任務;讓學生面向社會,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師的使命。

七、適時評價

通過評價,修正學生的學習方法、態度、意志。點評要準、簡,要有“贊”;測試要及時,找學生談心時要聯系學生目前的學習過程狀態,不能僅以分數論英雄;試題的分析評價工作也要及時。

在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中,老師的評價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以激勵評價為主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睂W生作為一個鮮活的個體,需要被肯定和被尊重。對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可以從態度、過程、結果等角度給予充分的肯定。比如,“你的進步很大”“這個角度找得很好”“聲音很洪亮”“講話很有風度”等,從不同角度鼓勵各類學生,提高學習探究的積極性。

(二)評價語言要有特色

教師評價的語言要簡明,規范、有針對性、時尚感,讓學生對政治學習充滿期待。教師對學生的表現不能聽之任之,要作精煉評價,不時使用一些學生的流行語,如“點贊”“頭腦風暴”“小伙伴”等,既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又可以使學生滿懷激情地用正確的方法學習政治,運用政治。

(三)評價內容要多維

評價內容應包括學生態度,如,是否熱情、是否有質疑精神、注意力是否集中,運用意識是否強烈等;學習能力,如,正確的自學方法、歸納梳理能力、聯想分析推理能力、遷移拓展能力;實踐能力,如,交流溝通能力、調研能力、寫作能力等。評價目標是為了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形成自學、思考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自我評價能力。評價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學生自評、互評、小組之間評、老師評、社會人士評等。

總之,高中政治課程,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以生活為中心、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為目標,這就需要教師“長袖善舞”,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同時,自主學習政治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生、老師、學校、社會通力合作,這樣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通過老師的精心培育、細心澆灌,政治課堂自主學習之花一定會開得非常鮮艷、茂盛!

編輯 賀軼群

猜你喜歡
高中政治自主學習
淺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簡約課堂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多媒體手段的有效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