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學具操作”機會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2017-03-27 13:52張潔華
甘肅教育 2017年1期
關鍵詞:自主探究能力數學教學培養

張潔華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具操作;自主探究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1—0101—01

新課改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兒童的思維發展階段是按直覺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三個階段發展的。因此,數學教師應始終把學生看成是知識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把教學過程變成引導學生進行“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讓“學具操作”成為學生有效自主探究的翅膀,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取學習數學的經驗,真正成為探索者、發現者和創造者。

一、通過操作學具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只會給學生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惫P者認為,操作學具能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調動起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比如,教學“烙餅”一課時,筆者先創設烙餅的教學情境,然后邀請學生和自己一起來烙餅。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形成了自己烙3張餅的方法。接著,由學生展示不同的烙法,并從中選擇出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這樣,學生解決了烙餅需要最短時間中的基本問題。于學生而言,他們沒有等待知識的傳遞,而是主動建構了知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于教師而言,沒有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多種學習條件,營造了一個人性化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二、通過操作學具讓學生體驗自主探究的過程

學具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學習中經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測和發現的載體,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探求和運用新知識的活動中去,最終達到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

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筆者嘗試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進行了以下嘗試:

小實驗

①用鐵絲做車軸

②選擇兩個硬紙片做車輪

③安裝一輛簡易小車

學生獨立操作(每個學生都選用大小相同的兩個圓形紙片制作簡易小車)

(2)問:老師看你們都選圓形紙片做車輪,如果是用其他形狀那會怎樣呢?試試看!

學生操作(有的學生選擇橢圓,有的選擇長方形進行實驗。)

(3)問:對比這兩次實驗,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為什么只有圓形做車輪才能轉?其他就不行呢?

生2:圓有什么特點?

生3:橢圓為什么不能轉呢?

(4)下面就讓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研究這些問題。

(5)交流反饋,掌握圓的特征。

這樣通過比一比、做一做、說一說等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通過操作學具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由于每位學生的生活背景及思考問題角度不同,所用的方法也就不同。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充分展示自我。

比如,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內容時,筆者要求用剪刀剪出對稱圖形。有的學生很感興趣,很快就用自己靈巧的手剪出美麗的圖案,筆者及時進行表揚,并把作品進行展示。但也有不少男生不會用剪刀,就用手撕出一些奇形怪狀的圖案,筆者也表示認可,并將作品進行展示。這樣,一下子學生思維的閘門打開,各種奇思妙想的對稱圖形不斷涌現,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四、通過操作學具反思探索過程

學習新知的關鍵是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通過類比、分析、綜合、歸納,把建立的情感的表象升華到理性認識,發現學習規律,歸納學習技巧。這樣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地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挖掘學生的巨大潛能,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在學具操作探究活動結束后進行小結,適時激勵評價,讓學生感受到主動參與探究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自信心,養成探究的習慣。這樣做不僅讓學生的知識系統化,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同時也增強了學生選擇最優化解決問題方法的意識。

編輯:謝穎麗

猜你喜歡
自主探究能力數學教學培養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生本之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