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

2017-03-27 13:56張修林
甘肅教育 2017年1期
關鍵詞:提問能力數學教學培養

張修林

【關鍵詞】 數學教學;提問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1—0106—01

學生通過主動提問,不僅可以提高數學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探索知識的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呢?

一、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的大環境,只有課堂氛圍輕松和諧,學生才能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問。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的基礎。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真正熱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關懷。其次,教師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學生能自己做的教師就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再次,教師和學生做朋友,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和學生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最后,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適時鼓勵學生,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

二、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對于大部分初中生來說,數學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他們也不是特別感興趣。而教學情境是知識產生的大背景,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學習知識,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因此,教師要綜合考慮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適時創設教學情境。

比如,教學“統計與調查”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個小視頻,視頻內容是:“在某一天的中午時間段,超市門口有巨大的人流量,這段時間內有許多進入超市的人,也有很多從超市門口走出來的人”。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該視頻,記錄下進入超市的人數和走出超市的人數,然后完成中午超市人流量的調查統計表,分析該超市中午的人流量狀況。通過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不自覺地參與到實踐調查當中。在參與調查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許多問題,比如“應該從哪些方面開展調查?”“應該運用哪種方法來調查?”“調查的對象是什么?”“調查的數據樣本要多少?”“調查的目的是什么?”“這個調查用哪種方法來表現?”“是條形圖還是折線圖?”這樣學生就經過自己的思考提出了調查過程遇到的關鍵問題,然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實踐證明,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不斷提高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

三、 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

由于不同情況下問題的內容、性質各有特點,因而提問的方法和形式也應各有特色。實踐證明,只有恰到好處地提問,才能揭示問題的本質。反之,提問方法不當,不但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反而易使學生感到乏味和厭煩。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還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提問方法,使學生善問。如,

1.趣問法。把問題趣味化,或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把問題引出,這種提問容易使對方的注意力集中和定向,引人入勝。

2.追問法。在某個問題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順著其思路對問題緊追不舍,刨根到底繼續發問,其表現形式一般直接采用“為什么?”。

3.反問法。是根據教材和教師所講的內容,從相反的方向把問題提出,其表現形式一般是“難道……?”。

4.類比提問法。根據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質的相互聯系,通過比較和類推把問題提出。

5.聯系實際提問法。結合某個知識點,通過對實際生活中一些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提出問題。

四、重視提問后的評價,增強學生提問的信心

成功是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學生提問后,若能得到教師肯定的評價,就會激發學生繼續提問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提問后的評價。筆者認為,在對學生評價時,不能以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來評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是應該一視同仁,發揮學生主動提問的潛力。

例如,教學“有理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給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文,通過思考和探索去發掘關于有理數的問題。學生會發現下面的問題:“怎樣的數才算是有理數?”“有理數和無理數之間有什么區別?”“如何判斷一個數是不是有理數?”“有理數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等。教師要對學生的提問行為給予肯定的評價,以增強學生提問的信心。 編輯:謝穎麗

猜你喜歡
提問能力數學教學培養
以“問”發展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
在數學建模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