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

2017-03-28 10:06雷撞平
新一代 2017年2期
關鍵詞:詩歌教學情境教學法中學語文

雷撞平

摘 要:詩歌是感情的產物,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從注重學生的朗讀到引導學生創設意境,再到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等方面探討了情境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詩歌教學;中學語文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边@種論述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認識規律有正確認識的前提下提出的,化抽象為形象,使學生身臨其境,對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很有幫助。因此,情境教學,就是把具體鮮明的形象直接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在感知形象的基礎上獲得頓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行為。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涌現出許多與語文教學相關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這其中包括劉國正先生的語文生活觀、于漪老師的“情境教學法”、錢夢龍老師的“在主四式語文導讀法”、魏書生老師的“語文教學民主觀”、寧鴻彬老師“思維訓練模式”、張孝純老師的“大語文教學思想”等等。名師名家的語文教學思想和教學實踐為語文情境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經驗。目前我國小學語文的情境教學已漸成體系,但中學語文教學中對古詩詞情境教學的系統還不成體系,因此,把情境教學引入中學古詩詞課堂,并對此進行系統的開發和研究,將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故筆者結合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具體的教學策略及方法做以下總結。

一、以誦促情,以情促悟

我們在詩歌的學習過程中如果缺少了誦讀,就如同歌舞缺少了音樂。因為詩歌中包含著豐富的情感世界,通過朗讀學生能初步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古人讀書講究吟誦之道,在吟誦過程中達到口到、心到、情到,“積累歲月,見道彌深?!睍x熟了,才能懂得它的真正含義。新的《全日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說:“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笨梢?,新課程對古詩文教學的目的性重新作了更明確的規定。因此,教學古詩文應以“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為教學方向,還古詩文教學以讀為本的本來面目。例如,在講解《行路難》一文時,教師適當的點撥,確立詩文的情感基調,讓學生朗讀前面的“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時候語速稍舒緩,音調低沉。朗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弊詈髢删鋾r,轉用高音,因為最后兩句寫詩人并沒有從此消而是要把繼續追求理想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所以,朗讀時應注意品位這種情感的流露,先低沉而后高昂的聲調,以表達詩人相信總有一天自己會乘風破浪,掛上風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彼岸的激情。

二、創造多元意象,營造詩歌意境,調動學生審美意蘊

根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得自然、社會、人生的啟示?!睂ψ髌酚凶约邯毜降摹绑w驗”“領悟”“評價”,以此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調動學生的想像,從意象入手,自由地重組畫面。為學生走近作者,縮短遠距離、長時間的背景代溝,設身處地體會詩歌意境美提供可能。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九個名詞:“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正是九個意象,每一個意象都牽連著作者的那份羈旅愁思,它們有機地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這種看似簡單的意象組合,其表現性等同的藝術手法的運用卻出人意料地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成為元曲之絕唱。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意象入手,描摹、重組畫面,進而體會它的意境美。另外在對畫面重組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浪跡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為什么偏偏在蕭瑟滿目的晚秋才出現?這實際上與傳統的哀景與哀情表達公不開。因為只有這樣的景才能旅人心中的落寞、孤獨和無助,對家鄉和親人的無限眷念。學生就會在老師的引導下,身臨其境,切身體會這首散曲的意境之美,腦海里自然就會生成一幅蒼涼凄美的畫面。

三、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入境,激發興趣

古代詩歌大多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注重詩的韻律,注重詩的節奏美。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貼近詩人的情感。

多媒體能夠把古詩中的畫面形象地展示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如我在講《望岳》一詩時,通過畫面把泰山的相關圖片打在大屏幕上,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先感受泰山的巍峨,再把泰山的遠景、近景、仰望、俯瞰等不同角度地呈現,然后再進入學習的過程。雖然這一環節在教學中只起到輔助的作用,但在刺激學生視覺的基礎上,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環節的學習起到烘情的作用。

詩歌本身與音樂的關系就非常緊密,許多詩歌是可以入樂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在課堂上引入音樂,能夠把詩歌的節奏美、音律美表現出來。同時,音樂能夠極快地、高效地調動人的情緒。多媒體能夠非常容易地把音樂引入課堂,而音樂是流動的詩歌,是人類聽覺的語言。在教學中引入音樂,能夠讓學生心、神、情、思達到一個完美的結合。如我在講《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一詩時,我選了一首蒙古高原樂作為背景音樂,那優美蒼涼的旋律,滲透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詩人胸懷壯志卻不被重用的惆悵心情。多媒體教學具有可反復性,如果學生對某一環節感興趣,可隨時再一次欣賞到自己所要欣賞的圖像。通過多重感官的刺激,引發情感共鳴。

實際上,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很難用一種或幾種固定的方法,我們應靈活運用、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形成解讀詩歌的“立體網絡”,全面地領略詩歌的藝術美,引導學生真正讀懂“其中味”,達到拓寬學生想像、激發學生多元意象思維能力的審美目的。

猜你喜歡
詩歌教學情境教學法中學語文
加強中學語文朗讀訓練的思考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探索
淺談技校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英語詩歌教學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法探討
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中學語文略讀策略初探
如何讓現代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