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談以“學”定“教”

2017-03-28 17:57張和珍
新一代 2017年2期
關鍵詞:相融以學定教

張和珍

摘 要:“以學定教”就是根據學生的學情,確定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本文擬以教學《黃河頌》為例,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在“主問題”引領下,以與學生實際相適應的教學方式,達到教學目標,從而實現“以學定教”的理念。

關鍵詞:以學定教;主問題引領;“教”與“學”相融

一、產生背景

我們學校地處余姚城郊,由于地域及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本地成績好點的學生差不多都跑到城區學校去了,學?,F在基本上屬于外地民工子弟學校。學校領導為了緩解教師超編的壓力,便竭力把一些差不多是小學二、三年級水平(當然不是二、三年級中的優秀者)的學生也招了進來,反正人數比較可觀就行。同時,校長又迫切希望學校提高教學質量,不斷組織月考,與兄弟學校比試成績高低,并讓每個老師每學期上一堂公開課。此文便是三年前那堂校級公開課的產物。

課前,認真備課是必需的。我把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都研究透徹,還看了些《黃河頌》的獲獎課例。我當然想過不“預設”課堂教學,讓學生提問,自然生成教學過程。但是,因為平常上課,他們差不多有95%以上的問題不能回答,自問自答(或屏顯答案再講解),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上公開課了,我要讓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一些必須弄清的問題得拋出來,讓學生弄清楚。認為這同樣是“以學定教”。但有一件事還是做錯了:我讓學生預習《黃河頌》卻沒布置預習題。

二、過程呈現(包括某些片段實錄)

(一)新課導入:同學們,大家聽過有關《敕勒歌》的故事嗎?很久以前,敕勒民族在與來犯之敵作戰過程中一度屢戰屢敗,以至于士氣消沉。然而,在戰斗的間隙里,有人輕輕地唱起了《敕勒歌》,接著,更多的人唱起來,最后全體高唱,唱完以后,在接下來的戰斗中,戰士們一鼓作氣,一舉打退了敵人,取得了勝利。從中可以看出,文學藝術是極具鼓動性和感召力的。下面,我們就深入《黃河頌》去感受一下,看看它是否同樣能鼓舞我們,帶給我們無窮的力量去抗擊日本侵略者。

(二)先看黃河在地圖上的形象(PPT展示)

(三)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四)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后學生齊讀

(五)思考:

1.從題目看,哪個是關鍵詞?全詩分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看成是序曲,它的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么?憑什么說黃河偉大而又堅強呢?

2.歌詞主體部分前邊與后邊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從怎樣的視角寫的?表現了黃河什么特點?

3.頌黃河部分能分為幾個層次?分別是從哪些方面贊頌黃河?“搖籃”、“屏障”如何理解?

4.詩的最后幾句是尾聲,主要寫什么?

5.作者為什么寫這首詩?目的是什么?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嗎?能激勵、鼓舞全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抗擊外敵嗎?(附板書)

序曲——主體——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望黃河—頌黃河 學習黃河精神

(六)作業:朗誦《黃河頌》,尋找田漢的《畢業歌》來感受。

三、課后反思

《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代詩。它以熱烈歌頌的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式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學、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本以為這篇課文可以上得很精彩,結果大失所望:“教”者對于“學”者而言,差不多就是隔靴搔癢,雙方不在同一個頻道。這怪我事先沒布置預習題。他們的所謂預習,就是讀它一、二遍,字認識了,感覺歌詞有點激情而已,至于問題,全然沒想過。只有極少數要好點的學生,拿著參考書認真地看了幾個問題與答案,但又沒有真正吃透,一旦撇開書本,就沒辦法說出個子丑寅卯來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問他們有什么不懂,他們會提出建設性的問題來嗎?如果任由他們提沒什么價值的問題,那我這節課會解決些什么呢?學??偸且v究教學質量的。學生的自主學習缺乏深度,就只有教師牽著他們,迫使他們思考他們不曾思考的許多問題。對于小學六年不曾讀過什么書的學生來說,做老師的該怎樣引領才會真正讓他們多懂點什么?

都說教育是慢的藝術,語文教學應該也不是快的藝術。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每節課的效率是關鍵,因而每節課都必須切實解決最重要的問題,而最重要的問題通??隙ú粫晌覀兊膶W生提出,所以,問題全由老師提出也不是可怕的錯誤。所謂“以學定教”,就是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我上《黃河頌》最失敗的地方在于問題太多,教學內容不夠集中。因為問題一多,不能快速解決,而時間有限,最后,我還是沒能把“我們民族的屏障”——“我們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本節課難點)這點給解釋透徹,更不用說花時間多誦讀了。

上過這堂課以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現代詩歌教學既充滿美感,又能讓“教”與“學”水乳交融,水到渠成,讓課堂充滿成長的氣息呢?針對《黃河頌》這篇課文,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自己平時上現代詩歌的體會,我想談幾點看法。

(一)感知詩歌:聲情并茂地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剛拿到一首詩,首先是“跟著感覺走”,尤其對學生來說,在他們的直覺還不是很豐富的情況下,就需要教師用一種很好的方式引領學生投身到作品的感性世界,初步領略和體味詩歌的韻律美、意象美、語言美。毫無疑問,最好的方式就是聲情并茂地朗誦,朗誦是開啟一首詩歌大門的鑰匙。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和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生受用不盡?!比~老的這句話,可以說是一語道出了“吟誦”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值得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很好地體會和思考。拿《黃河頌》來說,如果老師自己朗誦得很不錯,不妨先來范讀一下,這樣顯得更親切而富有感染力,也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讓學生齊讀,讀準字音、節奏,讀出磅礴氣勢,讓他們初步進入作品美妙的感性世界。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有些詩歌不需要怎么講解,只要不斷誦讀,“其義”大體就可以“自顯”了,如流沙河的《理想》,詩中那么多生動形象的比喻就是最好的解說詞?!饵S河頌》的文字看來也淺顯明白,但有些表述,你真要弄懂為什么那么說,也不是很容易的。如:為什么說黃河“偉大堅強”,為什么說黃河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等等。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去品析了。

(二)品析詩意:深入淺出的解說

前面我提到過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既然我們得面對這樣的學生,自然得“因材施教”、“以學定教”?,F在,假如我再上《黃河頌》這篇課文,我會刪掉許多問題,只留下重要的三、四個問題放到課堂上講深講透,情況肯定好得多。因為重點、難點解決了,次要問題也會迎刃而解,騰出來的時間,可以多朗讀,可以進行很有意義的拓展延伸,要不,做這些工作的時間就沒有了。

那么,針對《黃河頌》這篇文章,留哪幾個問題一定得在課堂上解決呢?

《黃河頌》歌詞的主體部分“描寫”與“歌頌”兩塊內容要分得清;“頌”,分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大意也該知道;還有就是:為什么說黃河“偉大堅強”?為什么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及我們民族的“屏障”?憑什么說黃河可以激勵中華民族?這里,最關鍵的是搞清楚黃河“偉大堅強”(可從黃河的形象與功能角度考慮)在哪里。黃河有怎樣的形象?教師可提示:橫貫東西,高低落差大,氣勢磅礴,彎彎曲曲,讓人想到它“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堅強”等等。還有,黃河橫貫東西,氣魄宏大,就形象而言也是偉大的,再加上黃河千百年來哺育、保衛了中華民族,當然稱得上“偉大而又堅強”,而黃河“百折不撓的品質,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更能激勵中華民族,成為我們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沒有“民族精神上的城防”,光靠“黃河天塹”,終究還是擋不住敵人進犯的腳步的啊。在外敵當前的情況下,人的鋼鐵般的意志和英勇不屈的精神才是真正起決定作用的。

講深講透了以上這些問題,學生再回過頭去看這歌詞,理解的深度自然就很不一樣了,朗誦起來感情也肯定充沛多了。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李鎮西老師說過的一句話:“閱讀教學的起點在什么地方?應該在學生的心靈?!薄伴喿x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心靈出發?!笔前?,我想,這該是我努力的方向。好幾年前,本人上冰心的《紙船》,就是先由學生提問,然后由學生合作解決,不能解決的,由老師解決。課上得自然、瀟灑、隨意。但如果學生的基礎實在太差,作品的有些內容又太深奧,我們的課程又有相應的需要實現的目標,我們還能“信馬由韁”地上課嗎?

對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問題不能回答的學生來說,“預設”,是必需的;他們不思考,你迫使他們思考也是必需的。關鍵是,你得“預設”“牽一發而動全身”、“觸類旁通”的主問題。你提出的問題,也允許他們回答不出,但是,在你形象透徹地講解的時候,學生在仔細傾聽,學生能心領神會,心有共鳴,這樣,我們教學的目標不也就達到了嗎?這同樣也是“以學定教”??!

(三)升華詩情:推而廣之的引入

《黃河頌》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在抗戰時期,當演出隊把《黃河大合唱》這部大型音樂作品演出完畢,其所產生的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是可以想見的。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切地感受到這點,我們可以把田漢的《畢業歌》拿來(屏顯歌詞),聲情并茂地朗誦給他們聽,再把這首歌很富有表現力地演唱一遍(或放錄音),然后讓學生齊讀,齊唱。在這樣的歌曲感染下,人的愛國心不被激發出來是太有難度了!如果課堂時間允許,還可以放《松花江上》給學生聽,可作適當的點撥、講解。這樣,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必定會越來越濃,提高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話了。

總而言之,“教無定法”。不同的教法也許有不同的好處,一棍子打死某種教法肯定是不妥當的。學生獲得知識,養成能力的途徑、方法畢竟不是單一的,清晰的,而是多向的,模糊的。我們不知道一堂課到底能讓學生獲益多少,作為教師,我們所要做到的是讓課堂效益最大化。如果一堂課里,教師根據學生學情,在主問題引領下,講解得較多,學生聽得很好、很專注,教師“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思路融為一體,在不知不覺間師生的內心產生共鳴,那應該也是一種美妙的境界。

語文教學需要這樣的境界頻現。

猜你喜歡
相融以學定教
我與你相融
心相融
尹延新: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從“相加”到“相融”,攀登媒體融合新境界
我能讓水油相融哦
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定教的策略
行在柘榮,相融于神奇的山水間
小學數學以學定教的實踐
如何以學定教,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