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課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

2017-03-30 17:13張桃紅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問題設計技巧

張桃紅

[摘 要]葉圣陶先生曾說:“可否自始即不講,而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闭\然,課堂提問是組織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課堂提問萬不可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設計過粗淺、過繁雜的問題。教學中應根據教學的重難點有目的性地設計問題,講究課堂提問的技巧性。恰當的問題可以啟發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問題設計;有效;目的性;技巧

前些天,聽了一堂公開課《想北平》,課堂上“你問我答”,熱熱鬧鬧。評課時有的老師對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環節大加贊賞。筆者卻不以為然。筆者聽課時記錄了這位老師的若干提問:北平是老舍的什么?他對北平熟悉嗎?他關注的是不是普通人的生活?他有一種什么意識?文末有沒有作者對北平的憂患和擔心?大家能不能感受到老舍對北平的深情呢……師生之間的確互動,

“是”或“不是”不絕于耳;有時寂靜無聲,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如“北平是老舍的什么?”“作者有一種什么意識?”老師只能尷尬地告知答案。針對如上情況,筆者認為該老師顯然沒有精心設計問題,課堂提問隨意性太大,而設計的問題本身就帶有暗示性,學生根本不需要動腦筋,因而思維也沒得到任何的訓練、發展。這種提問只是搞形式,圖花架,熱鬧的課堂背后學生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那如何有效、科學地設計問題呢?筆者認為課堂設計問題要有目的性、技巧性。

一、課堂設計問題要具有目的性

文本是教學的基本依據,如果忽視文本的作用,勢必造成開無軌電車的結果。有效的課堂提問應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的知識內容與思想內容,把握文本的重點、難點來精心設問、發問。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成若干個問題,每一個問題設計都是在逐步解決文本的重難點。

《我與地壇》(節選一)中有三處景物描寫,準確理解這三處景物是讀懂文本的關鍵,于是筆者設計了第一個問題:文中有幾處關于地壇的景物描寫?這一問突出了文章的教學重點,教學思路也比較清晰。

關于第一處景物描寫,筆者設計了幾個問題:第一處描寫突出了過去地壇怎樣的特點呢?學生抓住了“浮夸”、“炫耀”“高墻”等詞語,得出曾經的地壇富麗堂皇。我緊接著問了一句:“如今地壇的特點呢?”學生又找到了“淡褪”、“坍圮”、“散落”等詞語,很容易就概括出荒蕪、廢棄的特點。此時,我又問了一句:“此時在地壇中的作者情況又如何呢?”學生馬上就回答出“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我及時點評了一句“無情的歲月也剝奪了作者狂妄的一切資本”,學生馬上就明白了此時的地壇成了作者一位同病相憐的難友,只有在這個地方,作者才能靜靜舔舐自己的傷口,只有在這個地方,他才能與地壇形成默契。至此,學生也明白了“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這句話的含義。

在第二處景物描寫中,我提了以下問題:作者觀察到了地壇中的哪些景?學生答是蜂兒、螞蟻、瓢蟲、蟬蛻等等。我接著問作者在地壇中關注的生命有什么特點?這些生命又是怎樣生活的?那他們又具有什么特點呢?此時學生明白了他們渺小卻充滿生機,努力地活著,展示著自己聲聲不息、繽紛的生命意識。更何況是人呢,于是作者明白了要珍愛生命。

在第三處景物描寫中,我又設計了若干個問題。首先,我提問: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學生回答后,我緊接著提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不選朝陽選落日,為什么選雨天的燕子,為什么寫秋風下的落葉?學生馬上意識到這些景與作者是相似的,都是感傷而蒼涼,處在困境之下的景。我又問:這些景又是怎樣的狀態?學生找到了“燦爛”、“高歌”等詞,隨即概括出“精彩”二字,此時學生也明白了作者他懂得了人處在困境和磨難中也應活出精彩。

抓住三處景物描寫設問,即抓住了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作者對生命意義的體悟歷程:舔舐傷口、撫慰心靈——感悟、珍惜生命——活出精彩。

總之,設計問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從課文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出發,精心設計若干個環環相扣的問題,誘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探究文本的重點難點。

二、課堂設計問題要講究技巧

1.抓住文題,設置問題,激活學生閱讀聽課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睂W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為此,教師可在文題上巧妙發問,因為許多文本的題目本身就是文章中的重要對象,或是重要環節,或是重要線索,或是耐人尋味,教師可適時地借助文題,吊足學生的胃口,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思考。

上海的于漪老師在教《孔乙己》一文時,在文題上就做足了文章。板書文題后問學生:“孔乙己叫什么?”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叫孔乙己?!庇诶蠋熡謫枺骸翱滓壹菏撬拿謫??”學生稍一沉吟,回答道:“是綽號?!苯處熅o問一句:“孔乙己讀了一輩子書,為什么連個名字都沒有?”學生面對這個問題,沉思起來,教師就在學生這種情緒之中開始講述課文,造成較好的教學氣氛。教者在此基礎上,接著順勢利導學生認識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性,解決了本文的教學難點。

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也經常嘗試此種做法。在上公開課《聽聽那冷雨》一文時,筆者圍繞題目設計了三個問題:1.文中哪一個自然段是從作者的聽覺這一角度來寫雨?2.題目中的“那”字可以改成“這”嗎?為什么?3.“冷雨”中的“冷”字有哪些內涵?筆者這樣設計問題的理由是:公開課一課時必須完成教學內容,第一個問題立即抓住了教學的重點,第2、3個問題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脈絡,把握作者遠離大陸后的感傷情懷。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題上設計問題必須有目的性,應該導向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2.化大為小,化難為易,分層次設計有序問題

上好一堂語文課,不可能只有一兩個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教材的特點、學生的水平,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將難的問題變換容易的表達方式發問,設計成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提問。如上面提及的《我與地壇》就是這樣將大問題分解,分層設計問題。

筆者在教《段太尉逸事狀》時,并沒有像平時文言文教學采用字字落實的方法,而是設計了若干個小問題:段太尉是文官還是武官?作者為什么要寫段太尉?逸事從何得來呢?學生對于這種文言文的教學方式很激動和興奮,也一下子在最后一段找到了相關答案。幾個問題答案落實之時,最后一段的重點實虛詞也全部解決。針對文章的主體部分,筆者又分解了若干個小問題:一共寫了幾則逸事?你能復述一下故事情節嗎?這則逸事集中體現了段太尉什么性格特點?哪些細節表現得尤為突出?為了突出強調這一特點,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這些問題的設計,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都得到了有效地鍛煉。

3.教師嘗試設計具有想象和聯想空間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思維能力。而這些具有想象和聯想空間的問題更能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筆者在教《項鏈》一課時,設計了一個問題:當瑪蒂爾德夫人知道項鏈的真相后會怎樣?這一問題取得了“投石沖破水中天”的效果,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在教《最后的常春藤葉》一文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問題,在風雨交加的那個晚上,老畫家是如何畫上最后一片常春藤葉的?要求學生寫一個片段。這一問題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和寫作能力。在教《聽聽那冷雨》時,筆者讓學生聯想有關雨的詩句,營造了濃厚的詩意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應根據問題的難易作適時“停頓”,讓學生有進行積極思維的時間??鬃釉f:“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币馑际钦f,不到學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學生想說而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可否自始即不講,而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庇纱丝梢?,課堂提問是組織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課堂提問萬不可追求形式上的熱鬧,備課時應圍繞教學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充分有序的問題。

總之,成功的課堂提問給教師帶來無盡的教學興味,同時也能給學生帶來思考的快樂。

猜你喜歡
問題設計技巧
求數列和的幾個技巧
因式分解常用變換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問的技巧
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中“問題導學案”的有效實施
對EEPO課堂問題設計的思考
精設計,巧提問
微課提問的設計:以一件獲獎作品為例
例談三角恒等變換的常用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