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觀摩課中存在的幾個誤區

2017-03-30 18:09趙愛華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33期
關鍵詞:鼓勵性多樣化探究性

趙愛華

【摘要】針對觀摩課中存在的誤區,從算法多樣化、追求生活化、探究性、鼓勵性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并相應的提出最優化、數學性、接受性、批評性等觀點。

【關鍵詞】多樣化 生活化 探究性 鼓勵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3-0139-01

隨著數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也呈現出了可喜的變化,學生的知識面廣了,學得活了,興趣濃了,課堂開放了,教師與學生的親和力增加了。然而最近所聽的幾節數學觀摩課,卻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下面我就這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誤區一:算法多樣化,忽視最優化。

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個性化,不搞一刀切,很多觀摩課都想方設法的貫徹這一思想。如,數學計算中,算法多樣化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觀摩課上,由實例引出21×13=?第一步,先由學生各自探索算法,分組交流,經過歸納共三類。第二步,由學生評價,一致認為三類算法都合理,但第一類太麻煩,其他兩類各有優勢。第三步,教師將題目改為21×14,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算法計算,結果都選擇為21×10+21×4,此乃筆算乘法的算理。此時,教師便因勢利導引入了乘法豎式,并使學生體會到它的優越性,操作性強,簡捷而不易出錯,并具有一般性。我認為這種教學是正確的,又促進了兒童的發展,凸現了“算法多樣化”的實質。

但是,在一節低年級的計算觀摩課上,討論一道計算題,出現了10種、20多種的算法,教師還一個勁兒地給予鼓勵,臨下課時,只簡單地說了一句:“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逼浣Y果是班上思維遲緩的一些學困生的確是眼花繚亂、無所適從,產生了干擾。這種情況是不是我們鼓勵的個性化呢?我認為不然。數學是講“優化”的,算法“優化”的含意是要求尋找最簡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誠然,在多種算法中,有的并不見得有優劣之分,如長方形周長的求法,有的愿意用“(長+寬)×2”的方法,有的則用“長×2+寬×2”的方法,學生喜歡用哪個就用哪個。但是,一般情況下,總有個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去比較、去評價,并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認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舉一反三、聞一知百,否則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算法多樣化絕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無價值的重復。

誤區二:追求生活化,忽視數學性

新課程改革重視數學教學生活化,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使孩子們感到數學有趣、有用,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也是數學課改的最大亮點。觀摩教學中,有的通過調查商品標價引入小數乘法;有的通過調查衣服的含毛量、飲料的含糖量引入百分數;有的測量教室的面積引入長方形;有的介紹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

但是,在一節小學數學三角形的內角和的觀摩課中,課已上了15分鐘,還停留在大量的多媒體生活情境渲染之中,絲毫沒有涉及數學本身的內容,猶如皮厚的“沙田柚”剝不開也吃不著,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我不僅有這樣的疑惑:數學問題是不是都必須從兒童的生活實際提出?“循環小數又怎樣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應該看到,數學問題有來自數學外部的(即現實的生活實際),也有來自數學內部的?!叭切蝺冉呛汀?,如果采用由舊引新的方法(設問:正方形有幾個內角?四個內角和是多少度?長方形呢?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大小是不固定的,有沒有規律呢?)三言兩語,就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教學是科學,一切要從實際出發。我們既要注重應用、返璞歸真的一面,又要注重抽象概括、形式推理的一面,引導學生抽象出數學問題,提煉出數學模型,利用其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誤區三:追求探究性忽視接受性

目前小學數學提倡探索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不呈現學習結論,而是讓學生通過對一定材料的實驗、嘗試、推測、思考去探索發現某些數量關系和圖形特征。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觀摩課時,學生用各種不同的平行四邊形紙片,通過剪拼、割補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然后分析割補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系,從而探索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為“底×高”。它更重視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強調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直覺思維和創新潛能的培養和發揮。

但是,在一節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觀摩課中,教師也花費很多時間讓學生去小組探索,效果不佳?!八膭t混合運算順序”本身就是一種規定,學生在原有已掌握的加、減、乘、除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先乘除后加減”直接計算,便可接受這一知識。數學學習,不必要也不可能由學生處處去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期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信息。改變學習方式主要是針對過去過分沉湎于接受學習而影響學生創新精神的情況而提出的,絕不意味著反對接受學習。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采用恰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以確保學習的有效性。那種提倡一種又去否定另一種學習方式“非此即彼”的絕對化做法和說法,不僅不符合教學實踐,而且對課改的深入發展是有害無益的。

誤區四:追求鼓勵性忽視批評性

在觀摩課中,廣大教師都很注重為學生提供成功的契機,都很重視對學生的尊重、信任、賞識和肯定,這很有必要;但也看到這方面存在誤區。有的不管學生表現如何一律給予夸獎,即使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回答都表揚為“真了不起!真聰明……”,這種廉價的表揚并不能起到真正激勵的作用。有的甚至還誤認為當前不能批評學生,批評就是否定,就會刺激學生,影響其上進心,對課上的一些不良行為視而不見,名曰“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應該指出,表揚與批評都是對兒童行為的一種強化手段,恰如其分、實事求是的強化,并得到學生群體的認同,對于學生行為的規范、學習態度的轉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好的教師,從不吝嗇表揚,且表揚有度,夸獎有理,從不隨意批評,且批評有方,疏而不堵。在教學20以內加法的觀摩課中,出示7+6=?,一個學生答“12”,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此時教師用嚴肅的目光看了一下大家,又用和氣的口吻對這個學生說:“不錯嘛,離正確答案只差一點點!”并安慰他坐下來再想一想。這個學生雖然失敗,但沒有因失敗而感到沮喪,又抬起頭來認真聽講,繼續發言。教師以無聲的語言有效地遏止了班上“譏笑”的不良行為,又用心靈的關懷讓學困生體面地坐下來,激勵他的學習自信心,這正是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正確行為。

猜你喜歡
鼓勵性多樣化探究性
高中英語探究性學習的初步實踐
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淺談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個性化、多樣化
物理復習課堂中復習內容的設計*
美國化學課堂多樣化學習評價方式帶來的新思路
數學問題解答方法多樣化探討
淺談探究性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