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漢語詞類劃分問題研究

2017-03-31 10:12梁珊珊
青年文學家 2017年8期
關鍵詞:詞類現代漢語標準

摘 要:詞類劃分問題是漢語語法界一直在討論的重大問題。本文對《馬氏文通》以來的幾部重要的語法著作進行分析,探討了各家在詞類劃分標準上存在的一致和分歧之處,探尋詞類劃分標準的動態發展過程以及詞類系統的變化。

關鍵詞:現代漢語;詞類;標準

作者簡介:梁珊珊(1991-),女,河北唐山人,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對外漢語。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8--01

一、現代漢語詞類研究回顧

(一)30年代以前的詞類研究:

1898年,《馬氏文通》的問世標志著漢語語法學的誕生。受國內與國外語言學的雙重影響,他提出“字無定義,故無定類”,這可以看出,該書以詞匯意義作為詞類劃分的標準。馬建忠先生在《馬氏文通》中,將詞類分為9類,那時還未出現“詞”這種說法,而是叫做“字”,故詞類均稱為“X”字,分別為實字和虛字。這個體系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后來的一系列的研究都是建立在這一基本格局之上,只有些許變動,數詞和語氣詞分別從靜字和助字中獨立出來,增加了擬聲詞和量詞。

黎錦熙先生的著作《新著國語文法》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這本書第一次系統地研究了現代漢語語法,在漢語語法史上影響甚大。黎錦熙先生提出“凡詞,依句辨品,離句無品?!盵1](P19)他開始引入句子成分這一標準,他認為要按照詞在句子中充當的語法成分來分辨詞類,詞類不能離開句子。書中將詞類劃分為9類,和《馬氏文通》里的分類大體一致,只是名稱略有變動,有了“詞”的叫法。

(二)30——40 年代的詞類研究:

20世紀30——40 年代的詞類研究,主要受到馬建忠先生的《馬氏文通》和黎錦熙先生的《新著國語文法》的影響,主張以詞匯意義作為詞類劃分的標準。

呂叔湘先生的《中國文法要略》產生于這一時期,書中認為劃分詞類的標準在于意義的虛實。呂叔湘先生按照意義和作用把詞歸為7類,他認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意義比較實在,歸為實義詞一類;并指出凡是意義不及名詞、動詞、形容詞那樣實在的,一概稱為輔助詞,屬于這一類的有限制詞(副詞)、指稱詞(代詞)、關系詞、語氣詞;為了便利起見,還添列了一些名稱,如方所詞、時間詞以及日期等等。

王力先生的《中國現代語法》和《中國語法理論》,既有規律的描述,又有理論的闡述,從而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漢語語法新體系。關于詞類劃分標準,王力先生從意義出發,但虛詞的劃分考慮到了語法的意義。他認為“漢語里,詞的分類,差不多完全只能憑著意義來分?!盵2](P42)王力先生把詞類劃分為9類,還有一個記號,即附加詞綴,如“第”、“子”等。把系詞、數詞分別從動詞、形容詞中劃出來,單獨設類,這是王力先生的首創。

(三)50年代的詞類研究:

20世紀五十年代,由于受到蘇聯的影響,產生了“詞匯·語法范疇”這種詞類劃分標準,它反映了漢語詞類劃分標準由傳統語法向結構主義語法的過渡。1956年由張志公先生主持制定的《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就是按照這一標準進行詞類劃分的,共分為11類。1984年該系統有了修訂版,名為《中學教學語法系統提要》,增加了擬聲詞一類,共12類,這一體系影響較大,后來出版的標注詞類的詞典大多沿用這一體系。

(四)20世紀60——80年代的詞類研究:

1962年出版的由胡裕樹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對詞的分類基本根據詞的語法功能。詞的語法功能首先表現在能不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上,能單獨充當句法成分的是實詞,反之則為虛詞。實詞的不同語法功能表現在詞和詞的組合能力上;虛詞的不同語法功能表現在它同實詞或詞組的關系上。[3](P54)胡裕樹先生認為,詞類劃分的標準不只是要根據詞的句法功能,還包括詞和詞(或詞組)的組合能力。根據這一標準,胡裕樹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把詞類分為13類,并把副詞和名詞、形容詞等詞歸為實詞,將連詞、介詞、助詞、語氣詞、嘆詞、象聲詞歸為虛詞。

(五)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詞類研究:

80年代以來,關于詞類劃分標準這一問題還是延續上一個階段的觀點,主流觀點認為區分詞類的標準還是詞的語法功能。

1982年,朱德熙先生在《語法講義》里講到詞類的劃分“不能依據形態,只能根據詞的語法功能。一個詞的語法功能指的是這個詞在句法結構里所能占據的語法位置”[4](P37)朱德熙先生的《語法講義》把詞類分為17類,朱德熙先生把處所詞、時間詞和方位詞從名詞中獨立出來,也把語氣詞從助詞中獨立出來。

1991年1月,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問世,他們認為詞類是詞的語法性質的分類,分類的依據是詞的語法功能、形態和意義。[5](P6)詞的語法功能是主要依據,而形態和意義則是參考依據。實詞和虛詞的劃分問題上,也采取這一觀點,兼有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則為實詞;不能充當句法成分、只有語法意義則為虛詞。根據這一分類標準,將名詞、動詞、形容詞、區別詞、數詞、量詞、副詞、代詞、象聲詞、嘆詞歸為實詞,將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歸為虛詞,共14類。

二、現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的發展趨勢

縱觀整個現代漢語語法的發展過程,我們發現,現代漢語的研究對詞的分類越來越細,詞類劃分的標準越來越多。開始學者們只是粗略地進行大體的分類,后來的學者則是從已有的詞類細化出一些特殊詞類,這也使得詞類的研究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嚴謹。

漢語詞類劃分的標準大致經歷了這樣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詞匯意義→詞匯意義·句子成分→詞匯·語法范疇→功能。詞類劃分的標準與現代漢語語法的發展息息相關,這些詞類劃分標準的變化反映出了從傳統語法向結構主義語法過渡的變化趨勢。漢語詞類劃分標準也具有多元化發展的特點,標準并非單一的,而是多角度多重標準,不拘泥于意義或是功能的單一標準,而是將形式與意義相融合,并將其運用于詞類的研究中。

參考文獻:

[1]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第19頁.

[2]王力.漢語語法綱要[M].上海:新知識出版社,1957.第42頁.

[3]張平.現代漢語詞類研究述評[J].陰山學刊,2007,6.第54頁.

[4]張志公主編.漢語知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第37頁.

[5]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第6頁.

猜你喜歡
詞類現代漢語標準
2022 年3 月實施的工程建設標準
“楞”“愣”關系及“楞”在現代漢語中的地位
用詞類活用法擴充詞匯量
基于語料庫“隱秘”的詞類標注初步探究
忠誠的標準
美還是丑?
從成語中學習詞類活用
評《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
基于“字本位”理論再談漢語詞類問題
現代漢語中詞匯性的性范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