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2017-04-05 20:53
職業技術教育 2017年1期
關鍵詞:工匠校企人口

報 告

OECD發布《通往2030年的高等教育》

日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研究報告《通往2030年的高等教育》。報告指出,高等教育有利于培養高技能人才,建立國家的研究基礎和創新能力,從整體上增強國家在知識本位經濟中的競爭力。報告通過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對OECD、中國和印度的高等教育供給、經費資助和治理進行了系統回顧,提出了未來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面:一是以學生、師資和機構流動為主要特征的跨界高等教育將持續增長;二是學術研究將日益走向國際化;三是盡管北美的高等教育在學術研究上仍具有明顯優勢,但亞洲和歐洲高等教育體系的國際影響將持續增強;四是私立高等教育供給和融資將日益全球化,特別是OECD范圍外的高等教育機構;五是市場機制將在高等教育治理方面發揮更顯著的作用,這主要通過運用績效本位和競爭性的撥款制度來實施;六是更加關注質量保障,積極應對私立和跨國高等教育、大學排名和責任機制的要求。

OECD發布全球人力資本預測報告

日前,OECD發布2030年教育發展預測數據報告,數據顯示,2005-2013年,OECD和G20國接受高等教育青年人口(25~34歲)增長了近45%,預計到2030年將保持持續增長。平均來看,2005年,OECD和G20國中平均僅有14%的人口具有高等教育資格,但到2030年,具有高等教育資格的人口預計達到45%。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等在內的不屬于OECD的G20國在過去10年中是全球人力資本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2005年,在9400萬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中,OECD國家占60%,到2030年,這一情況預計將發生徹底改變:70%具有高等教育資格的青年人將來自非OECD的G20國,見圖1。報告還指出,如果當前的增長趨勢持續,OECD國家對全球人力資本的貢獻到2030年將持續減少,而中國和印度預計將提供G20國中60%具有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相關資格勞動力。2005年,大約1/6具有高等教育資格的25~34歲青年人來自美國,其次是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分別占10%;而到2013年,中國已成為具有高等教育青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比達到了17%,其次是美國的14%和印度的14%,中國和印度作為增長最快的經濟體,目前已經占據G20和OECD約30%的人力資本,而且這一比例還在持續上升。如果這一趨勢在未來15年持續,到2030年,中國和印度的25~34歲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青年人口將達到世界的比例,而歐盟、美國等加在一起將組成另一半。然而,報告也指出,到2030年這一格局是否能夠成為現實,還要看各國的實際發展情況,如美國提出到2020年成為世界上高等教育人口最多的國家,歐盟也提出到2020年實現30~34歲人口高等教育占比至少達到40%的目標,同時,中國和印度也確立了提高高等教育完成率的目標。如中國提出到2020年,使20%的人口具有高等教育學歷,而印度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高等教育入學率達到50%。

國際勞工組織發布《世界就業趨勢展望2016》

日前,國際勞工組織發布《世界就業趨勢展望2016》。報告顯示,在全球經濟回暖的背景下,青年人口就業狀況也出現了明顯好轉,人們的教育成就也出現了顯著進步,但是既沒有就業,也沒有接受教育或培訓的青年人口數量仍然很多。全球青年勞動力市場參與率呈現一個長期的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53.6%下降到2016年的45.8%。在世界范圍內,人們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機會都有了明顯增加,全球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已經接近75%,這成為15~19歲人口勞動力市場參與率降低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很大比例的青年人,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青年人,還不能進入教育體系學習,這阻礙了他們獲得更好工作的機會。這造成的結果是,全球青年失業率持續增長,到2016年已經達到13.1%,這已經接近2013年13.2%的峰值,而且這種增長趨勢在2017年還會持續?;谶@些結果,報告認為,通過提高青年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改善青年人的就業狀況對于實現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是非常重要的。

觀 點

面向2030的教育新特征

教育部杜占元在《教育研究》發表《面向2030的教育改革與發展》認為,面向2030的教育,在全球化加速推進和信息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應該是更加開放的教育。面向2030的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性,應該是更加適合的教育。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著不同的潛能和稟賦。面向2030的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心靈和幸福,應該是更加人本的教育。面向 2030 的教育,應該更加尊重學生,關愛學生,以學生為本,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和成長奠基。面向2030的教育,讓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應該是更加平等的教育。教育作為一項最基本的人權,所有人,無論其性別、年齡、種族、膚色、民族、語言、宗教信仰、財產或個人出身如何,都應該有機會獲得全納、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和終身學習機會,這應是面向2030的教育優先關注的議題。面向2030的教育,強調學習能力的養成和終身教育,是更加可持續的教育。在人類社會邁向 2030 的偉大征程中,教育權既是發展權,也是生存權。教育是實現人人享受尊嚴生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工匠精神”的三重視界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張健在《中國教育報》發表《“工匠精神”生成的三重視界》認為,“工匠精神”是依附于工匠而存在的一種精神現象或特有品質,是伴隨著工匠成長逐步培育起來的,該過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新手磨合和精神孕育階段。這時的工匠都是技能學習初始階段的人,跟著師傅打下手,熟悉基本流程,遵循師傅的指令進行一些簡單操作。這時的工匠還基本處在感性認知的低級階段,技能和精神還沒有成型,對精神的培育是發端性的。第二個階段是成為能手和精神形成階段。徒弟通過觀摩和動手制作,發現自己和師傅的差距,逐漸明確差距的成因和努力方向,從而產生意志和決心。這種意志和決心就是做事的執著精神和職業態度,也就是工匠精神開始形成的標志。此時,他們對技能的學習更加勤奮、刻苦,對技術的鉆研更加投入和執著。逐漸脫離師傅獨立操作,成為獨當一面解決問題的勝任者和完成技術任務的能手。第三個階段是成為專家和精神定型階段。達到這一境界的勞動,是一種自由勞動的狀態,技藝成為一種終身的追求、靈魂的歸依、精神的棲居,成為一種追求、信仰和生活方式。這時,“工匠精神”的發展和建構已經成熟、定型。

基于服務外包的高職校企合作新模式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唐金花、王瑞敏在《教育發展研究》發表《產業柔性集聚背景下高職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認為,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要適應產業發展的形態與變化,產業柔性集聚是當前我國發達地區產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對高職校企合作的資源集聚、供需對接、運作機制等提出了新要求。高職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服務外包業務為紐帶、資源集聚為手段、技術服務為動力,高職院??蓮膶嶋H出發,根據自身優勢和企業需求,選擇靈活多元的合作方式?;诜胀獍男F蠛献髂J娇刹扇§`活多元的合作方式建立平臺與載體,以“學校是否持有外包業務合同”為依據,將之歸納為間接、直接、混合三種合作方式。間接方式是指高職院校通過與專業化服務外包機構合作參與外包業務活動,學校與發包企業之間不發生直接聯系,所以在合作中不持有外包合同,只有與接包商之間的合作協議。直接方式是指高職院校參與市場競爭,直接承接企業的外包業務,校企之間通過外包合同建立契約關系。其優勢是學校掌握主動權,角色定位明確,但學校要承受市場競爭等壓力,所以采取此模式的前提條件是高職院校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化人才、設備設施、社會認可度等自身優勢?;旌戏绞绞侵父呗氃盒T谧陨韺嵙吐曌u還未得到區域內企業認可的前期,先采取間接模式與專業化服務外包機構合作,積累資源提升實力,待軟硬件條件磨練得相對成熟了,再獨立承接外包業務,采用直接模式開展校企合作。

猜你喜歡
工匠校企人口
90后大工匠
智慧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校企合作訂單課程中的實施與探索
對民辦本科院校應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
光影視界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工匠神形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人口最少的國家
坐井觀天石頭國
致敬!老工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