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
——法國與中國案例分析

2017-04-05 23:24
法語學習 2017年6期
關鍵詞:里昂文化遺產歷史

黨 薔

引 言

城市既是文化發展的產物,又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歷史街區”,指在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和人文環境各方面,能夠反映社會生活和文化的多樣性、包含城市歷史特色和景觀意象的地區。許多城市都有以濃郁歷史文化氛圍見長的街區,它們營造出特有的場所感和認同感,在當今城市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歷史街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現代生活中的生產方式、交通運輸、生活方式等都在發生著急劇的變化,這些改變對原有城市的結構和形態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威脅,甚至破壞。

20世紀60年代以后的法國,隨著戰后大規模的住宅重建和新建,城市中大量的歷史風貌迅速消失,這激發了人們的懷舊情緒,并增強了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法國歷史街區保護所取得的成果,不僅歸功于法國政府的監督管理、有力決策和財政保障,更得益于政府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相應的技術支撐。在中國,“歷史文化街區”1986年正式提出,至今已有30年,其間,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對傳統建筑群、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文化名城進行保護的三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歷史街區的保護,是對歷史環境全面整體的保護,也是對城市特色的保護。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凍結”,而是對千百年歷史長河積累下來的物質、技術和精神遺產的繼承。被保護完好的歷史文化遺產也可以幫助現代人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雖然中法兩國在歷史、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二者在歷史街區的保護方面卻有不少的相似之處。

一、中法歷史街區保護概況

隨著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結構的變更,文化遺產保護成為了現代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在文化遺產保護的領域內,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憑借其與民眾生活的息息相關性、實用性、緊迫性等特點,吸引了各界的關注。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1年11月10日發布的《關于城市歷史景觀的建議書》,城市歷史景觀是文化和自然價值及屬性在歷史上層層積淀而產生的城市區域,超越了“歷史中心”或“整體”的概念,包括更廣泛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環境。更廣泛的背景主要包括遺址的地形、地貌、水文和自然特征,還包括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習俗和價值觀、經濟進程以及與多樣性和同一性有關的遺產的非物質方面*《關于應否擬訂保護城市歷史景觀準則性文書的建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1/002110/211094c.pdf . 訪問日期:2017年7月30日。。

這一定義為在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大框架內以全面綜合的方式識別、評估、保護和管理城市歷史景觀打下了基礎。這實際上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第一個關于歷史環境的建議書。在此之前,國際社會已經給予城市遺產一定的重視,其中包括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保護公約》和1987年的《保護歷史城鎮與城區憲章》(《華盛頓憲章》)等。盡管如此,為了讓步于現代化建設,許多國家的城市遺產和歷史建筑都遭受了或是正在遭受遺棄和破壞。

從人類文明的開始階段,歷史街區被一代又一代人塑造著,歷史街區的形成與發展伴隨著文明的不斷積累。它們是人類憧憬的見證。因此,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的所有方案和措施都應以尊重當地的價值理念和文化傳統為前提。國際建筑協會在1977年12月發布的《馬丘比丘憲章》(ChartedeMachuPicchu)中規定:“在保護歷史街區的物質遺產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城市的傳統文化?!?/p>

那么,怎樣把歷史街區的保護融入城市化建設呢?怎樣在歷史遺產保護和現代化建設之間保持平衡呢?怎樣讓處于地價高昂的市中心的歷史建筑避免被拆毀的厄運呢?中國和法國乃至世界各國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法國業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1. 法國的先鋒角色

法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其豐富的內容、悠久的歷史和持續性的保護受到世界的矚目,政府所建立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早在1810年,時任內政部長的蒙塔利維(Montalivet)撥劃專項款設立了有史以來第一筆保護古建筑的基金。此后,法國陸續頒布了《1887年歷史文物建筑保護法》(Loidu30mars1887surlaconservationdesmonumentsetobjetsd’art)和《1913年歷史古跡法》 (Loidu31décembre1913surlesmonumentshistoriques)。由此可以看出,法國社會對歷史文化遺產的關注是從歷史建筑的保護開始的。

20世紀60年代頒布的《馬爾羅法》(LoiMalraux)(又被稱作《歷史街區保護法》)是法國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一項重要舉措。二戰后的法國一片狼藉,重建迫在眉睫。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當時的法國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提議頒布《馬爾羅法》。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十分明確,它認為保護歷史建筑的最好方法,便是對歷史街區實施整體保護的策略。此項法令確定了“保護區域”(Secteur sauvegardé)制度,目的在于“避免或阻止在歷史街區中可能造成的不可挽救的損失;不僅保證歷史的、建筑的、城市遺產的品質,并且改善老住宅,以保證其中的生活能滿足現代化標準*Assemblée nationale de la France. La Loi Malraux et la politique des secteurs sauvegardés. Assemblée nationale de la France. http://www.assemblee-nationale.fr/histoire/Malraux_loi/index.asp. Page consultée le 25 juillet 2017.”。

除了頒布實施比較完善的法律之外,法國其他經驗也具有啟發意義。首先,法國實施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管理體制,并且全程都有專業領域的國家建筑師的參與。其次,在歷史街區保護過程中注重多方之間的協調,尤其是政府部門、技術部門以及大眾之間的協調和溝通。第三,針對保護目標的不同,實行不同的規劃制度,彼此互為補充。最后,法國的歷史街區保護已經演變成一個市民參與的活動,國家通過各種活動對民眾的積極性進行調動。

另外要注意的是,法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人們對于保護的對象、范圍、方式等的完善也經過了長期的探討、實踐和調整。

2. 進步中的中國

與法國不同,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起步相對較晚。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1922年北京大學成立以馬衡為主任的考古學研究室是我國最早的文物保護研究機構。1925年建立故宮博物院。為了維護國家的合法權益,更好地保護文物和科學標本,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了“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這是由國家設立的第一個專門保護管理文物的機構,同年內務部頒發《名勝古跡古物保存條例》。1930年6月國民政府頒布《古物保存法》,這是我國歷史上由國家公布的第一個文物保護法規。1931年7月又頒布了《古物保存法細則》,開始將古代建筑納入義物保護的范疇。詳見單雯翔. 《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發展歷程》. 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08年第03期。,但之后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使之處于停滯狀態。1978年,當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之時,國內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對現代化建設的迫切追求導致許多歷史文化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政府于1982年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標志著中國文物保護工作開始進入法制化軌道。同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要求“特別對集中反映歷史文化的老城區……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嚴加保護,……要在這些歷史遺跡周圍劃出一定的保護地帶,對這個范圍內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應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內容見1981年12月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國家城市建設總局《關于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請示》,1982年2月,國務院以《批轉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等部門關于保護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請示的通知》的形式作了批示??梢钥闯?,我國在這一時期雖然還沒有形成歷史街區的概念,但已經注意到了文物建筑以外地區的保護問題。

1986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且正式提出了歷史街區的概念,把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推向了一個新階段。到如今,中國從一個文化遺產保護力量相對薄弱的國家,變為了一個有強大的保護能力、并且還在不斷進步的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文化遺產保護三級體系(傳統建筑、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城);法制建設不斷完善,頒布實施了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等在內的一系列法律條例;平遙和麗江作為中國保護完好的歷史文化古城的典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積極開展文物普查,設立文化遺產日、博物館日,積極促進與其他國家在此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但在急速發展中的中國,保護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始終是不可忽視的。舊城區一直是城市的經濟中心和生活中心,區位優勢使其成為房地產開發商的目標。而歷史街區內部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面臨著旅游業開發造成的影響。在中央政府層面,政策的制定者多為專家,強調的是保護對象的文化、社會價值,而在地方進行具體執行的時候,有些當地政府更多關注的是經濟利益。此外,人們對現代化生活方式的追求與歷史街區的傳統物質形態也構成了矛盾。

3. 中法兩國的差異與可比性

雖然中法兩國在歷史、社會、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二者在歷史街區的保護方面卻有內在的可比性,可以從以下五個角度進行比較分析。

首先,法律是兩國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法國以其健全的法律體系聞名于世,中國法律體系建立較晚,但一直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其次,政府在兩國的保護工作中均擔任了重要角色,政府的全面干預為歷史街區保護提供了方向和保障;第三,在公眾參與方面,法國的公眾參與主要由個人和專家組成,民眾的參與積極性較高,而中國的公眾參與較為單一,主要構成人員是專家;第四,中法兩國均有針對歷史街區保護的規劃手段;最后,兩國的保護均享有足夠的財政保障,法國以中央財政投入為主、社會基金為輔,充分利用了社會資源,而中國主要是政府的財政支持,在利用社會資源方面還有待加強。

為了更具體、更直觀地對兩個國家歷史街區更新與保護進行分析和比較,我們接下來從三個不同角度來舉例分析。

二、中法兩國實例對比與分析

土耳其詩人N. 希格梅(N. Hikmet)有一句名言:“人一生中有兩樣東西是永遠不能忘卻的,這就是母親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轉引自單霽翔. 《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 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0: 96.歷史街區是城市記憶保持最完整、最豐富的地區,它既體現著傳統文化價值,也構成了今天人們生活的重要背景。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對歷史街區充滿了感情。那么,在城市化急速發展的今天,怎么樣才能使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和諧共存、相互促進呢?

1. 保存原貌與發展旅游業:里昂老城區與平遙古城

里昂老城區(le Vieux-Lyon)與平遙古城,二者一西一東,都有著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分別于1998年和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里昂是歐洲重要的工業城市之一,其遺產地的面積(500公頃)占整個城市面積(5000公頃)的十分之一。二戰結束后,里昂開始加速城市化建設,其間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上世紀60年代,里昂市政府試圖拆除里昂老城區并重建,這一計劃遭到了里昂人和相關社會團體的極力反對,同時期恰逢《馬爾羅法》頒布,里昂老城區成為法國首批參與“改善居住計劃行動”(Opération programmée d’amélioration de l’habitat)的街區之一,這使得里昂老城區的大體面貌得以保存至今。

在里昂的城市化進程中,遺產保護和現代化互不排斥,政府采取有效政策促進歷史街區的原貌保護與修繕更新,鼓勵新老建筑的和諧共存,一方面方便歷史街區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適應時代發展。比如,里昂市政府頒布實行了《里昂老城區公共空間占用基本規則》,針對街區內的常駐商戶,對店鋪的招牌、裝菜單的框架、外部的照明等細節都作了規定,目的是“通過高質量的商業來強化遺產價值”和“使公共空間更加和諧”。

城市化建設改變著里昂的面貌,它不再是單一的工業型城市,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尤其是入遺之后旅游業逐年興盛。里昂老城區則成為整個城市的旅游文化中心,其原貌的完好保護使得游客被濃郁的法國文藝復興氛圍籠罩,它不僅是外地游客喜歡光顧的地方,也是里昂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

中國山西的平遙古城已有2700余年的建成史,曾經是明清時期最繁榮的商業金融中心,是晉商文化的發祥地,它是中國境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時期的古代縣城之一。平遙古城早在1986年就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名單內,其保護與開發也是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一系列國內法律規定和國際保護條例。為了使保護規劃更加科學高效,平遙政府聘請同濟大學和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院一同制定了《平遙古城保護總體規劃》和《古城保護詳規》,并提請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并頒布了《平遙古城保護條例》。

在申報遺產之初,平遙古城盡管還留有舊時風貌,但由于年久失修、自然侵蝕和人為毀壞等原因,很多古建筑處于瀕危狀態,古城內長期滯后的基礎設施也無法滿足居民的需求。因此政府開啟了大規模的環境建設與治理,在進行基礎建設的同時保護好古城整體風貌。不管是里昂老城區還是平遙古城,原貌的良好保存不僅要歸功于政府和專家的努力,更得益于城區內的居民。作為中國明清時代的“活化石”,平遙的街區展示的豐富文化和居民的傳統生活方式每年也吸引著大量游客來此體驗。一年一度的“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更使平遙古城馳名海內外。由國家旅游局和中科院為平遙古城制定的《旅游發展規劃》已于2006 年通過專家評審, 目前已進入實施階段。

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旅游業的開發并不沖突,發展旅游業是開發歷史文化遺產經濟學價值的優先選擇方式之一。關鍵是如何開發。要秉承“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 從積極的保護觀念出發,而不是消極的保守性保護,來保持文化遺產的延續和持續性利用,這樣既能弘揚本國的傳統文化,還可以在現代化的建設中發揮歷史遺產的文化和經濟功能,用旅游開發來促進保護,以此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機制。

里昂老城區與平遙古城都保存著大量與整體環境相協調的傳統建筑,它們之所以成為人們向往的旅游勝地,不僅在于歷史文化街區內得到完好保護的歷史建筑, 更在于由建筑、街道、民居、商鋪等一同展現的古色古香的環境文化特色和古城生活氣息。要注意防止遺產地在發展旅游業中的過度商業化傾向,濃厚的現代商業味道會對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形成巨大的沖擊, 使之淡化、變味甚至消失,后果將不堪設想。

2. 住宅區功能的完好保存:里昂紅十字街區與蘇州平江區

衰敗的歷史街區,尤其是住宅區,往往是弱勢群體生活的地方,也是容易產生社會矛盾的地方。同里昂老城區一樣,紅十字街區(la Croix-Rousse)也是里昂重要的歷史街區之一,早在高盧羅馬時期這里就有了人類居住和城市建設的活動。由于19世紀上半葉里昂絲織業的發展,這里曾經生活著大量的紡織工人,街區建筑密度較大。20世紀70年代,政府開始收購許多舊建筑,隨后將其拆除,而紅十字街區居民的抗爭迫使政府放棄舊計劃,轉而開始修繕歷史建筑,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從1978年至1984年,政府共在紅十字街區實施了3個“改善居住計劃行動”,共修繕了415套住宅*趙明. 《歷史街區復興中的社會問題初探——以法國里昂紅十字坡地為例》. 上海:同濟大學,2007: 38.,通過公共部門給從事建筑修繕的房產所有人提供一定比例的財政資助,以此來刺激房產所有人進行建筑維修與設施更新。1986年,政府又在此劃定了建筑修繕范圍(Périmètre de restauration immobilière),這是一項由《馬爾羅法》創建的保護、修繕建筑遺產的制度,在此范圍內的房產所有者如果自行進行建筑修繕,那么用于歷史建筑修繕的總花費(無上限)可以免稅。此外,為了解決街區更新中產生的社會問題,法國于1989年在紅十字街區實施了“街區社會發展計劃”(Développement social des quartiers),反對一切形式的社會排斥,讓更多的居民能夠繼續生活在復興了的歷史街區中。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位于蘇州東北部,有著2500年的歷史。平江區在歷史上是一個以居住功能為主的街區。政府在規劃時充分考慮了這一特點,在人口結構上控制50%的回遷率,即50%的鄰里關系不變,80 %的房屋不動或少動,在街區功能方面保持80%的功能仍為居住功能*魏祥莉. 《居住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利用方法初探——以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為例》. 城鄉治理與規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8 城市文化).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同時在平江路適當開發旅游商業,不使商業活動破壞當地居民的生活,游客在街巷里仍能感受到在延續的傳統生活方式。在平江路臨街商業中,與原住居民生活、服務相關的經營項目占68%,而純粹為游客服務的只占32%*同上.。由此可以看出,整體規劃與居民的關聯性還是較高的,有助于街區傳統生活方式的延續。

在街區更新與保護的過程中,除了考慮居民這項因素,還需要政策、經濟、文化、社會、環境以及技術方面的綜合規劃,從而使街區成為更適宜生活的場所。在紅十字區的復興中,公共部門同時在不同領域實行若干政策,以此來修復歷史建筑,改善街區環境,促進當地經濟,促進弱勢群體的穩定。里昂市政府把一些地塊確定為“協議開發區”(Zone d’aménagement concerté),在協議開發區內公共部門可以新建住宅、公共服務設施、公共綠地等;在1993年設立了“紅十字坡地委員會”(Mission pentes Croix-Rousse),專門負責協調不同的城市政策和參與部門,在整體上推進街區的復興,改善街區的交通條件、提高可達性,整治公共空間,修繕遺產,發展旅游業;公共部門也提供不同種類的經濟支持,例如支持第三產業發展的“服務業、手工業與商業保護基金”(Fonds d’intervention pour les services, l’artisanat et le commerce)。

平江區的綜合保護也比較成功:在保留其居住功能的同時,重點修繕歷史建筑,重建原有不協調建筑,不搞大拆大建;按照明代水系,把保護區內已填沒的河道重新開挖恢復原貌;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大片工業用地置換后作為創意園區和居住用地來使用;根據街區特色引入文化休閑類型的商戶入駐,引入相對“靜”的商業類型,盡量減小對平江路和周邊居住社區的影響,符合當地的歷史文化氛圍;在平江街區成立“歷史街區社區”,培訓義務講解員,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努力營造歷史街區景區文明氛圍,等等。

從紅十字區和平江區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在追求現代化的今天,保持歷史街區的原有居住主體功能是完全可行的,這離不開以人為本的原則,要對街區格局、風貌進行整體保護,局部注入新的功能。居民的地位十分重要,有居民的街區活力恢得到保障,同時也能防止過度商業化,商業和居住功能可以起到互相制約的作用。

3. 歷史街區的更新:巴黎馬萊區與上海新天地街區

第三種比較典型的保護類型是歷史街區的更新和歷史建筑的再利用,巴黎的馬萊區(le Marais)和上海的新天地街區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

馬萊區位于塞納河右岸,原是一片沼澤地。從中世紀以來這里就積累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受工業革命影響,馬萊區成為巴黎主要的生產作坊區,經濟活動頻繁,人口密度增加,許多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19世紀末街區逐漸衰敗,居民越來越底層化,馬萊區變成了整個巴黎最破舊也最不衛生的街區之一。20世紀60年代,它和法國的許多歷史街區一同迎來了整治與重建,但馬萊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歷史建筑的高效再利用。街區里大量的重要國有建筑(尤其是府邸)被改為重要的文化場所,歷史建筑的原貌得以良好保存,街區的面貌也隨著文化生活的復蘇而改變,比如,塞雷府邸(Htel Salé)被改建為畢加索美術館(Musée Picasso),蘇比什府邸(Htel de Rohan-Soubise)變成了法國國家檔案博物館(Musée des Archives nationales),拉莫農府邸(Htel d’Angoulême Lamoignon)變為巴黎城市歷史圖書館(Bibliothèque historique de la Ville de Paris),等等。

如果說馬萊歷史建筑的再利用注重文化領域,那上海新天地則是選擇了商業開發這條道路。在新天地項目開發之前,這里是一片擁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石庫門里弄。石庫門建筑與一個世紀前上海的殖民地歷史密切相關,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筑獨具特色。新天地的最大特點在于老建筑功能的有效轉換,這并非易事,因為舊式里弄建筑質量相對較差,再加上年久失修和木結構腐朽,修繕工作十分繁雜。改造采用了“存表改里”的方式,即保留并修復這些石庫門建筑的外皮,與此同時改造內部結構和原居住功能,使之適應辦公、商業、展示、餐飲和娛樂等現代生活方式。這一系列改造措施使得經過修復的舊建筑重新煥發出光彩。

對歷史建筑進行改造和再利用的目的,在于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服務現代社會生活。除了把老建筑改造為文化場所之外,馬萊區還實行了綜合治理,沿軸線拓寬道路,更新不衛生街道和控制人口密度,同時注重保護街區的經濟活動特性,鼓勵傳統的產業活動在該區域繼續保持。這樣的治理能夠保持城市肌理的復雜性、歷史建筑的豐富性以及經濟文化的多樣性。新天地的建設雖然是商業開發意識的結果,但是在城市歷史街區風貌的保護中卻做出了鮮活的示范,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保護的同時也實現了其經濟價值。整片居住區變成了商業、文化和娛樂的場所,一些沒有保留價值的老房子被拆除,開辟成為綠地和水塘,環境得到了美化。

但是,單從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來講,上海新天地街區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石庫門建筑傳達給人們的不僅是外表的空間形態與建筑肌理,應該還有那一時期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新天地改造為了追求商業利益,較為徹底地改變了絕大多數建筑和街區的整體功能,對文化的保護是不夠徹底的。

結 語

本文提到的中法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案例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它們實質上是互為補充的,絕大多數的歷史文化街區都面臨著人口密度過高、建筑受損、基礎設施落后、遺產商業化、環境脆弱等現代化帶來的問題。

如今的中國正處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法國在歷史街區保護方面相對比較成熟的經驗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不只是為了回到過去,而是為了珍惜現在和面向未來而尊重過去。城市在其發展的每個時代都會留下足跡,這足跡不僅包括一棟棟歷史建筑,也包括不同時代所造就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空間。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不僅是簡單地保護某座歷史建筑,更要注重保護城市歷史的連續性和城市歷史街區的文化環境。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遺產既可以作為現代生活中的實用性建筑,又可以為旅游業提供物質基礎,彰顯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文化和經濟功能,從而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林林,阮儀三. 《蘇州古城平江歷史街區保護規劃與實踐》. 城市規劃學刊,2006,03 (03).

單霽翔. 《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 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

邵甬. 《法國建筑·城市·景觀遺產保護與價值重現》.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

史蒂文·蒂耶斯德爾,蒂姆·希思. 《城市歷史街區的復興》. 張玫英,董衛譯.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張松. 《歷史城市保護學導論——文化遺產和歷史環境保護的一種整體性方法》.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

趙明. 《歷史街區復興中的社會問題初探——以法國里昂紅十字坡地為例》. 上海:同濟大學,2007.

趙曄,姚萍. 《從上海新天地看歷史遺產的保護利用》. 見:中國建筑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北京:中國建筑學會,2007.

Bosredon P. 《 Comment concilier patrimonialisation et projet urbain ? 》.Autrepart, 2008, n° 47.

Gravari-Barbas M.Habiterlepatrimoine:Enjeux,approches,vécu. Renne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Rennes, 2013.

Ministère de la culture, Xavier L.Grandeuretmisèredupatrimoine:D’AndréMalrauxJacquesDuhamel. Paris : La Documentation Fran?aise, 2003.

Planchet P.Droitdel’urbanismeetprotectiondupatrimoine:Enjeuxetpratiques. Paris : Le Moniteur éditions, 2009.

猜你喜歡
里昂文化遺產歷史
魔術師里昂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