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標準下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構建研究

2017-04-09 19:27許澤君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構建

許澤君

摘要:本文以大氣環境監測預警為核心,以國家新標準為指導,結合“十二五”時期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現狀,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現代化大氣環境監測體系的基本結構,使大氣環境監測水平顯著提高。通過本次研究與實踐,對區域內主要污染源分布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大氣污染實時監測、預警能力得以提升,預警信息發布更加及時,預報結果更加精準,當遇到突發性污染事件時確保能夠及時、迅速展開應急處理,以此提升當地社會、生態與經濟效益。

關鍵詞:新標準;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構建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黨中央、國務院結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高屋建瓴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戰略布局,這是新標準背景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的新趨勢。大氣環境污染作為我國眾多污染問題中的一種,其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生態事業全面發展[1]。信息化時代,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就必須做好大氣環境監測工作,基于自動化預警監測系統,通過數據監測分析,對大氣污染源實時預警,動態分析污染成因和變化趨勢,以便環保部門及時制定治理對策。

1 新形勢下我國大氣環境污染現狀及影響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的迅速擴張,導致城市霧霾現象突出,自從2012年以來,全國各地霧霾頻發,由此對建設“綠色中國”、“美麗中國”造成了嚴重影響,尤其是對城市市民的生命健康構成了威脅。

究其原因,我國城市霧霾大面積頻發,除了自然因素外,主要因素在于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工業污染源的擴散,再加上機動車尾氣排放和沒有經過處理的氣體直接進行排放,同時還有建筑揚塵等,諸多污染性氣體為我國大氣環境污染源的形成埋下了隱患。由此可以發現,要想治理我國的大氣污染問題,一方面需要控制工業氣體、機動車尾氣和燃煤、揚塵等;另一方面,需要對NOX、SO2等氣態污染物的排放進行全面控制。在此基礎上,基于新標準構建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從而及時對霧霾以及其它污染天氣進行全天候監測,以便相關部門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理對策。

2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體系構建狀況

為了實時了解我國大氣污染情況,各級環保部門建立了大氣環境監測站對大氣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包括自動監測站點、人工監測站點等,監測的主要項目有SO2、NO2、PM2.5、PM10、CO、O3等[2]。各監測站點積極按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技術規范》和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的相關要求,為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制定了完善的運行、校檢及維護制度,并嚴格執行。

3當下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構建的意義

3.1提高城市大氣環境監測質量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城市的區位功能布局與產業結構都有一定的變化,各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城市居住人口越來越多,建筑工程項目也大幅度增加,大氣主要污染源的位置隨之發生變化,因此現存的大氣環境監測站點位因適時調整,以便對監測區域內的空氣質量作出準確評價,充分發揮監測預警功能。

3.2促進大氣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

我國的大氣環境監測應用了人工監測技術以及自動監測技術,但是大部分都只是地面監測,沒有將遙感技術與大氣環境監測相結合,導致大氣環境監測與國外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建立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以后,可有效將人工監測、自動監測、遙感技術、應急治理技術等結合在一起,以此實現“天地一體化”監測,促進大氣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3]。

3.3推動空氣污染類型的轉變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導致顆粒物以及二氧化硫的排放總量較高,再加上城市機動車輛的數量越來越多,所排放的尾氣當中含有多種污染氣體,汽車尾氣與工業廢氣結合,使大氣污染類型由煤煙型污染逐漸過渡到復合型污染,灰霾等大氣污染問題開始顯現,嚴重影響了市民的身體健康。而在建立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以后,我國環保部門可對大氣環境中污染氣體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及時采取措施轉變空氣污染類型,將重污染氣體轉化為輕污染氣體,從而降低大氣污染程度,提高空氣質量。與此同時,推動空氣污染類型由復合型向單一型轉變,促進大氣環境監測預警網絡體系朝著縱深化方向發展。

4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構建的原則與目標

4.1構建原則

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對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與空氣質量控制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在構建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時,不僅要考慮眼前利益,還要考慮大氣環境監測的長遠發展,從而體現監測預警體系的先進性與實用性。以全方位考慮、重點突破、近期利益與長期發展相結合、服務全社會為原則,構建新標準下的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4]。

4.2構建目標

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執行國家、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大氣固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總量控制,提高固定污染物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水平,國家制定了新的大氣環境監測技術標準。本標準對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CEMS系統中的顆粒物CEMS、包括NOX、SO2等在內的污染氣體的實際排放指標進行了規定。新標準下的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具備監測數據采集、污染原因分析、實時動態預警、突發情況警報、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等功能,并能夠將人工監測、自動監測及遙感技術相結合。除此之外,預警監測系統還進一步規定了監測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監測項目、系統安裝位置、調試監測方法、日常運行管理內容等,在方便政府工作的同時能夠服務于社會民眾,并對當地的空氣質量進行實時監測,分析其變化趨勢,對可能發生的污染問題進行預警與響應,從而為我國的污染治理、空氣質量評價、大氣環境改善等提供技術支持。

5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構建過程

5.1對大氣環境監測站點布局進行優化

根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試行)》(HJ664-2013)的相關要求,對現有的大氣環境監測站點布局的合理性進行了評估,并以評估結果為參考,結合我國城市污染源分布情況、氣候條件以及城市規劃對國家大氣環境監測站點的布局進行了優化。在某些重要地區增設了大氣環境監測站點,通過對該區域多個監測站點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得出較為合理的結論,從而保證大氣環境監測的科學性與準確性。

5.2更新監測設備及擴大監測預警范圍

為了保證大氣環境監測的順利實施,彌補監測站點在布局方面的不足之處,可以適當擴大監測范圍,提高大氣環境監測的覆蓋面,從而收集到更多的數據,減少數據分析的偶然性,使得數據分析結果更加接近真實情況。同時,更新監測設備,針對各類污染源增加對應的化學成分監測設備,并建立綜合監測實驗室、交通污染監測站等,為每個監測站點準備一輛流動的監測車,方便監測站點開展各類現場監測工作。

5.3建立監測質量控制體系

對現有的大氣環境監測實驗室進行改進,建立其完整的數據庫以及數據傳輸通道,并制定統一的監測質量控制標準,完善監測質量控制體系,從而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與真實性。

5.4分析污染成因

由于大氣污染多種多樣,產生的原因也比較復雜,所以需要構建綜合監測實驗室,對大氣污染的類型與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增加霧霾監測、重金屬污染監測、氣溶膠監測等項目,全面提高對各類大氣污染問題的監測能力[5]。

5.5構建預警信息發布平臺

構建預警信息發布平臺,以彌補現有預警能力不足的問題,將預警信息發布平臺與當地氣象部門的信息發布系統相結合,使得預警信息能夠盡快傳播出去,提高空氣質量分析的效率。

5.6控制污染源及制定應急方案

對污染源進行控制是最有效的大氣污染治理方法。因此,在構建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時,針對污染源的監測尤為重要。對此,需要環保部門加強對污染企業的在線監控,如果發現突發性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方案對其進行處理,防止問題的進一步發展。

結束語:綜上所述,新標準下我國大氣環境監測預警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當前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而大氣污染是我國生態環境污染的一種主要形式,其包括固體顆粒物污染、有毒、有害氣體污染等。大氣污染不僅會影響空氣質量,還會對人類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新標準下建設我國大氣監測預警體系,是保障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準確評價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的根本需要。故立足于新標準,環境監測部門須完善大氣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全面提升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及時為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工作順利推進和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供科學的信息決策依據,使我國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更為準確、科學,使環境空氣質量預警信息的發布更加及時,從而大幅度提高對重污染天氣的應對能力,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樊杰,王亞飛,湯青,周侃.全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2014版)學術思路與總體技術流程[J].地理科學,2015,35(01):1-10.

[2]于飛芹,凌云,錢岑.南通市某化工園區環境監測監控預警體系建設研究[J].廣東化工,2015,42(05):102-103.

[3]彭慶慶,羅岳平,黃鐘霆,甘杰.開展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工作的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40(04):9-12.

[4]陳斌.抓緊推進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建設[J].環境保護,2013,41(22):24-25.

[5]王淑蘭,柴發合,高健.我國中長期PM_(2.5)污染控制戰略及對策[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3,38(04):10-13.

猜你喜歡
構建
淺析汽車維修專業一體化專業課學生評價體系的構建
動車組檢修基地與動車檢修分析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