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非遺保護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2017-04-09 13:55邢昊陽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邢昊陽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近年來社會的時事熱點,全國許多地區都非常重視這種無形文化遺產的開發以及資源的使用。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所遇到的困境,有了一個嶄新的出路。而非遺與文化產業相結合,不僅為其他領域注入了活力,而且二者相輔相成,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也提供了就業的機會。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產業;保護;傳承

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地人民群眾或某些個人視為文化財富重要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活動、講述藝術、表演藝術、生產生活經驗、各種手工藝技能及在講述、表演、實施這些技藝與技能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工具、實物、制成品以及相關場所。 可以說,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上,能夠看到一個民族的發展歷程,是民族記憶的縮影。

因此,我國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出臺了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開設博物館、舉辦文化節、非遺項目展示等政策和措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以內蒙古為例“目前,內蒙古三少民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項目有13項,其中達斡爾族5項,有達斡爾族民歌、曲棍球、魯日格勒、烏春和扎恩達勒;鄂溫克族5項,有鄂溫克族民歌、鄂溫克馴鹿習俗、鄂溫克族薩滿舞、鄂溫克搶樞、鄂溫克樺樹皮制作技藝;鄂倫春族3項,有鄂倫春族民歌、鄂倫春族樺樹皮船制作技藝、鄂倫春族狍皮制作技藝。列入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約50項”。①

然而近年來,隨著孔子學院的不斷增加以及中國國力的不斷加強,中國在世界的話語權也逐步加重,全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也日漸高漲,許多被人們逐漸淡忘的傳統也重歸人們的視線。這不僅為保護非物質文化提供了絕佳的條件,也推動了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傳統文化,又成了代表中國文化的符號,二者相輔相成,以全新的文化視角為傳統的非遺保護注入新鮮活力,不僅提供就業機會,也創造了一定的財富,因此筆者認為,以非遺保護為基礎,文化產業為手段,二者結合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措施。

一、非遺保護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一)節日慶典。以內蒙古為例,最典型的節日慶典,莫過于那達慕大會,它是草原文化與蒙古族傳統文化完美結合的一項活動體驗,在不改變傳統習俗的條件下,不僅潛移默化的使草原文化被更多的人所知曉,也使得那達慕大會成為內蒙古最具特色的符號之一。與之相關的項目產業也日益增加,從這點上來說,為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機遇與條件。因此筆者認為節日的慶典,是非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

(二)民族工藝品。當內蒙古旅游旺季來臨,全國各地的游客在享受草原文化盛宴后,都會帶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藝品作為紀念,因此,皮畫、民族刀具、牛角制品、雕塑、皮制品、民族工藝品及純銀制品等,廣受喜愛。當這些帶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工藝品帶出去的時候,就已經是對傳統文化的二次傳播,受眾面廣泛,得到的關注度就上升,因此筆者認為傳統民族工藝品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手段。

(三)傳統文化旅游。內蒙古地區自然景觀豐富,生態資源良好,在這一基礎上推出的風情游,文化游等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項目,吸引了國內外的游客,使得新項目不斷推陳出新,并且帶動了周邊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發展對策

(一)整合資源,實現對接。利用現在國家政策的出臺以及各方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整合資源,充分利用文化元素與創新思維的結合,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用現代技術手段,開辟非遺保護傳承的全新道路,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從國家倡議,變成全民動員,讓每一個人都成為非遺保護的一份子,把非遺保護做成公益性強且不缺乏市場效益的新產業。

(二)加入文化產業元素?,F在處于數字化時代,不僅提出了自媒體,也提出互聯網+,這正是一個運用新技術去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好時機?!叭滦畔⒓夹g:引進英國全新信息技術手段,建立‘中華文化遺產內容數字化支撐應用平臺,將物質和非物質中華文化遺產以數字化形式進行數字化采集、數字化恢復,并通過數字化資產轉化系統形成中華遺產數字化資產庫,從而將大量中華文化遺產以數字化形式進行保存與展現?!雹?/p>

(三)保護權益。要充分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合法權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心正是其傳承人,因為有傳承人的關系,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以活態的面貌存在。但是許多傳承人得不到尊重及對其合法權益的保護,后輩都不繼承先輩的傳統技藝,導致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傳或瀕臨失傳,因此,應適當增加傳承人的經濟補貼,才能更有效的培養下一代的傳承人。

(四)創建平臺?!皠撛炝己玫陌l展環境和服務平臺。培育有發展千里的公司和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通過差異化經營和市場化運作,直接參與市場競爭,真正將產品投入市場?!雹圻€可以創建人才培育基地,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基礎,宣傳、設計、咨詢等為手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的設計、制作、銷售等,推動可持續發展。

結論:內蒙古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極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它不僅可以給文化產業提供全新的工具和方法,還可以借助文化產業的形式得到更廣泛的傳承與保護。對于文化產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給產業注入了新鮮血液,還為產業提供了許多人才,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從而得到雙贏。

注釋

①.內蒙古人口較少民族的非遺保護與文化產業開發 啟戈;-《北方經濟》-2013-09-01

②.文化創意產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百度文庫 -2012-11-18

③. 內蒙古人口較少民族的非遺保護與文化產業開發 啟戈;-《北方經濟》-2013-09-01

參考文獻

[1] 李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產業發展》2010.3 江蘇人民出版社

[2] 李春霞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思考》2009年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

[3] 《內蒙古少數民族的非遺保護與文化產業開發》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民族所

[4] 論高校學生社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載體功能 唐雯;黃希紅;-《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10-25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