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機械基礎》課程的探索

2017-04-10 00:08劉靜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年2期
關鍵詞:聯軸器機械基礎液壓

劉靜

中圖分類號:G712;TH11-4

《機械基礎》課程是機械專業及相近專業的一必修課。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學形式為主,傳授有關機械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但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的社會實踐機會少,缺乏一定的感性知識。另一方面,本課程的實踐性比較強、與實踐結合緊密。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校對《機械基礎》進行了一系列教改探索,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采用多種手段,加強直觀教學。

本課程涉及到許多常用機構的運動過程和機械的內部結構,為了能清晰地講解有關知識,使學生能真正了解其本質,在教學中大量應用實物、教具、錄像及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手段,增強直觀性教學,從而便于有關原理、理論知識的講解。例如,我們在講解有關鉸鏈桿機構等內容時,借助可變模型,演示桿長的變化、機架的改變與機構類型的變化規律及桿長的變化及機架的變化與機構類型間的內在聯系。我們在講授液壓傳動中的換向閥工作原理、液壓基本回路工作原理等內容時,借助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利用課件的圖文可變、生動活潑的特點,清楚的反映了換向閥工作時各油路的通斷情況。而介紹液壓回路的課件能清楚反映油液的流動方向、各控制元件的動作順序及執行元件的工作情況,清晰、生動、直觀的講解,教學效果明顯,學生真正弄懂了許多問題,學到了有用的知識。

1、采用模型教學

在《機械基礎》教學中,接觸最多的是機構。每當引進一個新的機構時,我們應該以機構的模型導入,讓學生首先通過有動感、有顏色和形象逼真的模型來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因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為主的,有了感性認識,就降低學生對機構的認識難度。而且還可以利用他們的好奇心理,結合教學內容可進行直觀教學。

2、采用多媒體教學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與呆板的黑板相比,更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課件不但是教師教學的表達工具,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使學生快樂的學習。

《機械基礎》教學會涉及到很多概念和具體的圖形。概念太多,而黑板的大小又受到限制,所以在設計板書時難免會碰到一些不便之處。對于一些包含關系較多的內容,若采用下拉式菜單的形式,會因內容拉得太長、太遠,使學生學了“后頭”,忘了“前頭”,造成不連貫的概念。而如果采用課件教學就顯然不同了,我們可以把有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顯示,誘導學生深入淺出,從而達到提綱挈領、融會貫通、系統地掌握有關知識的效果。就拿聯軸器的類型來說吧,我們可以把固定式聯軸器、可移式聯軸器、安全聯軸器和萬向聯軸器放在第一層。如果想介紹可移式聯軸器的分類,我們可以直接點擊可移式聯軸器進入第二層,在第二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分類,采用這種方式,學生要了解哪項就點擊哪項,可以讓學生方便的掌握聯軸器的分類,而且還有助于教師的講解和課后總結。

由于機械行業在生活中的應用是相當廣泛的,所以我們可以到現場拍攝一些零件的加工過程,加深學生的了解。如齒輪的加工工藝,可以讓學生了解齒輪根切現象的產生以及如何避免;或者直接購買一些相關光盤讓學生觀看機構在機器中的應用,讓學生身臨其境、易于理解、掌握,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學習

二、貫徹夠用原則,突出重點。

《機械基礎》這門課程由三部分內容組成:(一)常用機構,(二)常用零件,(三)液壓傳動。各個內容既有自身的特點和知識體系,但他們之間也有一定的內在聯系,特別是(一)(二)部分的知識相互滲透。但學生在學習這門課時總感到內容多而復雜、知識比較散亂的感覺。怎樣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抓住重點和難點,這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

在這門課程的理論教學過程中,我們堅決貫徹“必需、夠用”的原則。對于理論偏深、偏多的推導、證明等內容大量刪減,而實用性較強、與生產實踐結合緊密的內容加強和多講,突出教學重點。在具體講授過程中,打破原有的編排順序,將常用的機構和常用零件的有關內容結合起來講授,加強知識的連貫性,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接受和記憶。加強有關零件的結構設計、維修、安裝、調試等內容的講解。在介紹液壓傳動的有關內容時,除了介紹液壓傳動的必備基本知識外,重點介紹液壓元件作用、安裝和維護及基本回路的作用、檢修和故障診斷等內容。這些內容正是生產第一線技術人員經常碰到、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改變過去那種“我講你聽”的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教學。每次授課時,先給學生足夠的自學時間、觀察時間,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鼓勵學生發表意見,最后由教師總結歸納。這樣教師減少了繁瑣的簡單說教,學生也受到了必要的鍛煉。

三、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基本技能。

本課程不但有較強的理論性,而且與工程實際結合緊密,注重實踐性教學是學生學好這課程的重要環節之一。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首先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室和實習車間,做好每次實驗和操作訓練,其次,組織學生到有關工廠參觀,進行現場教學,在工人的指導工作下,拆裝簡單的機械,以獲取直接參與的經驗。例如,在介紹軸的有關知識時,先組織學生進行減速器的拆裝,通過拆裝了解許多零件,如:軸承、齒輪軸、鍵、箱體等,同時一邊拆裝,一邊講解這些零件的特點,安裝要求,軸的結構設計等知識,最后由學生先歸納所學的知識,教師再進行總結。改變了以往學生反映:這一部分難懂,不好掌握的現象。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基本技能。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了加強實習和實踐性教學環節之外,同時要能夠通過實踐性教學來促進理論教學。在理論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深入理解有關概念和理論外,還需具備熟練的解題思路和技巧的能力。要提高這種能力,就要反復多練,除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外,還應提高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和繪圖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入一些工程中的問題,因為工程中的問題更需要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去加以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布置一些針對工程中的大作業。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獨立分析能力、綜合應用和計算能力及繪圖能力,又為今后從事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聯軸器機械基礎液壓
液壓系統常見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討
自制液壓儲氣式氫氧燃料電池
ZB45煙包調頭聯軸器改進詳細介紹
液壓挖掘機改裝抓木器的技術研究
ZYJ-7液壓轉轍機常見故障分析與處理
情境化教學在機械基礎中的應用
淺議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
基于FLASH的《機械基礎》課件設計與制作
試析機械基礎多媒體課件的研制與開發
采2#膠帶機高速軸聯軸器的選用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