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七軍北上遠征的序幕

2017-04-11 16:45王金波
黨史縱橫 2017年3期
關鍵詞:前委河池縱隊

王金波

“立三路線”的冒險計劃和給紅七軍的任務

1930年5月,紅軍利用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之間在中原大戰這一有利時機打了一些勝仗,但這卻致使黨內一些人卻滋長了驕傲情緒,特別是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的主持下通過了《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案,形成了第二次“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中央的統治,隨后李立三等人制定了以武漢為中心的全國暴動和集中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命令紅一、二、三軍團和紅一軍分別離開根據地去攻打南昌、長沙、武漢、九江等大城市,與此同時也命令紅七軍去攻打柳州、桂林和廣州,幻想在短期內實現所謂“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目標。6月16日,中共中央發給軍委南方辦事處并轉紅七軍前委的指示信中強調“根據中央的攻略路線,積極用群眾的路線擴大紅軍組織,充實紅軍的內容,加強其戰斗力,堅決的進攻敵人的柳州、桂林向著廣東的西北江發展”

與此同時,1930年5月下旬,紅七軍前委書記鄧小平、軍長張云逸、總指揮李明瑞,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廣東省委的指示,根據河池全軍黨員大會關于回師右江進行土地革命和休整部隊的決定,率領紅七軍第一、二縱隊從河池出發,取道大山塘、金洞、長老、三旺、側山頂直奔東蘭,沿途民團武裝聞風而逃,部隊順利進入東蘭縣城。隨后紅七軍召開前委會議,會議做出了收復百色的決議和作戰計劃。6月上旬,李明瑞、張云逸率第一、二縱隊與韋拔群率領的第三縱隊會合后向百色進軍,并成功收復百色城。收復百色城后,紅七軍前委和軍部命令各縱隊乘勝作戰,相繼收復了沿右江的8座縣城和數十個圩鎮,迅速恢復了右江沿岸的蘇維埃區域。在隨后的3個月里,紅七軍在右江大力開展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根據地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同時紅七軍主力集中在恩隆縣平馬鎮進行整訓。經過整訓,到了9月中上旬,紅七軍的政治、軍事素質得到很大提高,已經具備了向中心區域發展的條件。因此,9月底紅七軍前委,根據紅七軍1929年12月在《中國紅軍第七軍目前實施政綱》中第四條中提出的“擴大紅軍割據區域,迅速與朱毛匯合,實現割據兩廣! ”及1930年3月20日中央軍委要紅七軍向湘粵邊界發展,造成朱、毛、彭、黃會合的要求指示,決定命令四個縱隊加緊做好準備,擬于10月1日分別從平馬、田州和東蘭北上出發向湘粵邊游擊發展。此間為了部署好紅七軍主力遠征后的右江蘇區斗爭,前委先后于9月9日頒發了題為《目前政治形勢和右江黨的策略》的第六號通告,通告中指出:“紅七軍在目前政治形勢下無疑的是要很快的向中心區域發展,實現其促進全國革命高潮之主要任務”,要求“加緊秘密黨的創造”,“秘密的農民協會……的組織”,“加緊對紅軍改造與擴大的工作,這一工作要紅軍黨和地方黨都用極大的努力來作”。

9月19日,頒發了題為《目前右江黨的工作方針》的第七號通告,通告一開頭就說明“全國政治形勢之發展,是革命高潮日益逼近,黨在這一時期中工作,加重了奪取群眾準備武裝暴動的任務”,與此同時,中共右江特委也于9月14日發出了《反對富農的策略路線》的通告。9月下旬,紅七軍前委在平馬鎮召開了中共右江特委擴大會議,各縣縣委書記、縣工農民主政府主席、部隊營以上干部參加會議,會議的中心是動員北上。前委書記鄧小平作了報告,指出紅軍北上后,右江各縣可能被敵人占領,根據地的斗爭將是長期的、復雜的、尖銳的。他要求各部隊和各縣縣委、工農民主政府抓緊時間,在紅軍撤離根據地以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1、整頓和加強赤衛軍,加緊備戰;2、抓緊秋收,儲備糧食;3、清洗不純分子,處理匪特案件,純潔內部;4、整頓黨的組織,建立適應斗爭形勢的領導機構,做好撤退的準備工作。同時會議還開展了反富農路線斗爭,決定撤銷雷經天的職務,改選陳洪濤為右江特委書記和右江蘇維埃政府主席,韋拔群、黃松堅、陸浩仁、李紹礎等為委員。

就在紅七軍即將出發前,9月30日,中共南方局代表鄧崗(即鄧拔奇)從香港經北海、邕寧、鎮結輾轉來到右江的平馬鎮,由于鄧崗也不知道中共六屆三中全會已經批判結束了“立三路線”和停止“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冒險計劃,其仍繼續向紅七軍前委傳達“立三路線”,于是前委決定部隊暫停行動,并于10月2日在平馬鎮召開的紅七軍前委會議,會議上鄧崗傳達了6月11日中央政治局關于《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案和南方局9月3日給紅七軍前委和右江特委的指示信:“目前應立即到柳州、桂林創建工作,迅速的組織柳州、桂林的地方暴動,組織士兵暴動,深入土地革命,擴大工農武裝組織,建立新的紅軍。運用黨的新組織路線派選大批同志和群眾投到張桂軍中去,到柳州、桂林去進行工作。右江的黨只有堅決的實行這一路線?!?,并命令紅七軍迅速向柳州、桂林發展,沿途創造地方暴動,奪取柳州、桂林,在廣東的小北江建立根據地,阻止兩廣軍閥北上增援,保證全國紅軍奪取武漢,然后紅七軍奪取廣州,以實現“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

雖然紅七軍原來有北上江西匯合朱毛紅軍的計劃,但不是去攻打大城市。因此,會議對鄧崗的傳達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以前委書記、政委鄧小平、軍長張云逸為代表的同志,認為在俞作柏、李明瑞軍事反蔣失敗后,李宗仁、白崇禧等趁機收攏舊部,恢復了對廣西的統治,紅七軍不足一萬人,力量不強,根據地也未鞏固,執行打下柳州、桂林那樣大的任務是有困難的,所以不贊成現在去打大城市,而主張首先團結內部,壯大力量,鞏固根據地。而以中央代表鄧崗和軍政治部主任陳豪人、參謀長龔鶴村為代表的同志,認為右江地瘠民貧,發展前途不大,極力主張離開右江根據地,去攻打大城市,并揚言,“誰不執行中央交給的任務,誰就是反對中央”。張云逸分析當時的事態,感到如果堅決反對執行任務的話,勢必引起分裂,于是就與鄧小平商量,為了顧全大局,暫時還是執行中央的指示,待到走不通再說。鄧小平同意了張云逸的意見,沒有再進行爭論。于是,會議通過了執行中央指示,離開右江根據地北上,并決定:一、改編部隊為三個師,前委和軍部率第十九、二十師(每個師轄兩個團)出發執行中央任務,第二十一師在右江作為發展紅七軍的基礎,由韋拔群任師長重組部隊,堅持右江根據地的斗爭。二、為了鞏固部隊,同時與在桂黔邊的紅八軍余部聯絡,紅七軍的大部出凌云轉向河池;由鄧崗和鄧小平到東蘭布置右江工作并率領第三縱隊出河池。三、在河池集中全軍,舉行閱兵禮,鼓舞士氣,并召開全體黨員大會。會議考慮到大部分戰士和基層干部都是右江地區的農民,鄉土觀念較重,為避免引起思想波動,決定暫不宣布北上的決定。

平馬前委會議之后,各部隊即加緊做好離開前的準備工作,擴編部隊、疏散部隊中的女同志和家屬,進行外線作戰動員,部署主力離開后的各項善后工作。10月4日,鄧小平、鄧崗率領紅七軍政治部及特務營從平馬出發,到達恩隆縣北部的燕洞鄉,并于10月6日至10日在燕洞召開了中共右江特委擴大會議,右江特委、右江蘇維埃政府和右江沿岸的百色、奉議、恩隆、恩陽、思林、果德等縣的70余名黨委、蘇維埃政府的負責干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陳洪濤主持,鄧崗作了講話,會議還對堅持右江根據地的斗爭進行了熱烈討論,最后鄧小平做了會議總結講話,指出紅七軍北上后,右江各縣城將被敵人占領,右江特委和各級政權將面臨更加困難的斗爭,強調右江黨委、各級蘇維埃政府要抓緊時間做好以下幾項工作:整頓黨和政府等組織,純潔內部;整頓和擴大赤衛隊,迅速建立縣常備軍,加強軍事訓練;廣泛宣傳、發動群眾,堅定革命一定會勝利的信心。燕洞會議使根據地軍民進一步認清了紅軍北上后的斗爭形勢,恰當地指出了思想、黨政、軍事建設三大任務,給根據地的軍民指明了新的出路,為堅持和鞏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斗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會后鄧小平、鄧崗帶領紅軍隊伍經所略向到達第三縱隊駐地武篆,并于10月底與韋拔群一起率領第三縱隊2000余人,從東蘭出發,前往河池。

與此同時,10月4日至6日,紅七軍第一、第二、第四縱隊分別由平馬、田州出發,一路經百色、凌云、鳳山、南丹到達河池,經過凌云縣的同樂鎮(今樂業)時,曾休息一個星期。部隊在同樂休息期間,李明瑞、張云逸指示部隊派出人員去黔桂邊境尋找紅八軍第一縱隊的下落。

1930年2月1日,在中共廣西前委和中共中央代表鄧小平領導下,中共左江軍委策動俞作豫率國民政府廣西警備第五大隊發動龍州起義,所部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軍部下轄兩個縱隊,軍部直屬部隊有特務營、山炮營、輜重營、通訊連。1930年3月18日,敵人進攻龍州,由于紅八軍警惕性不夠,倉促應戰,致使軍部及第二縱隊遭受重創,左江蘇區淪陷。而南寧敵人進攻龍州的時候,何家榮、潘思文、袁也烈等同志正率領第一縱隊在靖西剿匪,圍攻靖西縣城,突然與龍州聯系中斷,當得知龍州危急,一縱立即放棄攻城,率隊回救龍州。部隊趕到雷平時,龍州早已失陷,軍部與第二縱隊已經轉移,去向不明,這時第一縱隊與軍部會合已不可能。同時敵人的注意力又集中在第一縱隊,不斷縮小包圍圈,妄圖消滅這支革命力量。當時處于四面受敵的第—縱隊,擺脫危境的唯一出路就是“沖過右江,前往百色,與紅七軍會合”,這個決定得到了全體官兵的擁護。但從雷平至百色,要經過敵占區幾個縣的轄區,又隔山隔水,要從正面沖過去與紅七軍會合,困難將更多,犧牲會更大。第一縱隊分析了當時情況,決定沿中越、滇桂邊境游擊前進向右江地區轉移。3月23日,一縱隊便從雷平出發沿中越、滇桂邊境急行軍,途中打退了中越兩國的地方反動武裝的多次襲擊。十幾天后,一縱隊走出山區,到達云南富寧縣的剝隘鎮。一縱隊在剝隘,得知百色己為敵占領,紅七軍不知去向,便決定繞過百色向北挺進前往東蘭。紅軍即渡剝隘河,并于4月進入廣西田林縣,經八桂到邏里,向東進到凌云縣的利周圩,突破桂軍團長岑建英部的圍堵后轉向西北,經板干到田林邊的百樂。百樂隔南盤江就是貴州西路游擊司令王海平的地盤。王海平與國民黨政府素有矛盾,又想收編這支武裝來擴大自己的勢力,故多方拉攏。為了求得休整的時間,一縱便于4月中旬渡過南盤江,集中在蔗香圩整訓,并不斷派人去打聽紅七軍的消息。但此時何家榮感到在這里沒有出路,便于9月7日離隊去了香港。10月中旬,袁也烈得到紅七軍到達凌云的消息,使率領這四百多人的紅軍隊伍渡南盤江進入凌云北部(即今樂業縣)。當時,紅七軍軍部已到河池,也聽說紅八軍有一支部隊在黃草壩,便派何莽、黃啟滔率隊往貴州方向尋找接應。何莽、黃啟滔等在凌云講肥村崗里屯(今樂業縣上崗村)與袁也烈的隊伍匯合,紅七軍在同樂召開大會,熱烈歡慶兩支兄弟部隊勝利會師,隨后兩支隊伍共同開往河池。

紅七軍第一次黨代會與河池整編

11月初,紅七軍各部隊及紅八軍第一縱隊余部全部集結到河池。為了加強和鞏固部隊,部署執行中央指示的各項措施,前委決定召開部隊黨代會。遂于11月7日在河池縣城鳳儀小學召開中國共產黨紅七軍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主要議程是:南方局代表鄧崗作政治報告,傳達6月11日中央政治局決議精神和中央給紅七軍的命令;紅七軍前委作過去工作報告;討論目前政治形勢與紅七軍黨的任務;選舉前委。大會經過討論通過如下決議:1.執行中央命令,部隊去打柳州、桂林,最后奪取廣州;2.紅七軍四個縱隊及紅八軍一縱隊整編為紅七軍第十九、二十師。第十九、二十師北上執行中央命令。授予第二十一師番號,由韋拔群等回右江重新組建部隊,堅持和發展右江根據地的斗爭;3.改選前委,選舉鄧小平、陳豪人、張云逸、李謙、袁也烈、許卓、許進、李朝綱、黃一平為前委委員,龔鶴村、胡鶴林、楊英為候補委員。鄧小平為前委書記,陳豪人為兵委書記,前委在中央代表鄧崗的領導下工作。當時李明瑞作為部隊首長被邀請列席了黨代會,因其還是候補黨員,沒有被選舉權,所以沒有被選為前委委員。

前委認為,韋拔群、陳洪濤是本地人,群眾基礎較好,領導根據地的對敵斗爭比較有利。所以決定留韋拔群、陳洪濤在右江堅持斗爭,并給一個師的番號,由他們回右江組織部隊,原第三縱隊的部隊編入其他各師,參加北上。韋拔群從革命的大局出發,愉快地同意了前委決議。

紅七軍整編后的編制序列及領導人組成如下:總指揮李明瑞,軍長張云逸,政治委員鄧小平,政治部主任陳豪人,參謀長龔鶴村。軍直機構:參謀處長陳叔度,經理處長葉季壯,總務處長袁任遠,軍醫處長吳清培。軍部直屬隊:炮兵營營長鄧榮光,特務營長馮玉雪,宣傳隊長李干輝,以及教導大隊、宣傳隊、運輸隊等。下轄三個師:第十九師(由原第一、三縱隊合編)師長龔鶴村(兼)、政委鄧小平(兼)、政治部主任許進,下轄第五十五團團長何莽、政委黃一平,第五十六團團長章健、政委魏伯剛,每團下轄三個營。第二十師(由原第二、四縱隊及紅八軍第一縱隊合編)師長李謙、政委陳豪人(兼)、副師長黃治峰、政治部主任李樸。下轄第五十八團團長馮達飛、政委羅少彥,第五十九團團長袁振武、政委徐卓,每團下轄三個營。第二十一師(當時末編成,僅任命了負責人)師長韋拔群、政委陳洪濤、副師長黃松堅、政治部主任陸浩仁、參謀長黃暉。另李明瑞總指揮附設一個特務連,李天佑任連長,整編后全軍(不包括二十一師)共七千多人。

大會以后,紅七軍前委和軍部即按照黨代會決議著手進行整編部隊和北上的準備工作。在部隊整編中,韋拔群堅決執行前委的決定,挑選最優秀的戰士和最好的武器撥發給北上部隊,毫不猶豫地將第三縱隊的全部主力編入第十九師,而其領導的二十一師僅僅留下70多名體弱多病的戰士和一些舊武器編成一個特務連,充分體現了其大公無私的革命風格。

11月9日上午,紅七軍7000指戰員集合在三里亭前(今河池舊飛機場下面的田垌)舉行整編誓師大會。附近各界3000多群眾聞訊也趕來參加大會,部隊按新編序列列隊。會場上紅旗招展,群情振奮,“打到柳州去”,“打到桂林去”,“打到廣州去”的口號聲此起彼伏。鄧崗代表中央南方局宣讀訓令,并授予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及第十九師、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的旗職。鄧小平、張云逸、李明瑞、陳豪人等軍首長出席大會檢閱了部隊。鄧小平、張云逸、李明瑞都在大會上講了話,張云逸在出征動員講話時,號召全軍將士學習韋拔群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為奪取全國革命勝利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奮斗,紅七軍北上的全體官兵深為韋拔群這種精神所感動。最后,軍首長騎馬檢閱了部隊。

整編后的當夜韋拔群就率隊返回東蘭,組建二十一師堅持右江根據地的斗爭,張云逸懷著深厚的情誼,帶一連官兵親自為他送行,并鼓勵他一定要做好根據地的工作,堅持到最后勝利,一直送韋拔群至20多里以外的宜龍屯,張云逸才返回。

11月10日,紅七軍軍部率第十九師、第二十師從河池出發,踏上了漫長而艱苦的北上征程,開始執行中央交給的任務。紅七軍北上后,鄧小平、張云逸等同志共同維護全軍的團結統一,在實踐中逐步排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思想和做法,挽救了紅七軍,在今后長達9個月時間里紅七軍行程7000多里,歷經桂、黔、湘、鄂、贛5省,經歷大小戰斗數百次,最終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于1931年7月到達江西于都縣橋頭圩與彭德懷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勝利會師,實現了“匯合朱毛紅軍”的愿望,成為中央紅軍的一部分。

雖然河池整編因接受中央交給的攻打柳州、桂林、廣州的“左”傾錯誤指令,給紅七軍的前途帶來了很大危害,也使右江革命根據地遭受了重大損失,但整個河池整編及其召開的系列會議,全面總結了紅七軍的經驗教訓,使根據地軍民進一步認清了紅軍北上后的斗爭形勢,把在戰爭中誕生和成長起來的地方武裝力量吸納到紅軍主力及群眾革命力量當中,既有效擴大了紅七軍自身的力量,調動了廣大指戰員的革命積極性,有效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在部隊整編的同時,紅七軍駐河池期間,還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和紅軍的宗旨,幫助群眾開展反對地主豪紳壓迫和剝削,反對苛捐雜稅的斗爭,使整個河池沖滿了革命的氣氛,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高漲的革命熱情,也給根據地的群眾指明了新的出路,為堅持和鞏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斗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歡
前委河池縱隊
陳毅、毛澤東與古田會議
動畫IP《海底小縱隊》推出大電影
瑤崗:見證指揮渡江戰役的那些日子
珠江縱隊在中山成立
我愛我家
《粵中縱隊之歌》情景歌舞劇牽動陽春觀眾心
河池娃問鼎世界級機器人大賽 等
為什么企鵝以一列縱隊行走?
高考物理“電磁感應的動力學問題”探析
南昌起義軍事領導指揮機構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