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職學生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體系融合的必要性

2017-04-12 10:11劉源
祖國 2017年6期
關鍵詞:創業教育思政教育融合

摘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學生的創業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滲透又是我國高職教育與社會發展形勢需要,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政教育與綜合應用是否能融入到創業實踐中,更是檢驗綜合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本文以天津青年職業學院創業教育改革為例,將兩個體系融合的做法總結提煉,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高職 思政教育 創業教育 融合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做好學生的思政教育是高職院校提高就業創業水平的重要根基。在逐漸將創業教育滲透到思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同時,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脫節的現象得到改善。離開思政教育綜合培養,創業教育就是無源之水,脫離創新創業教育,思政教育則缺少活力。如何平穩融合才更合理,如何嵌入才更高效。

一、思政與創業教育體系融合的意義

(一)提高就業能力、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新的教育體系下,學臨床的不會看病,學中文的不會寫方案,學會計的不會做臺帳的問題普遍必須得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源是由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就是針對某一個崗位培養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學上更注重相關專業知識的傳授,相對忽視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而通過創業教育要求的內涵文化、領導決策力、思維發散力的專門學習與訓練,能夠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有效彌補學生在素質能力方面的短板。

(二)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生涯規劃

一名優秀的大學生,除了有科學的生涯規劃,同時還應有創新創業意識和良好的思想品行,在思政課堂上,學生可以從書本、講義中學習到科學的生涯規劃方法,但能去嘗試、體驗自已生涯規劃對與錯的機會卻不多。在生涯規劃的大環境中,學生的思政教育與創業教育只有再定位、再設計、再擴展才能與創業教育有機融合。譬如,學生經常在思政教育中高談闊論,要利用所學專業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如何如何,而實際學生并沒有體會過相關崗位的工作環境,而創業實踐則可以做為學生在校內體驗、課余實踐的試水區。

二、創業與思政教育體系融合的必然性

(一)創業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互補與深化

從麥可思研究院發布《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可以看出,相對于本科教育,一些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工作中專業知識的延伸,學科之間缺乏互補,更難以做到全面兼顧。在思政教育活動中,普遍感到一些知識的使用價值難與崗位對接,用人單位也正逐漸改變以學歷高低作為衡量人才素質好壞的主要標準。因此,創業教育中各類知識點的引入對于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的延伸,學生個人能力的獲得有著互補、組合和促進的作用。

(二)創業教育的本質與思政教育一脈相承

當前,創業教育作為創業工作推動的重要環節,社會在宣傳創業時,也習慣性的將培養多少老板作為檢驗創業教育的標準之一,但若僅以此作為創業教育的初衷與目標,則是以偏概全。創業教育被譽為大學生的第三本“通行證”,應當作為學生高質量就業、學校高尖端技術培養、復合型人才打造的基石,其本質意義與思政教育是一脈相承的,都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創業教育開展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定位與學習,同樣思政教育牢不牢也是學生能否成功創業就業的基礎。

(三)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效果初顯

以天津青年職業學院開展創業與思政教育體系共建為例,通過兩大教育體系工作的融合,提出了“思政教育培養,創新理念為本”的創新教育理念,學校通過建立思政類創業社團、設立專業創業工作室、提供“學徒制”創業導師幫扶,將課堂上的知識轉化為實踐,實現了思政學習與創業項目“零距離”的對接,通過對創業過程的模擬,為學生掌握創業基本知識,熟悉創業過程,塑造創業精神,提升創業素質提供有效途徑。

三、創業與思政教育體系融合的路徑探討

創業教育以實踐、多樣、靈活為主,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在實施過程中容易與系統化的思政教育產生矛盾。作為以全面培養學生素質、技能為目標的高職院校在兩個教育體系的融合方面就應該更好的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一手強思想引領、一手強創業引導??梢詮囊韵聨追矫嫒胧郑?/p>

(一)設計頂層制度、改革人才培養方案

創業教育作為跨學科的課程,要做到與傳統的思政教育平衡及融合,就必須由頂層設計的層面制定體系與要求。一方面,不僅按照教育部要求把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設立必修課,更要嘗試設立學分認證及轉換機制,鼓勵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另一方面,要挖掘學生在經營創業項目中的思想變化,建立固化常態的創業孵化項目和工作室,以固定的專業項目扶持來選拔流動的實踐團隊,既提高思想修養又強化創業意識。

(二)改革體系結構、突出三段式教育理念

要實現創業與思政教育體系融合,就要從改革教育理念著手,將兩個教育體系從學生一入學開始,形成一年級提高專業認知創業觀念、二年級提升創業能力的融合式教育理念。

1.樹立創業觀念、培養專業認知從一年級開始。一方面,通過課程、活動將創業培訓教育變為常態化。按照教育部要求通過創業意識教育、創業實訓等課程夯實創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各種思政比賽、組織創業活動強化創業意識,例如:開展創業校友大講堂,邀請成功校友講述自身案例引導激勵大一新生樹立觀念,碰撞思想。

2.培養創業能力從二年級開始。學生在一年級積累了一年基礎知識學習后,創業實訓課、工作室實踐課等活動是有意識地在創業教育中培養大二學生創業能力的主要方式。從學生有創業潛意識開始,讓結對子的導師全程與學生對接,指導學生完成市場調研、確立創業項目、完成創業規劃書、核名注冊公司。團隊中的學生們以不同的角色在各自崗位上“練攤”,體驗到“員工”和“老板”的雙重滋味,實現了思想學習與創業項目兩促進,做到思政引領與創業實踐“零距離”的對接。

(三)強化師資建設、完善校內外教育體系

要實現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就要改變創業教育由學生管理工作教育團隊承擔的現狀,一方面要提高創業教育教師的準入門檻,另一方面要引入校外行業、企業專家參與,提高創業教育的市場活力。

1.從準入門檻改善創業教育教師的結構

無論是學生管理團隊還是各類任課教師,從事創業教育都有著相對應的優勢,但要實現創業與思政體系的融合,更合理的建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為每一年級、每一階段的學生配備相應的思政引導教師,有條件的院校還可以培養一批自有企業家任教,建立獨立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2.從制度保障完善創業教育教師的質量

無論是創業還是思政教育都離不開學校的制度保障。未建立獨立的創業教育領導機構的學校是不可能有效的開展創業教育的,更提不到體系融合。因引,要實現高效有序的創業教育,突出高職院校的職業特點,建議學校要從教師考核、評聘、評價等方面制定相應制度,適當政策傾斜,保障從事思政與創業教師的工作量與相關待遇。

參考文獻:

[1]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培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力軍——在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國務院副總理 劉延東2015-10-20.)

[2]麥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3]曹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4]政工師指南2015第六期,2016第2期.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市政工師協會.

[5]張竹婷.依托創業教育創新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繼續教育研究,2015,(02).

(作者簡介:劉源,政工師,管理學碩士,單位:天津青年職業學院創業服務中心,研究方向: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創業教育思政教育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