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語的演變:從單一語言到語言多樣性

2017-04-15 08:55王淑艷
法語學習 2017年5期
關鍵詞:拉丁語法語法國

劉 巍 王淑艷

法語的演變:從單一語言到語言多樣性

劉 巍 王淑艷

本文主要研究法語地位在時間和空間中的變化。文章從歷史的角度切入,分析法語作為地方語言和作為通用語的功能,厘清法語與拉丁語和其他地方語言的關系?!端固乩贡な难浴烽_啟了法語與國家政權合作的序幕,此后直至十九世紀,法語漸漸上升最終成為國際通用語言,法語強調其作為單一語言的地位。二十世紀以來,隨著英語地位的提升,法語轉為防御,更為強調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

法語;英語;法語國家與地區;單一語言;語言多樣性

法語有著自己的歷史,它來自拉丁語,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隨著名稱的改變,法語的地位也發生著變化,而這種變化與巴黎和法國的歷史密切相關。從社會語言學角度來看,法語的傳奇故事始于法蘭西島方言,接著作為通用語言推廣到整個法國,最終超越國界成為國際語言。

一、作為地區語言的法語

法語源于地方語言,后從各種地方語言中脫穎而出,不僅僅是運氣使然。

1. 多種地方語言里的法蘭西島語

凱撒大帝攻下高盧地區,給這里帶來了征服者的文明。法國人的祖先高盧人,接受了羅馬人的語言拉丁語。漸漸地,拉丁語取代了各種地方語言,在羅馬統治時期成為官方語言。然而,這時的拉丁語已不是古典拉丁語。在語法上,當時人們使用的是世俗拉丁語,到四世紀末時,此種語言被稱為高盧—羅曼語。

大約在公元四世紀和八世紀期間,法國北部和南部分別為奧依語和奧克語區域。而后,野蠻人的一支——法蘭克人——成為這片土地新的主人。但他們很快便遺忘了他們原來的法蘭克語,轉而學習高盧—羅曼語。不過,法蘭克的名字仍得以保留,成為今天法蘭西(France)和法語(fran?ais)名稱的源頭。

從高盧—羅曼語轉變為羅曼語是法語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一步。通俗拉丁語被認為是法語的雛形,而羅曼語則已不同于拉丁語,它就是后來的法語。對于這門新的語言,“即使不是確定其出生日期,也至少是賦予了它合法存在的第一個宣言:公元842年,《斯特拉斯堡誓言》(SermentsdeStrasbourg)的文本給我們提供了這門語言最早的版本、最古老的法語?!?Chaurand J. Histoire de la langue fran?aise (《 Que sais-je ? 》), Pari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69, p. 4.這意味著法語擁有了出生證明,它的傳奇故事從此展開。古法語的多樣性伴隨著封建王朝的更替而出現,這也是領土分割和封建制度帶來的后果。

語言進化的多樣化具體表現為奧依羅曼語諸地方語言的并存:“封建制強化了語言的地方性特征,而以巴黎為中心的中央集權王朝也覺得沒有必要強調使用單一語言?!?埃杰. 《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的驅動過程》.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2,第16頁.它們之間的差別與前述語言之間的差別并不相同,因為,“語音和詞形變體建立在共同的語言基礎上。它們按照地域形成不同的地方語言群體:西部群體(諾曼語、盎格魯—諾曼語),東北部群體(庇卡底語、瓦隆語),東部群體(洛林語、勃艮第語),中部群體?!?同上,p. 29.與稱呼其他地方語言一樣,人們習慣于將最后一種語言稱為法蘭西島語:“這些稱呼和分類很方便,但是很生硬,因為它們試圖將地方語言的邊界按照行政區域或地理的分界來劃分?!?同上,p. 29.按照此類劃分,在巴黎地區形成了一種有威望的地方語言,其命名還需仔細考慮,由于它處于地理位置的中部,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其命名也有不同:“從公元十二世紀到十六世紀,法語(fran?ais)或者法蘭西島語(francien),伴隨著皇權,戰勝了其他方言?!?Grevisse M. Le Bon Usage, Gembloux : Editions J. Duculot, 1964, p. 69.

應該說,此處引用的“法語”這個詞,不一定完全正確。因為選擇“法蘭西島語”來指稱一種變化中的語言變體更為貼切,它可以描述從法國國王母語的法語到廣大人民使用的共同語言。此外,還有另一個概念,在此不能不提,就是“fran?ois”語,它確實存在過,但很多常見的字典都無記載。

以下是對于法語的前身——法蘭西島語的定義:“奧依語方言,中世紀時使用于法蘭西島,為法語的起源?!?Collectif, Le Petit Larousse, Paris : Larousse, 1992, p. 457.很顯然,此定義強調的是其地方性。另外,該語言還反映出很強的中央權力,而它在卡佩王朝統治下位于權力的中心,因為事實上國家的統一和集中始于巴黎。也可以說,不同于庇卡底語、諾曼語等,法蘭西島語之所以幸運地成為通用語言,其成功在于巴黎的重要性。

簡言之,法語的變遷很好地印證了法國著名社會語言學家布岱(Josiane Boutet)所說的“任何一種官方的和標準的語言都始于方言”。*Boutet J. Langage et société, Paris : Edition du Seuil, 1997, p. 48.在法國,這一方言首先以其所在地得名,慢慢成為法蘭西島語。社會語言學家認為,這一變身極富意義:法蘭西島的方言既是地理的也是社會的一種語言變體。正是在巴黎,即皇權的所在地,匯聚了這兩個語言變體??傊?,法蘭西島方言過渡到法蘭西島語,這一演變導致當時不同地方語言之間力量對比的改變,也因此賦予了此語言的通用語功能。

二、作為國家語言的法語

公元842年,查理大帝之孫日耳曼人路易(Louis le Germanique)和禿頭查理(Charles le Chauve)宣誓結盟,反對他們的長兄洛泰爾一世(Lotaire),在斯特拉斯堡附近發表聯合宣言。他們都以對方的語言進行宣誓(羅曼語和日耳曼語),該誓言被認為是法語誕生的正式文件。于社會語言學家而言,法語的誕生意義重大。自此以后,法語與拉丁語共同使用。這意味著,一門語言的誕生并不一定導致原有語言的滅亡,因為原來的語言作為法律和行政的語言還在繼續使用。在整個中世紀,拉丁語都是教育用語。例如,1257年在巴黎左岸建立的索邦大學即使用拉丁語教學:“學生們曾經學習和生活過的街區,過去和現在都被稱為拉丁區?!?Waddington M. Paris, Paris : Hachette Livre, 1994, p. 8.這樣的語言現象被稱為雙言現象,由美國語言學家弗格森(Charles Ferguson)首次提出,而后經費什曼(Joshua Fishman)發展。這種現象的特點我們可以歸納如下:“人們在教堂里、文學作品中、討論中以及大學里使用高級語言變體,但是在日常交談、通俗文學中使用低級語體?!?Calvet L.-J. La sociolinguistique, Pari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93, p. 42.當然,拉丁語是高級語言變體,而法語是低級語體,因為拉丁語是教會培養神父的語言,是唯一的書面語言。但是,在書面語層次上,這個二元對立結構漸漸向著不利于拉丁語的方向扭轉。

十六世紀,法語戰勝拉丁語,從拉丁語手中奪過陣地,最終成功獲得皇權的承認。

歷史表明,法語的成功及拉丁語的失利可以從政治角度解釋:“所有的政治體制,從君主專制到共和制,都曾關注到要推廣、強制、控制和規范這一語言,這一語言已經成為法國的現實基礎?!?Joubert J.-L. La francophonie, Paris : CLE international, 2006, p. 11.弗朗索瓦一世于1539年簽訂了《維勒耶—戈特萊敕令》(Ordonnance de Villers-Cotterêts)。通過該敕令,法語“在審判、公證和民事登記等方面”取代了拉丁語*Collectif, Le Petit Larousse, Paris : Larousse, 1992, p. 1343.。在路易十三統治時期,黎塞留(Richelieu)于1634年創建法蘭西學士院(Académie fran?aise),目的是為了編撰規范法語的字典和語法。同樣,路易十四時期的主流是古典主義,在語言上,語法學家沃日拉(Claude Favre de Vaugelas)提出嚴苛的語言標準。他最重要的著作是《法語漫話》(Remarquessurlalanguefran?aise, 1647),他對于法語的看法與杜貝萊(Joachim du Bellay)在《保衛和發揚法蘭西語言》(Défenseetillustrationdelalanguefran?aise, 1549)的完全不同。經過一個世紀,國家掌控了法語。

在大師眾多的時代,如拉辛、拉封丹、莫里哀等,國家對于語言的干預主要是為了“增強王權或者法國在國際文化和外交上的影響,而不是為了減少國內的語言多樣性”*Auzanneau M. La parole vive du Poitou, Paris : L’Harmattan, 1998, p. 96.。由此,甚至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在口語領域里,法語并沒有真正獲勝,正如格列高里神父(Henri Grégoire)在《關于普及法語使用的方法》(Rapportsurlanécessitéetlesmoyensd’anéantirlespatoisetd’universaliserl’usagedelalanguefran?aise)的報告中所述,“法國只有四分之一人口正確掌握這門國語,有三分之一的人則完全不會”*Joubert J.-L. La francophonie, Paris : CLE international, 2006, p. 11.。當時法語的應用還較薄弱。

為了保證大革命思想的傳播,保證全體法國人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以及保證民主國家的良好運作,人們迫切希望法語能推廣到整個國家。法語的傳播主要通過學校里的法語教學來達成,“直至今日,它(法語教學)仍然是國家教育部的主要任務之一”*同上,p. 12.。

在大革命時期,隨著國家意識及法蘭西民族歸屬感的逐漸發展,語言多樣性趨于消退。直到二十世紀,法國國內語言多樣性持續減少,法語影響力繼續增加。法語不僅僅被視為交際的重要工具,而且是新價值觀的載體,確切地說,法語“成為融入新社會、提升自身社會地位、或是確立其社會統治地位的方法”*Auzanneau M. La parole vive du Poitou, Paris : L’Harmattan, 1998, p. 109.。國語和地方語言之間的對立轉化為實用性和現代性之間的對立。今天,即便地方語言試圖重振旗鼓,但法國的語言統一進程還在繼續,正如法國現行憲法所規定的,“共和國的語言是法語”。正是在此意義上,“法國官方承認是一個單一語言國家”。因此,法國語言狀態可以總結如下:法語占據絕對支配地位,地方語言持續式微。

我們看到,法語要成為國語,就必須在兩方面得到發展:書面語和口語。在與拉丁語的斗爭中,法語獲得勝利。法語在書面語上的主導地位證明了,“通常,‘低級’語體的未來就是要變成‘高級’語體”*Calvet L.-J. La sociolinguistique, Pari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93, p. 45.。但重要的是,法語昭示了“以國家統一和社會威望的觀念為自身價值觀的一個新社會?!?Auzanneau M. La parole vive du Poitou, Paris : L’Harmattan, 1998, p. 95.。在宣告法語官方地位的同時,它也要與其他非羅曼語地方語言斗爭,如阿爾薩斯語、布列塔尼語、巴斯克語等。在經過400年斗爭后,法國語言的統一與政治的統一均得以實現。法語最終獲得勝利,法國創建的世俗、免費和義務的教育功不可沒。在語言政策的幫助下,法語成為唯一的教學語言,成為法國國民身份的組成部分。

法語正是在消除語言多樣性的基礎上獲得了國家語言的地位,反過來,法語也幫助當政的權力機構鞏固其政治地位。法蘭西語首先與各種地方語言競爭,在與王權結合后,獲得國家扶植;在與強大的拉丁語的斗爭中,法語通過民間的口語發展獲得優勢,進而在書面語方面通過王權的承認,逐漸得到認可。在大革命時期,新成立的革命政權以普世價值為旗幟,強調人人平等,法語自然成為這一價值觀的載體。因此,法語作為大革命的成果之一,在世界上獲得更為廣泛的傳播。我們看到,法國從語言多樣性過渡到單一語言,這其中與政權的支持有著緊密的關系。

三、國際化的法語

經歷了地方語言到國家語言的過程之后,法語進一步走向國際社會,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語言共同競爭。

1. 國際通行的法語

正如前文所述,法語最早僅是奧依語地區眾多地方語言之一,它在十六世紀時上升為官方語言,在十七世紀時經過精煉,獲得純潔和簡潔的美譽。這門國家語言獲得了推廣,不再局限于本族語者。從古典主義時代開始,在二百多年的時間里,法語“是歐洲貴族的語言以及世界上的外交語言”*Michaud G. et Kimmel A. Le nouveau guide France, Paris : Hachette Livre, 1994, p. 22.。

我們特別關注十八世紀,因為這個時代是法語的時代,這一時期彰顯了法語的重要性,正如伏爾泰在《路易十四時代》(SiècledeLouisXIV)所寫:“我們的語言已成為歐洲的語言。一切都在促進其轉變……。社會精神是法國人的天性:這是其他民族所需求的榮譽或樂趣。法語是所有正直之人使用的最簡明、清晰和細膩的語言,也是他們談話的內容;由此,它在全歐洲給人們帶來最大的愉悅?!?Galichet G. Chatelain L. et Galichet R. Grammaire fran?aise expliquée, Paris : Hatier-Lavauzelle, 1977, p. 319.就像伏爾泰一樣,1784年柏林學士院獎獲得者,法國作家里瓦羅(Antoine de Rivarol),在其著作《論法語的普世性》中闡述了人們在法語中感受到一種優越感的原因:“在《拉斯塔特條約》(TraitédeRastatt,1714年)簽訂之后,法語成為國際外交語言,以及幾乎整個歐洲的文化語言?!?Chaurand J. Histoire de la langue fran?aise (《 Que sais-je ? 》), Pari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69, p. 89.與這些名家的觀點一樣,很多人都認為已臻完善的法語,注定要成為世界語言。也就是說,繼中世紀的拉丁語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語之后,法語被稱為十八世紀的語言,它便利了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

2. 處于“防衛”地位的法語

經過光輝年代之后,盡管法語一直作為唯一的外交語言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它在十九世紀逐漸開始衰落。到二十世紀,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崛起成為超級大國,英語隨之變為最有影響力的語言,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使用英語。無人能否認,面對英語地位的提升,法語在不斷退卻,以往法語的進攻戰變成了一場“防衛戰”。法語變成了“防守”的語言。兩種語言地理位置相近,但英語在與法語的競爭中獲得了節節勝利,在科學技術和國際貿易領域尤為明顯。

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英語在世界上的傳播越來越廣泛,它滲透到更多的領域,變得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在英語咄咄逼人的進攻之下,法語不斷退卻。比如,湯金(Humphrey Tonkin)在研究了多年以來聯合國語言系統的運作之后,提出“接受單一語言的使用,例如英語或是世界語”的建議。*孔特勞等編. 《語言:權利和資源——有關語言人權的研究》. 李君等譯.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第29頁.

法語是一門國際語言,不僅有先前的擴張,也有后退,當然這與被標上“語言帝國主義”標簽的英語不無關系。作為國際語言,法語的地位在美洲、歐洲、非洲或者亞洲很顯然并不相同。其實,談到法語,更應該探討語言在世界上的分布、語言市場、多語言管理、語言之間的功能關系和社會聯系等等。

關于語言的接觸、沖突以及不平等,法國著名社會語言學家卡爾維(Louis-Jean Calvet)進行了權威的研究。他認為,世界上的所有語言都能以不同的方式構型。建立在以下的原則上:“各個語言通過雙語者相互聯系,而雙語體系具有層級關系,由其力量對比來決定”*Calvet L.-J. Le marché aux langues : Essai de politologie linguistique sur la mondialisation, Paris : Plon, 2002, p. 26.。他認為,世界上的語言現狀按照不同層級構成,圍繞系統的中心語言,不同等級語言之間存在著類似萬有引力的關系:“由此,我們看到一門超級中心語言,即英語,是整個體系的核心,說英語者顯示出很強的單一語言傾向。環繞這門超級中心語言有十幾門次超級中心語言(西班牙語、法語、印地語、阿拉伯語、馬來語等),當說這些語言的人學習第二門語言的時候,要么學習英語,要么學習另外一門次超級中心語言。次超級中心語言也是自身引力系統的中心,周圍吸引著一百至兩百門中心語言,這些中心語言則由五至六千門邊緣語言包圍。在這一立體和金字塔式的結構中,我們很容易理解,那些最受威脅的語言、最難以傳承的語言,都是邊緣語言。但我們也看到,中心語言的提升會損害次超級中心語言?!?同上,p. 27.根據萬有引力模式,法語的傳播必須轉換思維方式:停止和英語之間的爭斗,開始與其他次超級中心語言的合作,保衛其作為第二國際語言的地位,位于英語之后,通過法語中介形成地理上、語言上、文化上、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共同體。目前,這一組織,即法語國家與地區國際組織(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Francophonie),仍處于良好運作當中。

在全球化時代,法語確實已經丟失其作為國際交流語言的若干特權,但是它在法語國家和地區仍然具有強大的力量。法國著名語言學家海然熱(Claude Hagège)在一部書名中表明了立場:《反對單一語言——語言和文化多樣性》。他在書中開宗明義:“本書是為思想、文化以及語言的多樣性所做的辯護?!?海然熱. 《反對單一語言:語言和文化多樣性》. 陳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5,第1頁.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法語無法延續原有的單一語言政策,轉而推行更為多元的語言政策。戴曼純和賀戰茹認為,法國由原來的強硬語言政策轉變為“語言政策的寬松化”*戴曼純,賀戰茹. 《法國的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實踐——由緊到松的政策變遷》.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0(01),第4—5頁.,二戰以后,法國開始承認各種地方語言的地位,推廣地方語言教學。由此看出,語言和文化多樣性不再只是一種口號,而是轉變為真實的語言政策并得以貫徹實施。

結 論

綜上所述,從高盧時代到現代法國,法語的地位經歷了很多改變。語言學家將語言的歷史作為對象進行研究,堅持認為語言的歷史是社會歷史的語言方面:“語言的歷史與說此語言的人種的歷史不能混為一談?!?Chaurand J. Histoire de la langue fran?aise (《 Que sais-je ? 》), Pari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69, p. 4.語言學家認為,語言的語音、詞匯和語法在改變,而社會語言學家則認為,正在改變的是語言的地位、功能以及語言之間的權力關系。社會環境發生改變,語言的地位也同樣發生著變化:先是法蘭西島的方言戰勝其他地區方言;繼而,法語替代拉丁語成為行政書面語言,阻礙地方語言的推廣;如今,法語面對著占據主導地位的英語,處于防守的地位。

從全球語言之間相互關系的變化中(包括不同國家的語言和同一國家內部的語言的相互關系,一般由通用語言和地方語言之間的張力來決定)可以看出,語言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語言沖突體現了社會沖突,語言帝國主義意味著其他形式的帝國主義,而語言戰爭背后顯現的是另外的戰爭:經濟或文化的戰爭”*Calvet L.-J. La guerre des langues et les politiques linguistiques, Paris : Payot, 1987, p. 282.。社會語言學強調的是社會和語言的共同變化。法語從多種語言中脫穎而出,成為單一語言,而后又為語言多樣性搖旗吶喊,其中有著復雜和深刻的原因,每一個轉變的背后,也都蘊涵著社會的深刻變化。

時至今日,單一語言不得人心,語言多樣性生態日益彰顯,語言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包含人的身份、生活環境、群體互動等)。語言即人權,而法語地位的變化反映出人類為了生存而做出的斗爭或妥協。多種語言并存雖然為人類交流帶來障礙,但語言的多樣性更是為人類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和文化資源。

Auzanneau M.LaparoleviveduPoitou, Paris : L’Harmattan, 1998.

Boutet J.Langageetsociété, Paris : Edition du Seuil, 1997.

Calvet L.-J.Laguerredeslanguesetlespolitiqueslinguistiques, Paris : Payot, 1987.

Calvet L.-J.Lasociolinguistique, Pari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93.

Calvet L.-J.Lemarchéauxlangues:Essaidepolitologielinguistiquesurlamondialisation, Paris : Plon, 2002.

Chaurand J.Histoiredelalanguefran?aise(《 Que sais-je ? 》), Paris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69.

Collectif,LePetitLarousse, Paris : Larousse, 1992.

Galichet G. Chatelain (L.) et Galichet (R.),Grammairefran?aiseexpliquée, Paris : Hatier-Lavauzelle, 1977.

Grevisse M.LeBonUsage, Gembloux : Editions J. Duculot, 1964.

Joubert J.-L.Lafrancophonie, Paris : CLE international, 2006.

Michaud G. et Kimmel A.LenouveauguideFrance, Paris : Hachette Livre, 1994.

Steele R.Civilisationprogressivedufran?ais(niveauintermédiaire), Paris : CLE international, 2004.

Waddington M.Paris(CollectionVivreenfran?ais), Paris : Hachette Livre, 1994.

埃杰. 《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的驅動過程》.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2.

戴曼純,賀戰茹. 《法國的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實踐——由緊到松的政策變遷》.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01).

海然熱. 《反對單一語言:語言和文化多樣性》. 陳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作者信息:劉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方語言學院法語系講師,研究領域:跨文化交際學;王淑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詞典學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跨文化交際學。)

UniqueLanguageandDiversityofLanguages:EvolutionofFrench

This text aims to study the status of French in evolution in time and space. The article, from a historical view, analyses the function of French as a vernacular and vehicular language, its relationship with Latin and other territorial dialects. When French has achieved its status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after its collaboration with the state power, the French insists on its status as the unique language. Since the twentieth century, with the invasion of English, the French has taken a defensive posi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versity.

French ; English ; Francophonie ; unique language ; language diversity

H0-09

A

1002-1434(2017)05-0023-07

猜你喜歡
拉丁語法語法國
法國(三)
法國(一)
拉丁語在東羅馬帝國消退緣于實際使用需求的減少
自殺呈現中的自殺預防——法語動畫電影《自殺專賣店》的多模態話語分析
以意大利傳教士為例淺談孔子思想在歐洲的傳播
法國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國型男
小型法語口語語料庫的創建與應用研究
論法語的體系統
法國浪漫之旅(二)
FOU:法國對外法語教學新概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