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如何理解《人境》

2017-04-17 05:14張慧瑜
長江叢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慕容農村

張慧瑜

我們如何理解《人境》

張慧瑜

劉繼明的《人境》是一部非常重要和特殊的書。正如陳福民先生在《人境》研討會上所說,對于新時期文學來說,有沒有這本書很不一樣,有這本書,新時期文學要豐富一些,沒有這本書,則要單調許多。

《人境》有一個很大的野心,就是試圖重新書寫新時期以來的歷史,對這段歷史做一個總體的評價。相比上世紀80年代以來重寫20世紀歷史或者當代史的長篇小說,《人境》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反思歷史的歷史感,通過對上世紀80年代重寫革命歷史的再反思,把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重新敘述為新時期的精神資源;二是反思現實的現實感,借助對上世紀80年代所形成的新啟蒙價值和發展主義理念的批判,重建全球化時代中國從鄉村到城市的社會圖景??梢哉f,《人境》采用現實主義的敘事策略,嘗試整體性地回應當下中國的社會危機和精神困境。

一、何為“人境”?

《人境》的名字借用于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叭司场笔侵敢环N既在人間,又“無車馬喧”的悠然狀態,也就是追問一種人的境界或人間的狀態。這讓我想起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對于人性、人道主義的討論,如戴厚英的《人??!人》、路遙的《人生》等作品。這部小說在重新回應上世紀80年代之初的人道主義的問題,也是中國革命、現代性的基本問題,就是塑造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人性、人格的問題。就像小說的主角馬垃引用《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的話,“要是不知道我這人是什么,我活著為了什么,那就無法活下去??墒俏覠o法知道,因此無法活下去”。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困惑,是因為生意失敗、鋃鐺入獄的馬垃對上世紀80年代以來引領自己的文化精神產生了懷疑,這迫使出獄后的馬垃返回到故鄉神皇洲,而他的哥哥馬珂的初戀情人、大學教授慕容秋最終也回到了這個地方。

馬垃和慕容秋是《人境》的核心人物,整個故事都圍繞他們來展開。小說接近結尾有這樣一段話,“那場大火發生后,親愛的慕容姐姐如遭雷擊一樣垮了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面如死灰、萎靡不振,我預感到在她失去愛情的同時,我們也將失去她。這是一種無法逃避的宿命,對個人來說是如此,對整個神皇洲來說也是如此。兩個月之后,毛主席就逝世了。全村的人和孩子都哭了……這一年,我的心智和身體仿佛停止了發育和生長。我成了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哥哥的去世、毛主席的逝世,使得馬垃永遠停滯在那里,拒絕成長。這段話下面是慕容秋看到哥哥的墓碑說“請原諒我現在才來。這么多年,我一直沒有勇氣面對這塊墓碑。因為它不僅埋葬了我的初戀,還埋葬了一個時代”,哥哥的死也使得慕容秋停留在那個時代,就像馬垃像個少年,一直沒有結婚,慕容秋也是如此,離婚后一直沒有再婚,他們為了保持精神上的純潔,帶有某種“禁欲”的色彩。這本書寫的就是這樣兩位“不忘初心”的、永遠停留在少年少女時代的人的精神史和社會史。

二、小說的結構

《人境》分為上下兩部,上部是馬垃的故事,下部是慕容秋的故事??雌饋硐駜蓚€平行故事,前者是新世紀以來的新農村建設,后者是女教授的學術反思。這兩個故事又有內在的關聯,首先哥哥馬坷是馬垃和慕容秋共同的精神偶像,馬坷是共產主義戰士,是農村人民公社的基層干部,其次,馬垃所從事的新農村合作社和慕容秋所關心的國企工廠改革都與辜朝陽有關,這是他們共同的敵人,辜朝陽是資本和外國資本的代理人。在我看來,這樣兩種農村和城市的故事是為了回應上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農村和城市的主流敘述。

上世紀80年代在從革命向啟蒙、現代化的轉型過程中,出現了兩種鄉村敘述。一種是愚昧、落后、靜止的地方,是等待現代化的地方,農村從組織化的、集體經濟的人民公社重新回到了自然經濟的狀態,農民也變成了五四時代的阿Q和閏土,這成為80年代最主流的農村敘事,當然,農村也確實在80年代中期所啟動的城市改革和90年代的現代化中變成了被遺棄的空間;第二種是詩意的、神性的、野性的、史詩的、抽象的、審美化的田園,這在一些尋根文學和知青文學中可以看到,把邊疆、插隊的地方變成“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最典型的還是海子的詩,海子對土地、麥田的書寫完成了對鄉村的史詩化和去歷史化。

這樣兩種鄉村故事有一點是一樣的,都是去革命化的、非歷史化的鄉村,也是非現代的、非工業化的鄉村。換個說法,是現代性視野下的兩種鄉村敘述,一個是愚昧又落后的前現代,一個是鄉愁、田園詩和精神家園。這種鄉土敘述一方面完成了鄉土的去魅化、去歷史化,另一方面又完成了再神化、抽象化和神秘化。這種自給自足的鄉村空間又演化出兩種鄉土歷史,一種是鄉村變成了有儒家傳統的、民間信仰的相對獨立的鄉里空間,不管是土匪、軍閥、國民黨、共產黨,都是外來者,早晚有有一天會離開,唯一不變的是固有的鄉村秩序,如陳忠實的《白鹿原》就是如此;第二種是沒有歷史的循環史觀,除非莫言的《紅高粱》中“日本人說來就來”,鄉村才進入歷史,或者像劉震云的早期中篇小說《頭人》所寫那樣,這是一個鄉長變保長、保長變支書的循環往復的鄉村歷史。

《人境》與這種鄉土敘述不同,在上部出獄后的馬垃2000年返回神皇洲時,看到的是一個凋敝的、衰敗的鄉村,于是馬垃開始用合作化來實現鄉村自救的實驗。這種鄉村敘述延續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農村題材傳統,是一種以鄉村為主體的敘述方式。馬垃所進行的農民專業合作化實驗有這樣幾重意義:首先,合作化是改造人,賦予人以生活的價值和尊嚴的過程。面對農村的人員流失、土地拋荒現象,馬垃帶領老弱病殘重新組織起來,如谷雨是受傷后返鄉的農民工,他加入合作社后說“如果在城里,他只不過是一個比稻草還要輕的民工,跟一只螞蟻和一條狗差不多,就是死了也不會有人瞭一眼,也只有在茴香心目中,他才是個有分量的男子漢。這讓他感到了些許做人的尊嚴;這種做人的尊嚴,也只有在這塊生養他的土地上才可能獲得” 。還有對小拐兒的收養,讓他學會種地,開始新的生活,逯永嘉的女兒唐草兒也在合作社里戒了毒,也就是說合作社是拯救人的地方;其次,合作社重組了潰敗的鄉村關系和社會關系,讓被城市化所掏空的鄉村恢復了生機,如以合作社貸款的方式解決了莊稼地灌溉系統和農戶飲水問題、過年時組織了舞龍隊、舞獅隊,恢復了鄉村文化,也就是說合作社不只是解決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和文化秩序的重建者;再者,馬垃的有機大米合作社與種糧大戶趙廣福的轉基因棉花的競爭,是當下農村兩種發展道路的對立,一是有機農村、保護環境,但依靠城市消費,二是依靠大資本、外國資本來發展農村;最后,馬垃所辦的農業種植和銷售專業合作社是經濟合作社、公司合作社,與毛澤東時代的政治合作社不同,后者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要建設一個現代化的、集體化的、沒有剝削的農村,而前者更像是一種對被拋棄的鄉村的自救行為,因此,也是注定會失敗的。

《創業史》柳青著

在下半部慕容秋的故事里,《人境》在與兩種城市故事進行對話。一是對厚黑、權斗式的官場小說的反思,這種官場小說把政治理解為一種權力斗爭,而不具有政治性的含義,《人境》則呈現了各級官員、革命二代、外國資本之間的利益勾結,這種官、商、學的利益共同體(政府招商、外國資本支持、學術界吶喊)是造成國企工人下崗、企業污染的根本原因;二是對嚴歌苓、王安憶式的家族史的反思,慕容秋與逯永嘉的父輩也是一種帶有民國范兒的故事,但《人境》中讓唐草兒把姨太太的小洋樓改造為一個教育中心,而沒有成為民國范兒的繼承人。

三、現實主義風格

《人境》是一部帶有現實主義風格的小說,塑造了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首先,《人境》是多種人物、多個聲部,也是高度象征化。馬垃像個游歷者,他一方面回到神皇洲尋找歷史,找到哥哥馬坷的遺物,一個日記本和小說《青春之歌》,另一方面又讓各種人物打開心扉,講出他們的心里話。小說中的很多人物都有一個小傳,也就是來龍去脈的歷史,尤其是讓上世紀80年代以來被壓抑的老支部書記、老革命、老右派如郭東生的父親郭大碗、慕容秋的父親慕容云天、丁友鵬的父親丁長水等重新發聲,表達他們對現實的不滿,還有國企工人陳光對國企改革的不同聲音以及新一代大學生如鹿鹿投身于社會運動。不過,在這些如此眾多的角色中,有一個角色始終無法開口,這就是那只叫“社員”的狗,這本身很具有象征性,社員的名字本身帶出了人民公社的歷史。也就是說隨著社會主義農村實踐的失敗,作為實踐主體的“社員”也難以講述自己的歷史,這顯示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主流敘述對革命敘述的壓抑。

《人??!人》戴厚英著

其次,這部小說有豐富的社會面,呈現人物關系背后的經濟動力,從上到下、從高層到底層,不光從一種道德上的好人與壞人,而是把人放在不同的經濟關系中來理解?!度司场繁憩F了三代人的情感經驗,父親一代如郭大碗、慕蓉云天、丁長水、辜烽等要么是革命的參加者,要么對革命保有同情的態度,而郭東生、丁友鵬、辜朝陽等子一代則變成官倒、資本家和發展主義的官員,第三代小拐兒、唐草兒、鹿鹿等又有他們自己的遭遇和新的選擇。

其三,我認為《人境》的現實主義比《創業史》、《艷陽天》的格局更大,因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有一個不用說出來的“政治正確”的前提,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公有制的經濟基礎,這是《創業史》和《艷陽天》無需論辯的前提。而《人境》則是在中國加入全球化的背景下,從中國農村到美國華爾街都有直接關系的全球結構下來敘述歷史。

很多論者把馬垃當作一個“新人”形象。那么,馬垃究竟是新人還是舊人呢?馬垃身上流淌著共產主義戰士馬坷和自由主義精神導師逯永嘉的雙重血脈。如果說馬坷是犧牲者、受難者,那么逯老師則是欲望、尼采和商人的化身,前者是大公無私的、為了集體利益犧牲自己,甘愿做一磚一瓦的共產主義戰士,后者是追求自由、成為超人、強者的浮士德,是資本和權力的象征。馬垃想同時繼承這兩個人的衣缽,把他們埋葬在一起,可是這樣兩個精神支柱本身是激烈沖突的,因此,馬垃帶有兩面性,也必然是矛盾的。相對辜朝陽、丁友鵬、李海軍來說,馬垃是新人,是具有新的思想和情懷的人,但馬垃也是一個舊人,因為革命之后的歲月回到革命之前,馬垃有一顆19世紀的心靈,那個帶風車的房子本身就是不現實的,因此,馬垃的失敗也是必然的,這種有機農業的合作社是一種弱勢群體的自我拯救,無法抵抗權力與資本匯集的洪水的力量?!度司场氛怯眠@種失敗來呈現這個時代的絕望感和無力感的。

張慧瑜,1980年出生,山東鄆城人。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F供職于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曾獲2016年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九屆“學會獎”著作類(專著)一等獎、2014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理論評論獎論文三等獎、第一屆華語電影研究優秀論文二等獎?,F為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香港電影委員會委員。2015年至2016年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文學系從事訪問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慕容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什么是《清明上河圖》,現在就帶你研究
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復制還這么了不起
不!這不可能
勇于試錯是進步的開始
世界若只如初見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