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復訓練對精神患者控制沖動行為能力的對照分析

2017-04-18 03:39朱燕胡雪峰
醫學信息 2017年6期
關鍵詞:控制能力

朱燕+胡雪峰

摘要:目的 探討康復訓練對精神患者控制沖動行為能力的影響 。方法 將132例有過沖動行為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實現傳統管理,實驗組實行專人管理,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3個月后,兩者均采用住院患者護理觀察量表(NOSIE)評定。結果 康復訓練后實驗組社會興趣分高于對照組(P<0.05),激惹因子分明顯降低(P<0.01)。結論 住院的精神患者多參加系統化的康復訓練對穩定情緒,降低激惹性,提高控制沖動行為的能力是有良好效果的。

關鍵詞:系統化康復訓練;控制能力;護理觀察量表(NOSIE)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impulsive behavior of mental patients.Methods 132 patients with impulsive behavio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manage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anaged by hand and trained in the system.Three months later,both of them were evaluated by the inpatient nursing observation scale (NOSIE).Results The social interes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challenge factor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1).Conclusion Inpatient mental patients participate in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o stabilize emotions,reduce irritability,improv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impulsive behavior is a good effect.

Key words: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Control ability;Nursing Observation Scale (NOSIE)

沖動型精神病患者危害非常大,不管是對家庭、社會或是醫院都是如此,主要表現為毀物行為、自殺自傷行為及對他人的攻擊行為(包括口頭攻擊和身體攻擊)等,這類患者的危害越來越受到醫務工作者和全社會的關注,而住院的這類患者對醫院的影響也非常大(沖動毀物,自殺自傷,攻擊其他患者或工作人員),為了盡可能減少一些危害及避免危害的擴大,本文將我院的這類患者進行分析觀察,探索系統化康復訓練對精神病患者控制沖動行為能力的影響,對入組住院精神病患者開展全面的體療、音療、娛療、手工制作、閱讀繪畫等康復訓練,發現該項康復訓練對精神患者控制沖動行為取得較好的效果?,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入組患者選取我院2011年9月~2015年9月曾有過沖動行為的男女患者共132例,隨機分為實驗組66例和對照組66例,其中男性84 例,平均年齡(37.22±10.17)歲;女性 48例,平均年齡(31.82±8.73)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 54 例,高中 38 例,初中24 例,小學及以下16例。住院次數1~13次。按CCMD-3診斷標準,精神分裂癥 55 例,情感性精神病 29 例,癲癇伴發人格障礙 17例,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20 例,其他11例。將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及病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常規治療和護理,用藥及其劑量無特殊。

1.2.2實驗組由專人管理,由五名護齡10年以上的護師擔任,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的作業訓練、文娛體療、健康教育(精神疾病常識、護理常識)、心理平衡技巧訓練,每周有活動計劃,每天有活動安排,以穩定患者情緒,改變其行為,使患者激惹性降低,減少或杜絕沖動行為的發生。具體方法:①作業訓練:手工藝制作(如編織、剪紙)、刺繡、養花、室內外清潔衛生。護理人員加入到小組中加以引導,鼓勵患者相互協作完成任務,對做得好的給予作品展示或贈送紀念品,以資鼓勵。②文娛體療:閱讀、音樂、跳舞、書法、繪畫、影劇欣賞;羽毛球、跳繩、呼啦圈、棋牌等各種體育和游戲。形式多樣,有每天常規安排(閱讀、做操、影劇欣賞等);有學習入門(學跳街舞、學習啞語等);有獎比賽(唱歌、書法、各種游戲等)。③健康教育:3次/w,30~60 min/次的系列講座,包括精神疾病常識、護理及心理健康輔導等方面內容。了解如何對待藥物不良反應、堅持服藥的重要性、疾病復發先兆及處理方法。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開展問題小組討論、情緒控制與分析、角色演練等[2]。④心理平衡技巧訓練:患者由于疾病影響工作、學習,其人際關系嚴重受挫,出現情緒紊亂,心理矛盾。教會患者適當應用心理防御機制,進行1次/w集體心理輔導,內容為如何正確認識所患疾病,正確對待社會的偏見;引導病人面對現實,加強精神活動的防御能力,控制和恢復對環境的適應水平。

以上活動連續強化3個月,然后采用住院患者護士觀察量表(NOSIE)[1]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進行評定、比較。

1.2.3全部數據輸入SPSS19.0中文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及獨立樣本t檢驗。

2結果

對照組康復訓練前后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各因子分無差異,見表1。實驗組康復訓練前后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社會興趣、個人整潔、激惹三個因子分存在顯著差異,見表2。兩組入組時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各因子分無差異,見表3。兩組康復訓練3月后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社會興趣因子分存在差異,激惹因子分存在顯著差異,見表4。

3討論

從表1看出社會興趣因子平均分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激惹因子平均分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利用系統化的康復訓練可穩定患者情緒,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社會能力、個人整潔、精神病表現、遲緩、抑郁五項因子平均分實驗組和對照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可能與訓練時間短、訓練過程中只注重沖動行為的控制、未注重藥物用量有關。

系統化的康復訓練可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改變不合理的行為模式,克服焦慮、抑郁或恐懼等惡劣情緒,糾正病態行為。經過我院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對患者進行各種康復訓練,改變患者住院期間沖動行為的發生頻率,激發對日常生活的興趣愛好,穩定患者的情緒。團體康復活動的開展,增強患者的集體觀念及競爭意識,給患者提供積極向上的信息,促進病員與社會的交往,改善其認知功能,為患者回歸社會奠定基礎[3]。對有沖動行為的精神病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實施系統化的康復訓練有明顯的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81,93,94,17.

[2]楊志平.精神科患者沖動行為原因分析及防護措施[J].全科護理,2010,8(33):56

[3]張秋紅,張玉國,蘇靜.精神患者暴力行為產生的原因及護理干預[J].中國民康醫學,2008,20(5):953.

編輯/肖慧

猜你喜歡
控制能力
芻議舞蹈基訓中控制能力的重要性
幼兒對財物的控制意識和控制能力影響財產類犯罪定性
淺談信息技術課課堂教學紀律控制的辦法
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與非理性消費心理分析
籃球裁判員水平提高途徑探析
太極拳和慢跑鍛煉對老人靜態姿勢控制能力影響的研究
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體育鍛煉對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響
拉丁舞倫巴中的控制能力及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