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教上門的實踐探索問題研究綜述

2017-04-18 07:12??〗?/span>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8期
關鍵詞:送教上門特殊教育家庭教育

??〗?/p>

【摘要】送教上門是我國特殊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我國送教上門的現狀、送教上門途中產生的問題以及在實踐中的創新及反思等研究方面,綜述我國送教上門的實踐探索的問題研究,以供國內同行參考。

【關鍵詞】送教上門 特殊教育 家庭教育 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09-02

一、引言

送教上門是我國現行特殊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為不具備加入普通學?;蛱厥鈱W校的特殊兒童提供送教上門或遠程教育等服務,并將其納入學籍管理。各地也先后統籌普通學校及特殊學校開展送教上門服務,并有一定的進展及問題值得反思與總結。為了更好的幫助送教上門服務的開展,本文嘗試綜述我國送教上門的現狀、送教上門途中產生的問題以及在實踐中的創新及反思以供同行進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研究者對我國送教上門相關文獻進行了文件檢索。首先以送教思考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CNKI)進行數據庫檢索,選擇摘要檢索字段,得到2012年~2016年相關文獻45篇。對所得文獻按一下標準進行篩選:(1)必須是送教上門實踐的研究,(2)必須是送教上門的具象化研究,(3)必須是應用于特殊教育領域的。

三、研究結果分析

根據篩查標準,最終收集23篇符合要求的文獻?;拘畔⒁姳?:

(一)領域分析

研究者通過篩查發現以送教思考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CNKI)進行數據庫檢索,選擇摘要檢索字段,得到2012年~2016年相關文獻45篇,其中23篇為特殊教育相關文獻,占總量的51.11%。23篇特殊教育送教上門文獻中有6篇調查研究地區送教上門服務問題及反思,占26.08%,創新型研究1篇,占4.34%,反思類文獻17篇,占69.56%。在反思類17篇文獻中僅有一篇是以特殊教育學校為例,僅占反思類文獻的6.25%。

(二)問題分析

1.地域問題

研究者根據現有文獻發現可查詢文獻中研究區域多為我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而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研究幾乎為零。不難發現我國送教上門的研究重心偏向于經濟發達地區。同時西部地區尤其少數名族地區距離和語言成為了送教上門的工作的主要困難,并且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也是以實踐探索為主,尚未擁有一個較為成熟的、健全的模式能夠給予參考。

2.送教者分析

“醫教結合”理念下的“送教上門”需要送醫生、教育人員、康復人員等上門為特殊兒童提供專門的針對性教育訓練或康復訓練服務。所以不能單一的認為送教上門只是教育部門的職責,但不可否認教師的重要性不可忽視。

目前參與送教上門服務的老師大多并未接受系統全面的培訓,缺少相關的知識和應有的康復技能,也缺少正確的心理疏導,也未能及時有的情況進行反饋和改進。根據研究者的調查發現,普通小學教師對于送教對象及送教內容的了解情況低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前者了解率約為56.1%大幅低于后者的83.33%(以佛山市為例),主要問題在于:(1)缺少教材。(2)缺少經驗。(3)缺乏專業培訓。相比之下揚州市江都區參與送教上門服務的教師均為專業特殊教育教師并且通過對《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的宣傳和送教上門工作的學習及反思后教師對送教上門的認可度有明顯的提升。不難看出對送教上門的宣傳、服務前的培訓及服務后的總結對于教師的送教上門認可度有良性作用。

3.送教對象分析

每個特殊兒童都有屬于自己個性的一面,也有著不同的教育需求。故在送教上門的服務中可大體現將服務對象分為三級:第一級需要幫助,表現為有一定的認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第二級需要大量幫助,表現為有一定的認知可能性,但缺乏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較好的社交能力或行動能力;第三級需要高強度的幫助,表現為嚴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需專人監管無任何溝通能力和認知能力。之后應為每個兒童制定屬于自己的個別化訓練方案,但很多地區普小教師缺乏制定有針對性的個別化訓練方案的能力,以至于難以對特殊兒童進行有效教學。

4.送教內容分析

根據兒童的發展需要,我們對于特殊兒童需要全面而非單一的上門服務,基礎的數學、語文等實則難以滿足兒童的發展需求。需要送教上門的特殊兒童多為重度或肢體殘疾的兒童,他們所缺失的不僅僅是單一的學業知識。但現實是很多參與送教上門服務的教師由于缺乏專業的指導故很難達到既定的目標。

5.送教方式分析

送教上門的國家級綱要雖已實施多年,但相與之配套的具體政策性文件及其保障體系則尚未完善,故無法有效保障送教上門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例如:現階段送教上門師資的協調與配備以及經費和制度保障體系尚不明確。同時對于如何有效因地制宜的開展送教上門服務的研究不夠透徹所造成的后果即不明確如何合理送教。

(三)創新與反思

豐實的送教手段對于送教上門的有效開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首先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針對每個孩子的需求與興趣進行個別化的教育實施;其次,應當結合傳統的康復手段和現代對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兒童學習和訓練的積極性,細心發掘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顯著提高送教工作的時效性;最后也要注重送教內容與生活適應相結合。

對于優化送教內容我們狹義上可以分為一下三點:第一明確殘疾學生最需要介入的技能,包括康復訓練、認知訓練以及社交禮儀訓練;第二確定介入計劃的起始階段即殘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選擇合適有效的送教內容提供科學的依舊,也為送教訓練效果的評價提供了參照標準;第三明確送教內容的階段性和可連貫訓練的銜接點,有效的銜接對于形成連貫的訓練過程及訓練的持續性打下良好的發展基礎。在廣義上我們可以分為以下三點:第一以生為本設計送教內容和形式;第二,從學校層面做好送教內容的計劃和實施;鼓勵送教教師;第三,引入功能性課程,以教導殘疾兒童實際生活中重要且必備的活動與技能為教學目標并考慮殘疾兒童本身能力以及在適應環境上的獨特需求來設計課程。

除了手段和內容,實施的人員也是必不可少的。作為送教上門的教師應當明確特殊兒童教育首先是兒童教育。首先我們必須明確特殊兒童也是兒童,我們對于特殊兒童的教育必須建立于兒童教育的基礎之上,兒童才是他們的第一屬性。教學中應平衡教師威嚴與兒童平等,特殊教育教師“送教上門”需要放下“師者未上”的傳統觀念,需要“威嚴中的愛與自由”,即教師要處理好壓力與放縱之間的平衡。同時教學的具象化應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后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及德育的滲透也是送教上門教師應有的家庭指導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新科技的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移動終端設備平臺,可優化送教上門服務管理水平,同時可以暢通送教上門服務家校溝通渠道,保證和提高送教上門工作質量。

四、啟示

對于送教上門我國仍然屬于剛剛起步階段,無論是制度化還是法制化的角度來看都是不完善的,所以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進行推進:

1.完善送教上門的體制保障,使得受教兒童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時規范化運行送教上門服務,便于教師教學及受教者的進展跟蹤。同時完善的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教師對送教上門的認可度。

2.對于現階段應以特殊教育教育教師為送教上門的主體,特殊教育教師有著專業知識的獨特優勢便于服務的開展,利于服務質量的保證。同時崗前的標準化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從而避免送教上門教師不知所做。

3.應當加大對送教上門服務的宣傳力度,正確引導社會風向,提升全社會對送教上門的認知,一遍送教上門服務的持續推進。

4.各地區應因地制宜的開展送教上門服務,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并完善符合本地需求的送教上門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地區性數據系統,便于提高送教上門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盛永進.特殊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06.04~05

[2]顧明珠.行走在送教路上[J].現代特殊教育.2016.04.5~8

猜你喜歡
送教上門特殊教育家庭教育
試論殘障兒童送教上門的實踐與探索
融合教育架構下“送教上門”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特殊兒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設初探
關于特殊音樂教育師資培養的個人見解
新時期我國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檔案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重度殘障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