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臺農業合作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7-04-26 08:29朱莉莉
對外經貿 2017年3期
關鍵詞:閩臺臺商福建

朱莉莉

[摘要]通過研究閩臺農業合作基礎和現狀,發現閩臺農業合作存在著合作溢出效應不突出、區位優勢不明顯等問題。結合福建自貿區內新舉措提出閩臺農業合作的對策:利用高效合作緩解臺灣市場管理限制,開放金融政策增強福建經濟區位優勢。

[關鍵詞]閩臺;農業合作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3-0072-03

閩臺農業合作和貿易往來源遠流長,臺灣農業經濟整體水平優于福建省,兩地農業合作前景廣闊,但基于福建省薄弱的農業基礎,合作道路仍非坦途。隨著福建自貿區的建立,閩臺農業合作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一、閩臺農業合作基礎

福建農產品面向的主要是國內市場,國際知名農業品牌較少,而臺灣農業與國際市場對接較好,經營管理和產品營銷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流通方面來說,閩臺交通較為便利,加上臺灣的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使農業的對外開放程度逐步提高,這些都為閩臺農業合作奠定了基礎。

2005—2015年閩臺兩地農業從業人口都呈現遞減狀態,且兩地的農業資本都有逐年上升趨勢,福建勞動力人口和農業總產值都遠超臺灣,但從人均占有量看,臺灣的人均資本擁有量超過福建。臺灣需要海外投資場所,福建需要借助外來資本發展農業,雙方都有合作的愿望。

二、閩臺農業合作現狀

1閩臺農業技術合作

二戰后臺灣農業結構的升級轉型都依賴于農業技術,尤其是高新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臺灣在培育栽種、培育建林、病蟲害防治、農藥研發等方面都具備高超水平;農產品的加工、運輸、保存、保鮮等技術也都在亞洲享有盛譽;在農業科研經費的投入中,技術開發占了50%以上。目前臺灣農畜水產品基本實現良種化、農業基本實現機械化,從農業生產到收割都采用自動化處理、種苗,自動化設施栽培及管理作業;機械化拓展也越來越廣,在稻谷雜糧業、園藝作物、畜牧業等方面也都采用機械化生產,并不斷更新換代。

福建農業企業技術相對于臺灣仍有較大差距,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也普遍不高,農產品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截至2015年,福建省從臺灣引進農業先進設備五千多套;引進臺灣農業良種2500多個,其中150多個得到推廣;生產技術有八百多項,包括種植業的植物組培技術、農業果樹嫁接技術、產期調節技術,產品綜合深加工技術、飼養配方調和技術等。但由于臺灣方面“高新尖技術根留臺灣、嚴禁溢出”措施的限制,臺灣地區準許輸入大陸的農產品有1481項,其中881項未對福建省開放,據WTO秘書處報告臺灣對大陸貨品采取的負面表列高達2000多項,禁止進口的農產品就有七成[1]。

2閩臺農業資金合作

由于臺灣農業資金較為豐富,福建省在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中,積極引進臺資,推進了福建農業外向型發展,同時拉動了經濟增長,截至2016年,福建省合同利用臺資371億美元,累計批辦的臺商投資農業項目2594個,農業利用臺資的總額是大陸各省區市中占比最多的省份(見表2)。臺商投資的增加給福建農業產業帶來了大量資金,也引進了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經驗水平,促進了福建農業生產進一步規?;?。

三、閩臺農業合作中的問題

1福建引進技術溢出效應不明顯

從閩臺農業技術合作來看,臺灣方面為了保護自身核心技術,僅輸出部分單項技術,核心技術輸出較少[2]。例如水產業,當前閩臺合作的領域主要限制在水產養殖和水產品加工上,主要以資金、優良品種、加工技術合作為主;農業技術合作項目總量和資金總額都偏小,超過千萬美元的項目更是屈指可數,在關鍵生物技術研發合作和開拓共同市場方面較薄弱。雖然近年來閩臺農業交流密切,但大多數的科技推廣和研究人員交流都以互訪層次為主,落實到位的合作攻關項目較少,其中主要原因是臺灣當局“高新尖技術根留臺灣、嚴禁溢出”措施的限制,臺灣地區準許輸入大陸的農產品仍然還有881項未開放,禁止進口的農產品還有七成。

福建雖然農業企業眾多,但主要基于自然資源和基礎技術,對引進的項目缺乏管理經驗,重硬件輕軟件,重產量輕營銷,重外引輕內聯等問題突出[3]。福建省與臺灣農業合作交流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農業良種的引進,引進品種過于依賴臺灣的輸入,缺乏自主創新和保護,引進多、消化慢、保護差、推廣少、創新低。引進的優良品種在使用幾年后慢慢退化,引進技術溢出效應不明顯。

2福建區位經濟優勢落后于“長三角”和“珠三角”

與福建相比,“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工農業發達,城市發展水平高,腹地廣,交通便利、通訊便捷。從閩臺農業對外開放程度看,福建對外產業對接能力差、市場輻射功能弱。而“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不斷完善投資環境,對臺商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削弱了閩臺人緣、地緣等優勢。

在“兩岸三通”政策下,除了福建,其他開放港口也紛紛搶占臺灣市場,福建的區位優勢逐漸減弱,各港口充分發揮自身的渠道優勢增進與臺灣經濟合作。

從投資環境方面看,江、浙、滬、粵等地大部分實行低地價、低稅收等政策,以及政府重商、扶商、富商的誠意吸引了不少臺商前往投資。福建省政府雖然在吸引臺商來閩投資方面發揮較大作用,但由于自身缺乏土地、資金等原因,本地農業還未完全達到現代化水平,在承接臺灣技術、資金密集的農業產業方面還有壓力,加上臺商在閩融資困難、外匯使用不便等種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臺商對福建的投資熱情?!伴L三角”和“珠三角”經濟腹地和市場輻射能力以及產業配套都優于福建,臺商將投資重心逐步從福建沿海轉移到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和福建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四、深化閩臺農業合作的建議

1利用高效合作緩解臺灣市場管理限制

福建自貿區的成立,為探索閩臺農業合作新模式提供了思路。在福建自貿區內,政策推動了臺灣先進制造業、高新戰略性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在自貿試驗區內集聚發展,集中力量承接臺灣地區產業轉移,提升了閩臺產業對接能力。閩臺雙方合資經營下利于臺灣高尖新技術的輸入,一定程度上打破臺灣方面“高新尖技術根留臺灣、嚴禁溢出”的限制。

首先,自貿區優惠政策下,發展涉農保稅加工制造業,有利于外引內聯制造成套涉農裝備,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以農資設備、技術為主,推動農資生產安全,拓展兩岸高效綠色農業相關領域的合作空間。其次,發展涉農機械裝備、制造業生產基地,通過選用國際原材料和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國際交流能力,提升福建省對外開放力度,有效對接臺灣高新技術。第三,學習臺灣“建設富麗農村”的經驗和理念開發自貿區農業經濟總部,促進多功能農業發展,增加最美鄉村旅游對接服務 [4],發展最美生態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合作,促進閩臺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及農業文化創意產業深度融合。

2開放金融政策增強福建經濟區位優勢

臺商投資合作除了考察土地、勞動力等客觀條件,更重要的是對金融服務政策的選擇。福建省自貿區內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拓展金融服務功能的諸多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臺資合作,增加了自身的區域優勢。首先,自貿區政策中對相關重大的農資項目融資采取股本化和債券化。允許金融機構在可控的情況下對穩定流量的臺資農業企業發放以農村土地和海域區域使用權和森林資源產權為擔保的貸款,用來解決農業研發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大力鼓勵開展農業經營合作。其次,自貿區政策中允許設立臺資銀行,為在閩投資的臺商企業和當地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另外臺資銀行將服務臺灣中小企業的經驗、金融理念帶到福建,從而帶動福建省金融建設管理的優化升級。第三,自貿區政策中對于農業項目的租賃,允許臺商通過自由貿易賬戶取得境外融資,臺商企業可以到自貿區內注冊公司,從而解決了農業資金的來源問題。第四,自貿區政策中對于農業的保險,允許在自貿區內設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增加農業保險險種,完善涉農巨災保險業務,保障農民務農收成及資產分配。

[參考文獻]

[1]柯瑞清.福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的發展趨勢與對策思考[D].福建:福建農林大學,2013.

[2]談鑫娟.我國技術引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D].江蘇:鹽城師范學院,2012.

[3]黃躍東,鄧啟明.閩南農業合作的現狀、趨勢與推進策略[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09(1):4-9.

[4]鄭少紅.借鑒臺灣“富麗農村”經驗 推進福建新農村建設[N].福建日報, 2012-07-17(13).

(責任編輯:郭麗春)

猜你喜歡
閩臺臺商福建
那個夢
臺商馬景鵬的“老家”情懷
在溧臺商講述創業故事——溧水,一片值得臺商扎根發展的土地
臺商呂孟哲的劍膽琴心
福建老年大學之歌
閩臺巾幗館武夷“茶博會”驚艷亮相
木柵鐵觀音 百年閩臺緣
陳秀容 牽手姐妹 馨潤閩臺
福建醫改新在哪?
來吧,福建求賢若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