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科素養的高中音樂課程評價的構建研究

2017-04-26 02:41楊芳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課程評價學科素養高中音樂

楊芳

【摘要】筆者根據《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精神,在2013年校本研究的基礎上,對基于學科素養的高中音樂教學評價進行了構建,進一步豐富、完善了音樂教學評價的內容,以期發揮評價對教與學應有的檢測、反饋、調節作用。

【關鍵詞】學科素養 高中音樂 課程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179-03

建立科學的、可操作的、全面的音樂教學評價體系,一直是課改以來音樂教師們研究的課題。但在高考制度尚沒有根本改變的背景下,課程目標很難從傳統的雙重目標(升學和就業預備)轉變為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新課程“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觀就很難實施。因此,建立以學科素養為背景的音樂教學評價,是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實施,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環節。

一、 確立學科素養內涵,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1.構建學科素養的理論依據

研究制定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是教育部倡導的深化課程改革的新舉措:“構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是國際教育發展和變革的趨勢。研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主要是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1]”。

面對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評價體系中的改革脈搏。筆者依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因地制宜地把音樂學科基本素養確定為:“熱愛民族文化、促進個性發展、拓展文化視野、培養良好情趣、提高審美能力、發展持續潛能”。

2.構建音樂教學評價的目標與理念

①重視和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倡導的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②改變過去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做法,打破考試或考察評價學生學業的單一方式,認真制定評價量規的指標、內容,把握好評價的信度和效度,使教學評價指標更符合人才培養的要求。

③加強日常教學評價的改革,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充分發揮評價對課程和教學過程應有的檢測、反饋、調節作用,推動音樂課程的實施與改革。

④完善學校音樂教學的評價體系,充分認識音樂學科的教育功能,開齊、開足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保障音樂學科教學的規范實施,構建以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發展為最終目標的評價體系。

二、完善音樂評價體系,發揮學科多維育人功能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課程改革深化階段要解答的問題。我校在2013年音樂鑒賞教學評價校本研究的基礎上,延伸開展了基于音樂學科素養的教學評價構建研究,旨在以評促教,調節教學環節,糾正考什么教什么、單純以考試分數評價教育質量,改變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育人的教育現象,全面發揮課程標準的統領作用。

1.制定合理的評分規則,保證評價的信度

信度是衡量評價質量的指標之一,好的信度應該有對評價主體、評價維度以及評分規則的合理制定。多元的評價主體、多維的評價指標和具體的評判標準,以不同的權重對評價的各項指標、描述語、多主體等要素進行等級評估,可以有效保障評價分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發揮學生評價的診斷、激勵和改進功用。

2.制定多維的評價指標,保證評價的效度

效度是另一個衡量評價質量的指標。評價內容多元化是當前評價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多一把尺子衡量,就多給學生一個機會。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加納德把人的智能分為音樂、身體運動、數學邏輯、語言、空間、人際關系和自我認識七種[2]。因此,單一的評價方式,即從單一的評價維度評價學生的學習,不能對學生的學業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也無法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如何把握學生音樂素養的評價,發揮其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提高,我們嘗試從以下四個方面制定指標,以增加評價效度的平穩性和準確性。①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態度及課上表現;②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或選修模塊學習的表現;③參加校內外活動的實踐情況;④期末或學業水平考試成績。

此外,課程改革提倡的過程性評價要貫穿學生的學習過程,為了便于教師的課堂監控和節省學生的學習時間,采取小組學習的評價方式,每組指定一名具有一定素養、認真負責、愛好音樂的學生任組長,以評價量規為技術手段,對學生上課的表現(每位學生每學期至少2-3次課堂抽查)進行多維度的觀察、評判,以保障評價的全面性和實效性;每次上完課后,組長要把本組的情況匯報給文娛委員,匯總后反饋給老師,以便反思課堂教學,及時對教學做出適當調整。

量規1:學生音樂素養評價量規

制定目標:對學生音樂學科素養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現高中音樂學科結業時的質量水平。

三、制定學校評價量規,保障音樂教學規范實施

1.制定學校評價量規,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各地和學校要全面落實基礎教育國家課程方案,要將綜合實踐活動、技術、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開設情況作為考核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毙抡n改以來,廣大教師認識到教育評價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評價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的問題,仍然制約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實施課程改革以來,音樂教育的大環境有了很大改善,音樂學科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得到廣泛認可和重視。但不可否認尚存在一些不和諧因素,制約或干擾著音樂教學的正?;?。比如支撐保障課程改革的機制不健全,某些學校還存在沒有專職音樂教師,音樂課開設不足、不全,甚至被任意叫停等狀況……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新課改的實施,減弱了音樂學科立德樹人的育人功效。因此,建立學校音樂教學評價制度,是落實《意見》精神,加強和完善課程教學制度建設,推動課程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

2.制定學校評價量規,是保障學校音樂教學的必要措施

學校是實施課程改革的載體,構建音樂學科素養離不開學校的大環境,良好、規范的音樂教學是構建學校音樂教學評價體系的前提,只有學校音樂教學正?;?、規范化,才能夠保障好的學習效果;只有實施教學評價探索,構建全面的學科素養評價體系,才能促進課程評價的改革與完善,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及審美能力。

量規2:學校音樂教學評價量規

制定目標:全面評估學校的音樂教育狀況,保障音樂課的正常開設、教學質量及教學設施的配套完善,促進學校音樂教育的規范發展與穩步提升。

改革完善評價機制和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作為新課改的重要目標,雖然在學科課程標準中已有明確體現,但由于認識、理解的不到位或偏頗等原因,在教育實踐中尚沒有引起足夠重視。2014年4月,教育部《意見》的頒布,預示我國的課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在提出加強五個統籌、聚焦課程整合、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完善教學制度建設等要求的同時,特別提出關注教學評價研究、探討評價策略,形成多元的、可操作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這為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提出了長期要求。

高中課程改革已過去了十年,音樂學科核心素養有哪些?如何培養,怎樣體現、評價等一系列問題,目前尚在研究、探索階段,它的應用和效果還有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驗證。處在一線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為深化課程改革貢獻新的智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負責人就《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答記者問

[2]單中惠、朱鏡人《外國教育經典解讀》第478至484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

猜你喜歡
課程評價學科素養高中音樂
從歷史文物古跡到架構學科活動的探討
教師學科素養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探究
面向卓越教師的師范生實訓課程評價研究
基于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工業設計課程評價體系研究
云計算背景下的學生課程評價模式探究
新課改下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高中音樂鑒賞課
應用型本科院?!巴ㄗR教育”的教務管理及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