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論語》中“君子人格”的內涵及現實啟示

2017-05-06 12:28蔣昌麗謝輝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6年10期
關鍵詞:修己顏淵仁者

蔣昌麗 謝輝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論及思想的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與《孟子》《大學》《中庸》并稱為“四書”,是中國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值得注意的是,《論語》中“君子”一詞從開篇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到末篇的“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堯曰》),竟然出現一百多次,為世人構建了一個蘊含豐富的“君子人格”形象。這一形象不僅是孔子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載體,而且還是他畢生以求的人格美學理想的外化,并最終演變成為中華民族對理想人格的共同審美標準,對后世人格塑造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人格”(personality)一詞是舶來品,中國古代并沒有這個詞,但有與之含義相近的詞語,如“人品”、“品格”等,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被中國文化所吸納,被主要用來代表個體的道德水準,指人的倫理道德品質。在《論語》中,孔子把“人格”依次分為小人、士、善人、成人、賢人、君子、圣人等,并賦予了不同的德行規范。子日:“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保ā妒龆罚?。在孔子看來,“圣人”是道德修養最高的等級,難以企及,“故不得而見”,歷史上也只有孔子被尊稱為“圣人”。而僅次于“圣人”的“君子”卻“得見”,在他看來,君子理想才更為切實,更具有現實性,是可以通過修煉而成為現實的“理想人格”,從而激發人們不斷的克己修身,向“君子”靠近。在這千百年的追尋中,“君子人格”已經演變成為一個包蘊豐富的審美理想,讓不同時代不同的人去評說、去建構,日久彌新,魅力無限,任何語言文字都難以全面概括。本文僅就孔子“君子人格”的思想內涵及其現實意義發表一些看法。

一、“君子人格”的思想內涵

(一)君子仁愛守德,克己復禮

“仁”,指的是社會生活中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基本準則,是孔子道德體系中的思想核心,也是君子人格的道德基礎。在《論語》中,孔子與弟子們探討最多的就是“仁”: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保ā秾W而》)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薄捌堉居谌室?,無惡也?!保ā独锶省罚?/p>

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保ā队阂病罚?/p>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保ā队阂病罚?/p>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保ā断冗M》)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日:“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保ā额仠Y》)

攀遲問仁。子日:“愛人?!保ā额仠Y》)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切?!痹唬骸捌溲砸睬?,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切乎?”(《顏淵》)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保ā蹲勇贰罚?/p>

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哂谔煜聻槿室??!薄罢垎栔??!痹唬骸肮?、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保ā蛾栘洝罚?/p>

以上討論,“仁”的思想初見端倪:

1.愛人守禮。仁者愛人,仁德之人,明辨是非善惡,以孝悌為本,不犯上作亂為所欲為。居家“恭”、做事“敬”、待人“忠”,不把自己不喜歡不需要的事強加于人,“先難而后獲”且“無怨”。君子要是可以“仁”來規范自己,“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里仁》)?!皭廴恕钡耐瑫r還要守禮,“禮”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不學禮,無以立?!保ā都臼稀罚?/p>

2.克己復禮。在孔子看來,君子“克己”的最終目的是要“復禮”,即恢復周禮??鬃右远Y來規定仁,依禮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仁主內,禮主外?!叭省焙汀岸Y”內外兼修,相得益彰方為君子。

3.慎言多行?!叭省?,至高無上,為了成仁,志士仁人甚至不惜犧牲生命。那么如何成仁?孔子認為“巧言令色”者不能成仁?!叭收?,其言也切?!保ㄜ悾阂魊en,話難說出口。這里引申為說話謹慎。)孔子認為如果能夠處處實行五種品德,即“恭”、“寬”、“信”、“敏”、“惠”的就可以成仁?!肮А?,莊重也,莊重不受侮辱;“寬”,寬厚也,寬厚得人擁戴;“信”,誠信也,誠信得人任用;“敏”,勤敏也,勤敏就會高效;“惠”,恩惠也,恩惠能使喚人。一言蔽之,訥言敏行,君子“成仁”之道也!

(二)君子志存高遠,治國安民

“君子人格”作為孔子實現政治理想的載體,出現在春秋后期的亂世,是時代的產物,必定要承擔時代所賦予的價值,“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保ā秷蛉铡罚┚右雷约簩τ趪?、百姓的責任,志存高遠,胸懷天下,“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子路》),“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衛靈公》),就是說,君子要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擔負起國家的重任,為國效命。這一點在《論語·憲問》中可以看出: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人?!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百性。修己以安百性,堯、舜其猶病諸!”

在這里,孔子對“修己”的目標做了詳盡的層次劃分:

第一層是“修己以敬”。君子“修己”,是對人對事要保持“恭敬”的態度。對此《論語》多次論及:子謂子產日:“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善民也惠,其使民也義?!保ā豆遍L》)子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君子不重,則不威”(《學而》)??鬃拥膶W生子貢曾用“溫、良、恭、儉”來評價老師,認為,孔子受到禮遇和器重的原因,就在于孔子“溫、良、恭、儉”,即具備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的道德品格。季康子在魯哀公時任正卿,是當時政治上最有權勢的人,曾請教孔子如何才能使老百姓對當政者尊敬、盡忠而努力干活,孔子回答說:“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保ā稙檎罚┛鬃诱J為,為政者如果莊重嚴謹、孝順慈祥,老百姓就會對當政的人尊敬、盡忠盡力。由此,莊重恭敬已經成為君子重要的精神品格,是君子之道的重要體現。

第二層是“修己以安人”。這里的“人”與下文“百姓”相互對應,指的是上層人物?!靶藜骸?,使周圍上層的人們安樂。使周圍人安樂,就是君子了嗎?孔子認為“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憲問》),一個人如果整天想的都是小家小業,還不能算真君子。

第三層是“修己以安百姓”。如何使百姓安樂?那就需要國泰民安。國家富庶,天下太平,人民才能安居樂業!但做到這點又談何容易!“修己以安百性,堯、舜其猶病諸!”使所有百姓都安樂,堯、舜都難以做到??!

從第一層“以敬”,到第二層“以安人”,再到第三層“以安百姓”,層層遞進,“修己”的境界越來越開闊,從君子注重自身修養,提升道德境界,到為身邊“小眾”謀安樂,升華到為天下“大眾”謀太平。至此,儒家所極力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顯現無疑,君子“修己”的終極目標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兼濟天下”?!笆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泰伯》),“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舍小家顧大家,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以拯救蒼生為己任,這份擔當,后來演繹成為中國儒家人格中所謂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三)君子文質彬彬,表里如一

孔子認為,君子應該以仁義道德為安身立命之本,但同時也要具備與其內在美相適應的外在美,如禮儀教養、舉止言談、服飾儀表等,做到表里如一,文質統一??鬃诱f:“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保ā队阂病罚?。這里,“質”指的是內在仁德品格,“文”指外在禮儀風度?!百|勝”就顯得粗野;“文勝”就流于虛偽、浮夸。只有文質兼備,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君子人格。文與質的關系,本質上是禮與仁的關系。子日:“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遜以出之,信以成之?!保ā缎l靈公》)在孔子看來,一個具有崇高道德的人,也應該是一個彬彬有禮的人??鬃由頌槿藥?,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墩撜Z》在《鄉黨》篇中較集中地記錄了孔子日常生活中的舉止儀表、衣食住行,為我們了解這位千古圣人,提供了鮮活的素材。在此摘錄幾章,以餐讀者:

“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p>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閣閣如也。君在,跛躇如也,與與如也?!?/p>

這兩章描寫孔子神態舉止,用了許多表示情態的重疊詞,如“恂恂”、“便便”、“侃侃”、“閹閹”、“與與”等??鬃釉诓煌牡胤?,與不同的人說話,都有不同的舉止和言語。與鄉親談話,溫和恭順,好像不善辭令的樣子;但在祭祀和朝見的場合,他卻十分善言,只是比較謹慎。在朝廷上,與下大夫說話,毫無顧忌,侃侃而談,從容不迫;和上大夫說話,和顏悅色,十分謙恭;如果國君臨朝,在國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儀去做,小心謹慎,恭敬而不安。

服飾文化是禮儀文化的一種,在等級社會,不同身份的人,著裝也有所不同??鬃訉右轮泻車栏竦囊?,不僅隨場合而變,而且對質地、顏色、搭配、尺寸,也極盡講究之能事:

“君子不以紺鯫飾,紅紫不以褻服。當暑,珍惜絡,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魔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p>

“克己復禮”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孔子本人也時時遵禮,處處守禮,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笔軙r代、階級的局限,孔子所作所為,并不完全可取,但其中還是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如:“食不語,寢不言?!薄班l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薄凹?,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薄皩嫴皇?,居不客?!薄败囍?,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p>

二、“君子人格”的現實啟示

在《論語》中,孔子為我們構建的“君子”人格形象,內涵豐富、鮮活生動。君子文質彬彬、儀表堂堂;君子胸懷廣闊、坦蕩無私;君子志存高遠,治國安民;君子仁愛守德,克己復禮。這些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已經化為血液,流淌在我們民族的肌體中,生生不息,幾千年以來,一直激勵華夏兒女不斷奮斗,不斷追求,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正如美學家李澤厚在《孔子再評》中所指出的那樣:“由孔子創立的這一文化思想,已無孔不入地滲透在廣大人們的觀念、行為、習俗、信仰、思維方式、情感狀態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人們處理各種事務、關系和生活的指導原則和基本方針?!?/p>

當然,站在今天的立場上重新審視孔子的“君子人格”,我們也會發現孔子的建構,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時代、階級的烙印,具有顯著的歷史局限性。如孔子把“克己復禮”的理想寄托于君子,顯然是難以實現的??鬃拥慕嬍菑娜后w本位的立場出發,在制定規范君子行為的“禮”時過于繁雜,對人的個性發展有所忽視。

總之,我們該如何對包括孔子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作出科學準確的闡釋,深入開掘其合理的內核,剔除其封建的糟粕,實現為我所用,仍然是一個嚴肅的課題,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認真思考,去努力探索。

責任編輯:黃可心

猜你喜歡
修己顏淵仁者
仁者甘死如飴
推己及人
蘇州傳世家訓中的修己之道及其對區域文化的影響
To Judge or Not to Judge: A 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Judging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ible
孔子的“修己”思想與當代大學生孤獨感關系的研究
論語小故事,人生大道理
點點讀《論語》
是誰害了顏淵
是誰害了顏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