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范寧《論語注》輯校

2017-05-06 21:19李正輝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6年10期

李正輝

摘要:范寧,東晉經學家,治經以《谷梁》為主。他提倡儒學,反對玄學,認為玄學之興罪在何晏、王弼二人。范氏所撰《論語注》史志失載,散佚已久。晉江熙《集解論語》雜取十三家說以成書,范氏居其一。今參校馬國翰輯本,復為鉤稽,共得四十三節。

關鍵詞:范寧;論語注;輯佚

范寧(339-401),字武子,南陽順陽(今河南淅川)人。東晉經學家,官至豫章太守,封陽遂鄉侯?!逗鬂h書》作者范曄的祖父。他推崇儒學,反對玄學。著有《古文尚書舜典注》一卷、《尚書注》十卷、《禮雜問》十卷、《禮論答問》九卷、《春秋谷梁傳例》一卷、《薄叔玄問谷梁義》二卷、《春秋谷梁音》一卷、《范寧啟事》三卷、《范寧集》十六卷,諸書皆佚。別有《春秋谷梁傳集解》,是現存最早的《谷梁傳》注解,收入《十三經注疏》中。范寧所注《論語》,史志不載。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為一卷,序云“共得四十八節”,然馬國翰所謂“四十八節”云云,實僅四十四節,且有一節屬于誤收者。今重輯此書。

學而第一

貧而無諂。

不以正道求人為諂也。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p>

孔子以為不驕不諂,于道雖可,未及臧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也?”

子貢欲躬行二者,故請問也。切磋琢磨,所以成器;訓誘學徒,義同乎茲。子貢富而猶吝,仲尼欲戒以禮中。子貢知心厲己,故引《詩》以為喻也。

為政第二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發言少過,履行少悔,雖不以要祿,乃致祿之道也。仲尼何以不使都無尤悔,而言寡尤乎?有顏回猶不二過,蘧伯玉亦未能寡其過,自非圣人,何能無之?子張若能寡尤悔,便為得祿者也。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也?”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p>

哀公舍賢任佞,故仲尼發乎此言,欲使舉賢以服民也。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弊尤眨骸啊稌吩疲骸⒂谖┬?,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也。奚其為為政?”

夫所謂政者,以孝友為政耳。行孝友則是為政,復何者為政乎?引《周書》所以明政也?;蛉速F官位而不存孝道,故孔子言于此也。

八佾第三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射無爭。

里仁第四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p>

世衰道喪,人無廉恥,見仁者既不好之,見不仁者亦不惡之。好仁惡不仁,我未祝其人也。

子日:“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p>

適、莫,猶厚、薄也。比,親也。君子與人無有偏頗厚薄,唯仁義是親也。(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十四引首句)

子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p>

棄貨利而曉仁義,則為君子;曉貨利而棄仁義,則為小人也。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顧探諸己,謂之內省也。

公冶長第五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名芝,字子長也。公冶行正獲罪,罪非其罪,孔子以女妻之,將以大明衰世用刑之枉濫,勸將來實守正之人也。(陸德明《釋文》卷二十四止引首句六字,司馬貞《史記索隱》引作“公冶長,字子芝”)

子使漆雕開仕。對日:“吾斯之未能信?!弊訍?。

開知其學未習究治道,以此為政,不能使民信已??鬃訍偲渲镜乐?,不汲汲于榮祿也。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庇謫?。子日:“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p>

仁道弘遠,仲由未能有之,又不欲指言無仁,非奚誘之教,故托云不知也。武伯意猶未愜,或似仲尼有隱,故再問也。

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

束帶,整朝服也。賓客,鄰國諸侯來相聘享也。

宰予晝寢。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夫宰我者升堂四科之流也,豈不免乎晝寢之咎以貽朽糞之譏乎?時無師徒共明勸誘之教,故托夫弊跡以為發起也。

令尹子文。

子文,是謚也。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藏怨于心,詐親于形外。楊子《法言》日:“友而不心,面友也?!币嗲鹈髦鶒u。

雍也第六

子謂仲弓日。

謂,非必對言也。

子日:“不有祝鴕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

祝舵以佞諂被寵于靈公,宋朝以美色見愛于南子。無道之世,并以取容??鬃訍簳r民濁亂,唯佞色是尚,忠正之人不容其身,故發“難乎”之談,將以激亂俗,亦欲發明君子全身遠害也。

子日:“誰能出不由戶者?何莫由斯道也?”

人咸知由戶而行,莫知由學而成也。

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艱難之事則為物先,獲功之事而處物后,則為仁矣。

述而第七

子于是日也哭,則不歌。

是日,即吊赴之日也。禮:歌哭不同日也。故哭則不歌也。

子在齊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日:“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夫《韶》乃大虞盡善之樂。齊,諸侯也,何得有之乎?日:陳,舜之后也。樂在陳,陳敬仲竊以奔齊,故得僭之也。

泰伯第八

子日:“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p>

泰,善大之稱也。伯,長也。泰伯,周太王之元子,故號泰伯。其德弘遠,故日至也。(裴駟《史記集解》云:“泰者,善大之稱。伯者,長也。周太王之元子,故日泰伯?!保?

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有二釋。一云:泰伯少弟季歷,生子文王昌,昌有圣德,泰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令傳國于季歷,以及文王。因太王病,托采藥于吳越,不反。太王薨而季歷立,一讓也;季歷薨而文王立,二讓也;文王薨而武王立,于此遂有天下,是為三讓也。又一云:太王病而托采藥出,生不事之以禮,一讓也;太王薨而不反,使季歷主喪,死不葬之以禮,二讓也;斷鬟文身示不可用,使季歷主祭禮,不祭之以禮,三讓也。

詭道合權,隱而不彰,故民無得而稱,乃大德也。

子罕第九

過之,必趨。

趨,就之也。

子曰:“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p>

圣人應于物作教,一事時或再言。弟子重師之訓,故又書而存焉。

鄉黨第十

齊必變食,居必遷坐。

齊以敬潔為主,以期神明之享,故改常之食,遷居齊室也。

席不正,不坐。

正席,所以恭敬也?;蛟疲骸叭缍Y所言,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是各有其正者也。

先進第十一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德行,謂百行之美也。四子俱雖在德行之目,而顏子為其冠。言語,謂賓主相對之辭也。政事,謂治國之政也。文學,謂善先王典文。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遍T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p>

厚葬非禮,故不許也。門人有厚葬之意,故欲遂門人之深情也。言回雖以父事我,我不得以子遇回。雖日師徒,義輕天屬。今父欲厚葬,豈得制止?言厚葬非我之教,出乎門人之意耳。此以抑門人而救世弊也。

顏淵第十二

顏淵問仁,子日:“克已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責也。復禮,謂責克己失禮也。非仁者則不能責己復禮,故能自責己復禮則為仁矣。亂世之主,不能一日克己,故言“一日”也?!盀槿视杉?,而由人乎哉”,言為仁在我,豈俟彼為仁耶?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大賓,君臣嘉會也。大祭,國祭也。仁者舉動使民事如此也?!秱鳌贩Q:“臼季言出門如賓,承事如祭,仁之則也?!?/p>

先事后得,非崇德與?

物莫不避勞而處逸。今以勞事為先,得事為后,所以崇德也。

子路第十三

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仲弓以非不欲舉賢才,識昧不知人也??鬃右运邉t舉之,爾不知者,他人自舉之。各舉所知,則賢才豈棄乎?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p>

上能正己以率物,則下不令而自從也。上行理僻,而制下使正,猶立邪表責直影,猶東行求郢,而此終年不得也。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p>

衣食足,當訓義方也。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

冉求早朝晚退,故孔子疑而問之也。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夫所謂直者,以不失其道也。若父子不相隱諱,則傷教破義,長不孝之風焉,以為直哉?故相隱乃可為直耳。今王法則,許期親以上得相為隱,不問其罪,蓋合先王之典章。

憲問第十四

公綽之不欲。

不欲,不營財利也。

季氏第十六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p>

孟子曰:“君子不教子何也?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忿。繼之以忿,則反夷矣。父子相夷,惡也?!?/p>

陽貨第十七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p>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斯相近也。習洙、泗之教為君子,習申、商之術為小人,斯相遠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