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本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實例分析

2017-05-09 02:10崔超
速讀·中旬 2016年8期
關鍵詞:文化導入大學英語教學語言

摘 要: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承載著文化,同時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習文化的過程。本文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入手,以三本院校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基于教學實踐,通過文化導入的實例分析,闡述文化導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以期對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三本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語言;文化導入

一、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化同時又制約著語言,促進語言的發展,二者血肉相連,密不可分。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接觸和了解相關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語言的理解及習得。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在當前三本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基礎相對較薄弱,對英語的學習熱情有限,因此,長期以來,英語被當作孤立的符號系統,英語學習的主要內容被定義為語法和詞匯的學習,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文化導入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以及促進作用。

二、語言與文化

文化是語言創造的動力和表達的內容,它規定著人們的語言觀念,制約著語言產生發展的方向,從而使語言帶上自己的文化特征,形成區別于其他語言的特點(劉守華,1992:147-148)。不了解文化就難以理解語言,要理解文化又必須要有良好的語言做基礎。只有扎實的語言基礎,才能理解和體驗語言中所蘊藏的深刻文化內涵(王東霞,2010:124-126)。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胡文仲、李潤新等就提出文化教學或文化導入等概念。作為文化導入中的文化,是表現語言模式,行為習慣、行為方式及其傳播方式中涉及的知識、信仰、價值觀、時空觀和物質財富、社會環境等。從理論和教學實踐可操作性的角度,他將其分為表層文化和深層文化兩大類:表層文化具有直觀性、具體性,如語構文化、語用文化、交際習慣的表征活動;深層文化具有內在性、抽象性,如思想的、歷史的知識文化、觀念文化大致屬于此類,它反映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思維方式。無論個體的言語行為如何獨特多樣,交際的情境如何變化多端,都可在社會深層文化心理結構中找到相應的理論依據。

三、教學過程中文化導入的實例分析

英語教學中無數大大小小的知識點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傳統教學過分強調教學結果,對于教學過程不夠重視,致使學生走進“學習英語就是死記硬背”這樣的誤區。三本院校的學生基礎相對比較薄弱,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日漸失去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即便是掌握了相關知識點,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知識點記憶的持續時間及深刻程度十分有限。下文中,筆者將列舉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比較典型的文化導入的實例,來例證文化導入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例1. 關于secretary一詞“部長;大臣”詞義的文化導入

學生對于secretary詞義的認識僅限于“秘書”一意。而此詞還有另外一意為“部長;大臣”。初見此意,學生主觀上表現為驚訝,認知系統反應出一定程度的懷疑及抵觸。若只是簡單地告知學生此意,記憶的可持續度可想而知。但若是進行文化導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來記憶此意,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筆者將對secretary“部長,大臣”詞義的文化導入做簡要說明。該詞義字典釋義為“(American English) the head of a government department, chosen by the President部長;大臣(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6th Edition)”,此處特別注明,該詞義限于“American English(美式英語)”,事實上該詞義確與美國文化存在密切的聯系。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后,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在軍中的威望已經非常之高,全票通過被選舉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但華盛頓自稱是軍人出身,不擅長處理政務,再三推辭。由于當時華盛頓在軍中的威望無人能及,是總統一職的不二人選,因此大家對于華盛頓的推辭提出了以下對策—給華盛頓任命數名秘書來分管國防、財政、教育等各方面。作為總統的直接下屬來分管整個國家某一領域的秘書,因此secretary就衍生出“部長,大臣”一意,并且沿用至今。

通過上述文化導入,學生從根本上理解了secretary一詞“部長,大臣”詞義的淵源,消除了認知系統中對該詞義存在的抵觸感,準確有效地將該詞義納入記憶。

例2. 關于“老人”一詞漢譯英的文化導入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人向來以“老”字為尊,學生把這種慣性思維也帶到了英語學習中,看到“老人”一詞首先想到的譯文為“the old people”,殊不知這樣的譯文并不符合西方的傳統文化。西方社會崇尚個人奮斗,相互競爭,而這一點在美國尤為明顯。美國常被形容為“兒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樂園,中年人的站場,老年人的墳墓”??梢?,“老”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涵義及地位并不對等,西方人不愿意承認老,更不樂意被別人視為“老”,他們有著一顆不服老的心。退休后創業開辦公司,環游世界,參加各種社交、公益活動是西方老人的主要生活方式。自駕游、駕船出海等一系列中國老人通常不會挑戰的活動在西方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卻很常見。因此,當你看到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或是在地鐵里遇到無座的老人,除非對方明確示意需要幫助,否則你若主動提出幫助,非但不會被感謝,反而會招致對方的厭惡。在西方,老人的獨立意識很強,不愿輕易麻煩他人,如果你主動提供幫助,他會認為你覺得他老了,不能自主生活,成了社會及他人的負擔,自尊心會受挫。

所以在翻譯“老人”一詞時,應該首先做以上的文化導入,使學生意識到將“老”譯為“old”只實現了詞義上的對等,并沒有體現文化上的蘊意。此處,應該考慮到“老”字在西方文化中的含義,因此,做委婉語處理,將“老人”譯為“senior citizen”更為適宜。

四、結語

通過以上例證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導入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最大程度地結合三本院校的學生實際和教學實際,高效地進行知識點的文化導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何紅斌.論外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意義及原則[J].零陵學院學報,2004,(4):169-172.

[2]劉守華.文化學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47-148.

[3]王東霞.關于跨文化語言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0,(4):124-126.

作者簡介:

崔超(1987.08~ ),女,籍貫:河南省安陽市。系安陽學院(安陽師范學院人文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翻譯。

猜你喜歡
文化導入大學英語教學語言
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研究
淺談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中的文化導入
巧用西方文化導入,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淺析商務日語教學中日本企業文化的導入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構建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我有我語言
語言的將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