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初探

2017-05-09 17:24趙華明
速讀·中旬 2016年8期
關鍵詞:導語教材課文

趙華明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應當有多種樣式的花。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樣式、各種方法,都在競爭,都在開放,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開放出特色來,它就有生命。在我們倡導的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課堂究竟應以什么樣的姿態才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如何才能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創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導語精妙,能抓住人心

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系到全局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導語,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圣、魅力和詩意。

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觸及重點,短小精悍

導語設計貴短,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創作過程"等內容簡單羅列;過于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3.創設氣氛,營造氛圍

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而選進教材的課文,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二、教學過程

(一)脫去老師的外衣,尊重學生,教態親切,平等待人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首先應是一篇流淌著詩意的美的散文。對一個老師來說,他不但要有又專又博的知識,還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語言素養。教學語言不同于普通語言、它是在邏輯語言、科學語言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形成的、為濃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韻律和諧而又優美動聽的語言。教師運用這種審美化、情感化了的語言去講課,就能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感情,充分顯示出教學語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對上的課沒有預習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取得的效果卻截然不同。一種是埋怨式,居高臨下--你們怎么沒有預習呢?是不是不感興趣?還是看不懂?還是......?一連串的發問,將好端端的一個課堂弄的一片死寂,學生的才氣和靈性就這樣被扼殺了。另一種則是鼓勵式,身臨其境--當問及學生沒有預習的時候,一句:那很好,既然我們都是一張白紙,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個第一次接觸吧,看誰能夠最先畫出優美的圖畫?學生是需要鼓勵的,結果士氣大振,整堂課如行云流水,對老師所提的問題,學生們一個比一個回答的漂亮,并且大部分學生都積極踴躍、愿意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課堂提問整體優化

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么,怎樣問,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大事。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啟發思維、發展智力、活躍課堂氣氛;選擇不當則可能弄巧成拙,破壞課堂氣氛。教師教學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從課堂設問的性質和方法上做出評價。提問應掌握火候,選準時機,巧設疑難。具體來說,提問要注意:置問于教材的關鍵處;置問于教材的疑難處;置問于教材的矛盾處;置問于教材的含蓄處。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這種做法在本質上仍然是注入灌輸的)方式。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三)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范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后,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三、以趣結尾,余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的改革是一項由觀念到行動,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性工作,需要教師付出開創性的努力。我們已經邁出了開創性的第一步,但是我們的研究還相對滯后,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創設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還需要語文老師們不斷探索。

猜你喜歡
導語教材課文
教材精讀
陽光
如何寫讀后感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闊腿褲的小秘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